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SmartMoney專欄-投資心理指南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商用不動產與零售通路商的觀察, 可以提供一些經濟與投資的思考角度; 這裡先看看下面兩則新聞

消基會:菠蘿麵包成本3元 應降價(2009/03/06)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氣的狀況從街頭商店營業狀況就能略知一二
我住的區域在農曆年後有不少商店打烊, 其中不乏已經經營很久, 也略知名的商店; 對於一般的中小型餐廳, 咖啡館或服飾, 開開關關的換手經營是很常見, 即使在景氣還不錯的時候也會發生, 但有些比較不常見到收攤的商店也在年後收攤, 例如理容院酒店, 書店, 汽車銷售營業據點, 洗車, 日常自助餐....等, 都在年後看到收攤的狀況; 這當然不是在景氣繁榮時期會見到的現象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提過某些時節一般民眾基於各種原因而較少進行消費, 屬於相對"缺錢的季節"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4364387
        既然有相對缺錢的季節, 也會有相對較多日常支出的季節, 相對需要用錢的季節; 年底到農曆年前後就屬於這樣的季節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些商人訂定商品價格的小詭計很容易理解, 但一般人多數可能覺得無傷大雅; 例如定價990, 雖然和1000只差十元, 但可以給顧客一個感覺是三位數, 而非上千元的商品, 似乎有小佔便宜的感覺

         其實一般顧客並不知道商品真實的成本, 或也不知道商品應該值多少錢; 商人這樣的定價, 其實有另一個用意, 是在暗示顧客該項商品的參考價是1000, 而缺乏充分資訊的顧客也會很容易接受暗示, 誤以1000為基準值來思考殺價或折扣的空間; 說不定商品的合理價格是800或600, 商人運用資訊的落差及定價技巧, 可以讓商品多賺兩成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農民看天吃飯, 所以得觀察氣候, 觀察季節變換, 據以決定自己的工作或作息時間; 因此有了農民曆的發明, 雖然無法精準預估天氣, 卻也能掌握七八成的節氣變化; 例如一般的生活經驗裡, 總是很巧的在端午之後氣溫開始變熱, 而在中秋之後開始轉涼; 現代股民則是看資金流向吃飯, 雖然沒有"股民曆"的出現, 但有些股民還是會累積一些經驗上的判斷, 例如有些重要的啟漲或啟跌時間, 可能剛好落在財報出爐前後, 或是剛好在相關機構作帳月底...等等, 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股民曆

有些較大趨勢的資金流向觀察, 或許看匯率, 利率, 或看債市, 商品價格, ...等這些現象需要有點經濟金融的專業背景知識才看得懂; 但有些生活上的消費現象卻只要多用點心就可以理解, 商業行為最終得回歸到消費這件事, 若是消費不振, 商業的活動自然是大幅萎縮; 對於一般零售消費市場, 九月份向來是全年中相對較淡的月份, 若仔細觀察一些賣場或百貨公司的櫃位調整或是改裝, 經常會在這個月份進行; 想想一般人的消費行為有沒有什麼季節相關的特性? 或許從中可以理解這個淡月的原因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裡有各式各樣的獲利方法, 有人用價值投資, 有人專找成長股, 有人靠著劃線或技術分析做投資決策, 當然也有些是不管價值或成長, 不管線形只要有內線, 或是比一般人提早知道重大訊息, 都可以是獲利的方法, 差別只在於是否適合自己; 如果看不懂財報, 自然沒有能力知道什麼是價值投資, 也不知道什麼是成長股; 如果沒有管道能夠提早知道內線, 或重大訊息, 當然也無法藉由特殊管道獲利; 找到適合自己運用的獲利方法就是能夠在市場存活的利基

        股票市場有時候是零合遊戲, 有時候不是; 當比較長期持有股票, 領取企業的配息, 真正當企業的股東的狀況下, 股票市場並非零合遊戲; 或是當景氣循環向上, 企業獲利可以持續成長, 讓各種價位交易的人都有利可圖, 也不完全是零合遊戲; 但台股有不少投資人並非想領取配息, 而是想藉由價差來獲利, 當有人賣股獲利, 就有人接手(可能被套, 或可能接續另一段獲利), 總有人賣在相對高價, 也有人買在相同價位, 對於以價差為主的投資人, 這樣的獲利是來自於別人的虧損, 這樣的市場是零合遊戲; 在零合遊戲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更是必須找到能夠在市場存活的利基; 而某些人的有效利基, 可能會是另外一大群人的毒藥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財經雜誌上寫房地產價格, 經常有種論調, 說台灣的房地產相對於其他亞洲地區是最便宜的, 或許這是個事實, 但若因此推論用這樣的價格買進, 以後可以享受補漲增值空間, 這樣的論點卻不一定能夠成立; 即使在台灣的各個城市之間, 價差也十分明顯的存在, 從來就不會去期待台中或高雄的房價可以追上台北

