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拼圖-毛利、營利與淨利
自己去找吧!我把全世界的財富都放在那裡 by海賊王哥爾羅傑
投資人從財務報表可以(也必須)解讀出:1、公司有賺錢嗎? 2、公司今後有發展嗎? 3、公司會不會倒閉?第3個問題是從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中尋求解答,前兩個問題則是由損益表尋求答案。
損益表最基本的原則:不論是期中發佈的季報、半年報,亦或是年報,它所代表的是「一段期間內所有營運數字的累積」,顧名思義,第一季損益表就是第一季當中(1月1日到3月31日)所有營收、費用、收益、支出的加總,與資產負債表不同,資產負債表的財務數字是某一特定日的公司財產財務狀況,第一季的資產負債表是指第一季季底那一天(3月31日)的資產負債的財務狀況。
簡明的損益表格式如下:
(表一) 中鴻2016第三季簡明合併損益表
科目 |
金額(百萬) |
營業收入淨額 |
8,052 |
營業成本 |
7,008 |
營業毛利 |
1,044 |
營業費用 |
308 |
營業利益 |
736 |
營業外收入 |
103 |
營業外支入 |
72 |
稅前淨利 |
766 |
所得稅費用 |
1 |
稅後淨利 |
765 |
每股盈餘(元) |
0.53 |
營業收入是損益表的源頭,代表著「做多少生意」,然而做多少生意不等同賺多少錢,營收越高也不見得賺更多的錢,所以必須再去細究營業收入的成本細項,損益表的公式如下:
營業毛利=營業收入淨額-營業成本(也稱銷貨成本)
營業利益=營業毛利-營業費用
稅前淨利=營業利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稅後淨利=稅前淨利-所得稅費用
每股盈餘(元)=稅後淨利÷股本×10
當然,上表是個極度簡化的損益表,正式的損益表的科目與篇幅數十倍於此,但是損益表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上述幾個數據,投資人如果可以充分瞭解其定義和內涵,便可以駕輕就熟地解讀損益表了。
許多投資人對於營業毛利與營業利益的定義與分際可說是霧裡看花,營業毛利是營業收入淨額扣掉營業成本,營業利益則是營業毛利扣掉營業費用,其實不論哪種利益,損益表的架構都是:
收益-費用=利益
損益表中為了管理與分析所需要而將收益、費用與利益大致分了上述幾類,用更簡單的白話來解釋如下:
營業成本(又稱銷貨成本)泛指與製造、生產與進貨有關成本,營業費用泛指與管理、銷售與運輸有關的成本。就製造業來說,營業成本泛指與工廠有關的成本,營業費用泛指與總公司有關的成本。這種比喻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符合,但卻能幫助投資人思考。
舉一家小吃店為例,營業成本包括食材、進貨等,營業費用包括廣告宣傳、水電、薪水、店租等,營業成本比較直接,而營業費用則屬於間接費用。
但無論是營業成本亦或是營業費用,都是一家公司本業經營所發生的費用,所以,營業利益這項數據代表著一家公司在本業經營上的獲益,更具有經營績效的意義,這個觀點和一般大眾所看重的毛利相當不一樣,外界經常將營業毛利或毛利率掛在嘴邊,其實一個夠精明的投資人應該更重視營業利益才對。
損益分析上有幾個相當重要的比率如下:
營業毛利率(簡稱毛利率)=營業毛利÷營業收入
營業利益率(簡稱營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稅後淨利率(簡稱淨利率)=稅後淨利÷營業收入
顧名思義,營業毛利率代表每做一塊錢生意可以產生多少營業毛利,營業利益率代表每做一塊錢生意可以產生多少營業利益,稅後淨利率代表每做一塊錢生意可以產生多少稅後淨利。回到中鴻2016年第三季的例子,投資人可以從容地計算各項損益比率:
(表二)
中鴻2016第三季簡明合併損益表與損益比率
科目 |
金額(百萬) |
營業收入淨額 |
8,052 |
營業毛利 |
1,044 |
營業利益 |
736 |
稅後淨利 |
765 |
損益比率 |
% |
營業毛利率 |
12.96% |
營業利益率 |
9.14% |
稅後淨利率 |
9.51% |
再強調一次,損益表中最重要的損益科目是營業利益,因為這才是真正能衡量出一家公司的本業所賺取的利潤,且營業利益率更可以衡量一家公司的競爭性與經營績效。本書從頭到尾將會不斷地強調營業利益率這個數據的重要性和實務運用的可靠性。
自由講堂:損益表的源頭是營業收入,而從營收當中又可以拼湊出不同的利益,這種宛如拼圖過程除了可以弄清楚公司到底賺多少錢(稅後淨利),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觀察出本業的經營績效(營業利益與營業利益率),懂得分析損益表之後,就不會只拘泥於EPS的高低或營收的起伏,進入更細膩的財務數字的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