探索盈餘大河之源頭-營收年增率之運用

 

營收年增率之運用

 

    This could be Heaven or this could be Hell  by  Hotel California 歌詞

 

經常讓許多投資人感到納悶的是,明明一家公司的營收明明處於創歷史新高的階段,為何股價漲不動甚至於已經步入空頭?

 

答案在於股價所反映的是公司「進步的程度」或「退步的程度」,如果進步幅度已經到了「進無可進」的地步,該公司說不定已經面臨中長期的「成長極限」,股價的表現自然就會讓投資人失望;反之,當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階段,雖然她的營業收入的絕對數字還處於歷史低水位區,這時候她的股價恐怕已經打底完成蠢蠢欲動,甚至已經默默地上漲一大段了呢!

 

以聚陽這家公司為例,2015年10月出現營收年增率衰退,從此股價一去不回頭,從兩三百元的高價區跌到「百元掙扎保衛戰」。

聚陽營收年增率  

 聚陽月線圖  

 

觀察上市公司的「營收年增率」可以從營收的數字變化去判斷這種微妙的變化。

 

()起碼要觀察三個月

    斷定上市公司有沒有擺脫衰退泥沼,千萬不能只憑觀察單一月份營收數字便武斷地妄下定論,三個月是個起碼的觀察期,至少比起單一月份更能確定營業趨勢的變化。營業收入好比一條綿延數千公里大河的上游水位,而這條河流的下游就好比股價,想要探索下游居民未來的用水量是否足夠的最直接方法,當然是去測量上游的水量到底是滂沱亦或是乾枯,營收年增率的變化就是類似這個概念。年增率(YoY)的增減可以幫投資人判斷股價長線上的「相對」高點與低點,當然這方法是很難正確在第一時間確定股價的絕對的高點或低點。

 

如果公司的「營收年增率」從高檔滑落且之後三個月不再創新高的話,就有可能步入了所謂的成長極限;相反的,若營業收入年增率從低檔(或負值)往上轉正且攀升,之後連續三個月的營收年增率不再跌破年增率低檔水位,此時,該公司的營運就很有可能已經進入所謂「否極泰來」的順境了。

 

             以2016年的中鴻公司為例,歷經了2013~2015年的長期衰退,到了20163月,中鴻月營收年增率終於轉正,到了公布20165月的營收後,發現已經連續三個月營收年增率轉正,符合營收年增率觀察的第一個標準,在20165月營收公布日(2016/6/8)當時,股價為5.6元,但受惠於後續的營收持續成長,股價一路衝到2017年年初的11元。

 中鴻營收年增率  

中鴻日線圖  

              中鴻的例子也順便解答投資人的一個關鍵問題:

              股價漲這麼多了到底還能追嗎?

 

                   事實上中鴻的股價底部發生在20158月的3.64元,在營收還沒轉正之前,股價已經悄悄的從3.64元漲到5.6元,漲幅相當驚人,投資人看到這種漲幅,多半不敢跳下去追價,但用財務分析的穩健角度,20166月的5.6~5.8元才是合適的投資價位。反而從底部3.64漲到5.6元的那一段,頂多只能視為底部反彈或跌深反彈,如果中鴻的基本面沒有轉好,5.6~5.8元或者就是強弩之末。

 

               許多公司的表現可以證明,如裕民航運,20158月到10月那段期間,股價從低檔的26元漲到39元,漲幅高達50%,投資人面臨相同疑惑:

             股價漲這麼多了到底還能追嗎?

 裕民股價  

                答案是不行,我絕非事後諸葛,因為當時有許多讀友問我這個問題,我都請他們去看裕民的營收年增率狀況,在當時,裕民的營收並沒有隨著股價上漲而跟著轉成長,年增率依舊陷入衰退的阿鼻地獄內,果然,股價在跌深反彈後,股價不只打回原形還持續破底到21元左右(2016/11/9)

 

 

(二)、運用的限制

用營收年增率的變化趨勢來提早判斷一家公司的營運消長跡象,並進而決定投資的方法,有兩個限制範圍:

一、本法無法適用所有的上市櫃公司,通常中小型股本公司、金融業、轉投資比重過高的公司便無法適用。愈是高股本高市值高股價的公司愈能適用,股本五十億以上、市值二百億以上、股價五十元以上是個起碼的門檻。

二、該公司的營業利益率必須相當穩定。

 

(三)、為何中大型公司的營收趨勢比較容易找出固定模式?

    台灣多數的中大型公司走的是替跨國企業代工的經營模式,其接單的多寡往往會隨著世界景氣榮枯而浮沉,全世界景氣一旦復甦,只要仍具有接單生產的競爭力優勢,其營收自然也會跟著增加。相對的萬一遭逢世界景氣衰退,其接單與營收自然也會跟著衰退,只是幅度大小的程度之差別罷了。所以當全球的總體經濟開始轉折衰退,當然就不可能會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就好轉,全球總體經濟成長或衰退,都有其一定的循環,宛如航空母艦,掉頭轉向可得耗上較久的時間,總體的循環周期是相當長的,一個景氣循環不論是成長還是衰退,短則半年到一年,長則三、五年以上,反映到中大型公司的營業收入,往往只要營收年增率由負轉正,就會有少則六、七個月,長則一、兩年的成長。一旦轉為負成長則至少也會持續數個月,多則面臨一、兩年的衰退。

 

   ()、買賣的轉折點

    營收成長性的轉向不會常常發生,絕非那些電視上的財經名嘴念念有詞的「周周轉折」。

 

   買進點:(只適合前述兩種限制範圍的公司)

1、營收年增率由負轉正且至少持續三個月。

2、營收年增率連續三個月逐月增加。

3、過去六個月營收年增率的平均數必需為正數。

 

舉鴻海為例,從事後的角度來看,2016年是鴻海相當糟糕的年份,創下了上市掛牌以來的首度年營收發生率退,2016年營收比2015年衰退2.81%,當然,這種衰退或許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但否極泰來的觀察點在於「月營收年增率要連續三個月轉為正數」的最起碼條件,觀察鴻海2016一整年,曾經在2~3月、8~9月出現兩度營收年增率轉正,但很可惜的是無法持續下去。

 鴻海營收  

鴻海的營收泥沼反應在股價上,2016年股價只從80.8元漲到84元,就算加上股息,投資報酬率不到10%,而2016年一整年的台股加權指數上漲了11%。

 鴻海2016年日線圖  

在多頭市場中,奮戰一年只賺到10%,這絕對不是股票市場應該有的多頭報酬率,股票市場投資必須承受相當大的風險,在多頭市場當中,如果每年沒有產生20~25%以上的資本報酬率(含股息),絕對是不及格的。

 

 

    賣出點:

    1、年增率連續三個月大幅度遞減 (小幅度的遞減可以忽略)

    2、年增率由高檔腰斬(由於本條件比較嚴格,所以只適用於高價股)

    3、年增率轉負(農曆春節的基期比較因素必須排除掉)

 

    學習到營收的運用之後,先別急著僅憑三兩三的功夫就進場選股,也別急著拿一些「營收年增率維持長期成長、股價卻一直走軟」的例子來挑戰,因為營收的運用還得搭配財務報表的眾多數字與比率,因為,營業收入與營收年增率只不過「入門幼幼班」的審閱財報準則罷了。

 

       請讀者耐心地閱讀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