因為老家在鄉下,為了求學得到都市居住,各個求學與工作時期住了幾個不同的都市; 同為直轄市的台北與高雄都住過相當長的時間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咖啡(或是茶飲)的市場, 拜連鎖經營之賜而快速普及, 打開一般大眾的消費市場, 但標準化的連鎖經營讓人以為咖啡只有Starbucks或是85度C那樣的味道, 其實咖啡的味道很豐富, 不同的產地, 品種, 不同程度的烘焙, 不同的沖泡方式, 到不同的入口溫度, 香味,甘醇,酸與焦苦等味道都有不同的呈現; 只是在商業運作之下, 企業的邏輯是簡化流程, 大者恆大, 許多人會以為咖啡就是Starbucks或是85度C那樣的味道, 其他多元而豐富的味道, 反而未隨著商業運作而普及; 但是咖啡的美味不正是在於它的多元與豐富? 當它普及了卻反而喪失原來多元與豐富的味道;

其實大多數的我們從生活, 學習, 到投資領域都喪失了多元與豐富的味道; 學生時代被灌輸唯有高學歷才有好前途, 順應單一價值的社會演變成滿街低分錄取的大學生; 電子科技公司成熱門行業, 美容整形成為醫學熱門領域, 也都從多元而走向單一的價值, 而背後的重要推手則經常是媒體與資本主義下的商業運作, 加上不願多花心思多元思考的一般大眾(當然也經常包括自己); 並非主流的價值不好, 而是若未經自己的嚐試與思考就接受它, 也就失去了其他多元的可能性, 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主流價值; 如同並非Starbucks的咖啡不好, 而是有更多其他好的東西值得品嚐, 甚至其他味道更適合自己, 而通常也只有自己真的有過多元嚐試後才知道什麼才真的適合自己, 也才不容易受媒體與資本主義商業運作所產生主流價值所影響或支配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修過一門"創業管理"的課程; 其中有一個議題是: 創業需不需要計劃書? 理論上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需要事先有計劃書; 不過去找找所有成功的企業, 或是已經存活下來的企業, 問問創業者當初有沒有計劃書? 或是事業的發展是否和計劃書中的規劃一樣? 計劃書或許存在, 但應該99.9%的事業和計劃書, 或是創業時所想像的藍圖完全不一樣! 既然市場變數太多, 事業的發展總和想像的有極大的差距, 是否還需要事先有計劃書?

        其實創業計劃書出爐,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錢; 網路泡沫的年代, 據說一份計劃書只要掛上網路兩個字就可以籌到幾億資金; 完整計劃書內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章節叫財務計劃, 裡面說明了準備燒多少錢, 預計多久可以達損益平衡, 預計之後每年多少EPS...; 重點是要引起創投或私人投資者的興趣, 但其實真正的有錢人比創業者更精明, 當然知道計劃書的想像, 會和實況不一樣, 財務計畫也是僅供參考, 既然如此, 還是有許多人看了計劃書而願意掏出錢來投資, 為什麼?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投資之初總想去找到能夠獲利的公式; 例如技術指標說在低檔黃金交叉是買點, 或是說站上某均線就可以做多...等; 或是基本面的條件, 有相關投資的書籍會整理一些基本面條件, 營收成長X%, 連幾季成長, 毛利大於xx, ...等條件; 稍複雜些的條件可能加上法人買賣超, 融資改變等資料; 因為普遍投資人對於類似此種獲利公式的渴求, 使得媒體經常出現x檔營收成長法人買超股...之類的標題; 只是類似這樣的公式有用嗎? 投資非得要去找公式嗎?

        投資人對於獲利公式的渴求, 原因或許來自於我們的學習背景; 在考試制度下的學習, 就是公式導向的學習, 不一定得完全理解內容, 只要公式背熟一樣可以表現得不錯, 也可以稍投機取巧省得費心理解; 之後便養成普遍的解決問題習慣--找公式; 投資學習的書籍也經常有類似的訴求, XX投資法, XX交易法則, X年獲利XX倍的保證...等; 投資最好是能夠程式交易, 把小錢丟進去一個程式運作的黑盒子, 然後這個黑盒子就能不斷滾出源源不絕的鈔票, 這樣的黑盒子存不存在? 我是還沒見過有這樣的黑盒子, 如果有這樣的黑盒子, 它應該是世界首富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須說我對於所謂的流行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人;常聽女性友人說今年流行什麼款式, 流行什麼顏色...等等之類, 如果沒人告訴我, 大概我毫無知覺,但是我知道, 有些品牌, 或是款式是所謂經典, 或基本款; 就是不管當時流行什麼, 都可以拿來搭配, 也都不失典雅

