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人問起有關操作的問題,我的操作不會有人感到有興趣,因為自己只設定一年15-20%的報酬,這是很「瞎」的目標,起碼簡單不會太難,天災人禍政治等非經濟因素來臨,大家恐慌時去買一買,出國個兩個月回來賣一賣就有15-20 %,切忌有天天賺或月月賺的心理,投資不是吃人頭路,投資的報酬每年算一次就夠了。我不想因成名而去塑造神話,什麼一年從一百萬變一千萬,什麼操作賺十億,那些是造神運動,我沒那麼厲害,很失望吧,只做自己有把握與簡單的事就好了。

以前曾幹過自營商的操盤人幾年,我的成績還算可以,1999年賺45%,2000年賺10%,2001年賠2.5%,只是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我一年看盤不會超過十天,吃人頭路的那幾年操盤生涯,盤中我最常做的事……溜出去打球,下午兩點才回辦公室,以前那個老闆不錯,只看績效,只是開會的次數有點多;不扯了,再扯下去連海賊王魯夫的故事都差點說出來,今天的主題很嚴肅。

中國是台灣對外投資第一名,貿易往來第二,世界GDP總額第五名的國家(但我認為是第六,應該還略小於法國,因為中國的官方數字準確性的確不高),她的景氣消長對台灣股市影響頗大。

舉兩個例子,中國第一次宏觀調控在1993年底,結果造成台灣化纖與塑膠產業的一蹶不振,也使得台股當時從7130點起跌,走了13個月的空頭,第二次宏觀調控大家記憶較深刻,從04年4月起,依賴中國頗深的鋼鐵航運類股,至今都未能恢復生機。

中國已有世界加工廠的架式,不過由於進口大宗能源、原材料商品價格暴漲,而出口的加工製成品價格往往卻不漲反跌,中國近年來大量進口的原油,從每桶十六美元上漲到六十多美元,銅價則是每噸由一千四百美元上漲到四千六百美元。天然橡膠則也上漲了二倍半。此外擅長的工業製成品方面,低階的消費電子,過去五、六年間,價格下跌了約七%,電腦通信設備跌幅更高達三五%,半導體則下跌了四五%。

從國際貿易角度來看,中國喪失大宗商品與最終消費品的「定價權」,是最凸出的因素;並且由此導致了「高進低出」的貿易格局。中國是初級產品的淨進口國,工業製品的淨出口國。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05年中國進口初級產品一四七七.一億美元,成長了二六%,其中進口鐵砂二.八億噸,增長三二.三%,進口原油一.三億噸,增長了三.三%,進口大豆二六五九萬噸,成長三一.四%;不過同期工業製品進口增長僅為一五.四%。

不僅工業製成品的漲幅有限,在價格處於被動的情況下,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金額高達一八四四億元,同比成長五八.五%,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虧損了一○○九億元,增長了九五.三%。

同時由於虧損企業與金額持續擴大,導致了工業產品占用資金和銀行壞帳也跟著增加;由這些數字觀察,中國的貿易表現並未如想像中理想。

經濟學人表示,中國2006年的經濟成長將趨緩,將由2005年的9.9%滑落至8.6%,由於滑落的幅度較全球整體明顯,將對市場造成影響。經濟學人首席經濟學家RobinBew表示,由於固定資產總投資放緩、及進口增幅減慢,預估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將趨緩,而對全球的影響可能持續至2007年。

最後提供一些統計數字給大家作思考,05年前三季,認列中國投資收益損益貢獻度較高的電子股,括弧內是百分比:禾昌(105)、建興電(104)、瀚宇博(101)、可成(92)、廣明(84)、敦吉(66)、綠點(59)、瑞儀(58)、台表科(57)、柏承(54)、華宏(51)、今國光(51)、艾華(50)、等等,其實裡面不乏很多優秀且成長性高的公司,這裡絕對不是看空她們,而是投資時必須再多增加一個剖面去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