         流行有什麼道理? 沒有! 只是剛好大家的共識形成了; 可能先由名人, 或名設計師的帶動, 或是特定族群的推動, 加上媒體推波助瀾, 不知不覺就成流行;許多流行, 在剛開始都還被視為異類, 但是當異類也被普遍接受, 多數人以為跟上流行腳步的時候, 流行也就過了, 不再是流行了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有個名牌環保包的限量促銷, 在各地造成排隊的新聞; 又因為限量, 還有排隊爭議, 讓一些辛苦排隊而買不到的民眾心生不滿, 使得百貨公司還得發禮券以解民怨, 更增新聞的賣點與可看性; 不過從頭到尾我透過新聞記得的是環保包上印的字:"我不是一個塑膠袋"(I’m not a plastic bag); 反而不記得它的品牌名稱(Anya Hindmarch)
同時找到另個角度的相關新聞如下:
        上海仿冒業者表示:「它這個包啊非常非常簡單,因為它這個全部都是純麻的,因為它是環保包啊,而且它的料子本來就是在中國大陸做的,所非常非常簡單,一般的話,像我們做這種名牌的啊,一般是不會做這種,材料比較低等的包包,因為它真的很簡單。」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一
剛投資選股時, 對於股票的認識訊息是從媒體開始的; 讀了幾本財經雜誌, 或看些財經報紙, 媒體上寫什麼個股熱門, 什麼產業獲利不錯前景可期, 也就信以為真; 買進後或許也有一點甜頭, 但最後下場也多很慘
自己覺得很納悶, 明明媒體寫的從基本面看確實獲利不錯, 或是本益比不高, 而有些從技術面看也都是指標黃金交叉, 或均線多頭排列, 如果選了這些個股都無法賺錢, 究竟該怎麼選?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看過一則新聞, 是比較麥當勞的Mc'cafe與Starbucks的產品, 說Mc'cafe的品質較好價格又便宜, Starbucks咖啡真的比較貴嗎?
看這個問題之前, 先從一個自己近期經歷的狀況開始思索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偵探推理類的故事中, 警探透過種種犯罪現場所遺留的細微物證, 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透過對事件的觀察, 演繹人,事,物的角色, 衍生事件背後的意義, 然後還原真相; 投資也常得做這樣的事, 相信技術分析的人,從價量變化中探尋細微物證, 找出可能發展的軌跡, 或是相信基本分析則從財務報表的數字變化找到背後的意義; 不過偵探除了找物證, 也常常得思考犯罪動機是否合理, 在投資領域則是要看有沒有誘因; 這裡不是要探索找尋細微物證的方法, 而是思考動機與誘因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yan Adams - Summer of 69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歷史或傳記, 經常可以從過程中找到一些轉折發展的關鍵; 歷史上有兩個很會打仗的帝國--秦與元朝, 卻都是很短命的朝代,秦始皇打敗六國結束戰國時代的紛亂, 驍勇善戰的忽必烈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在他們英明的領導之下, 怎麼帝國會如此的短命?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所謂的轉機, 常常意味著飆漲與數倍的利潤; 這裡找一個例子, 並不確定是否有轉機, 只是把數字舉出來研究思考;  得先說明的是沒有任何推薦的意思在裡面

       前一篇從生活中的電視廣告觀察, 提到"光世代"五年六百億可能有機會把一些廠商用光纖連接到未來; 在做功課時看到一家企業年後(2/26~3/12)漲了190%左右, 這個數字是否很有吸引力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間看電視一定會看到"光世代"的廣告, 就是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 和美國大聯盟道奇隊投手郭泓志的對談; 投手面對各個強力的打擊者, 要一球一球的投, 中華電信則要投資六百億, 把寬頻線路一條一條的換; 這個"光世代"講的就是"光纖到府,FTTH" Fiber To The Home的服務, 把網路頻寬提高至10~100M
這個"光世代"網路頻寬的提升, 和以前ADSL的頻寬從256K, 到2M, 或8M在使用設備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而這個差異是幾乎要把整個網路(局端)設備全部換掉重新採購; 因為以往的線路是電線, 用銅的電線電纜, 光世代用的是光纖, 原料是玻璃或塑膠, 而光纖有光電轉換, 有光的衰減, 光波的分歧...等等問題, 所以用的設備和之前的網路設備完全不同
鴻海曾經有個鳳凰計畫(2000年), 要投資三十億美元於光通訊相關設備與元件, 用年薪三千萬要徵光通訊元件事業的主管, 而這塊領域就是霸氣郭董也曾經踢過的鐵板, 下面一小段新聞摘要紀錄了折翼的鳳凰計畫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錯房子可能是要負擔一輩子!!
        房地資產的價格就是有波動起伏, 有高有低, 有漲跌循環, "買對房子富貴一輩子"(被商周拿來當封面標題)在循環的相對低點當然是對的, 如果是在循環的高點要適用的話就變成"買錯房子負擔一輩子", 問題是現在究竟是循環的什麼位置?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