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3443)在108年10月31日公佈第三季財報,結果是EPS0.76元,營業利益率4.96%,以公布日前270元以上的股價來看,市場對第三季的成績單當然不會滿意。
但其實這份差強人意的財報也不是什麼難以預測的事情,因為早在財報公布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創意在108年7、8、9月的營收分別是:
|
營收(仟元) |
營收年增率 |
108/09 |
756,673 |
-52.25% |
108/08 |
854,049 |
-30.03% |
108/07 |
814,736 |
-26.61% |
營收有了,在股本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只要估計稅後淨利率,就能計算出第三季的EPS。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一家公司的營收如果大幅衰退,稅後淨利率往上走的機率其實不高,當然例外不是沒有,但只會在兩種情形下發生,一是公司的業外收入大幅增加,第二則是營業利益率意外向上攀升。以過去幾年的數字來看,創意業外收入的佔稅前淨利的比重並不高,而且業外部份本來可預測性就低,因此前者可以忽略不計,而後者所代表的意涵是,一家公司生意越做越小,但產品售價卻往上攀升,這種情況發生的機會其實也不大(當然,如果是多角化公司裁撤掉不賺錢的部門,仍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假如公司的過去的稅後淨利率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因素,我們就可以簡單用前一季的稅後淨利率作為預估值,將已公佈的營收乘以預估稅後淨利率,再除以股本計算出EPS:
預估日期 |
預估營收 |
預估稅後淨利率 |
預估股本 |
預估EPS |
10807 |
814736 |
4.28% |
1340119 |
0.26 |
10808 |
854049 |
4.28% |
1340119 |
0.27 |
10809 |
756673 |
4.28% |
1340119 |
0.24 |
預估第三季EPS: |
0.77 |
這樣的計算方式很簡單,用到的只有國小的加減乘除而已,但提前算出EPS卻能夠提供我們利用財報公布進行短trade的獲利機會。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尋預估EPS低迷或衰退,但股價卻在兩季財報日之間上漲達一定幅度的股票,在財報公布前放空,然後在公佈後回補;或是找尋預估EPS成長,但股價還沒發動,或是股價在上升趨勢中出現壓回的股票買進。如下所示:
同樣的策略在8月1日創意公佈第二季財報時同樣有效,而這個交易策略的核心概念,說穿了其實就是要賭財報的公佈,會對持有部位但卻沒有注意營收變化的人產生衝擊,這個方法如果運用在營益率和營收年增率呈現高度相關的個股,或是營業利益率具有可預測性,例如可以透過原物料價格預測營業利益率的個股上,其實效果會更好。不過要提醒的事情是,如果一開始抱持的策略是要對財報公佈做短線交易的話,那麼財報公佈後,無論股價有沒有受到衝擊(有時候確實可能因為市場已經充分預期而沒有反應,或是股價反而往上走),都應該要在短時間內將部位回補;如果是一開始預期這檔股票會進入長線衰退的話,也應該注意大盤的趨勢,以及出現股價與基本面背離時,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
當然,如果所有市場的參與者在財報公佈前,都事先透過已公佈的營收對EPS做計算與估計,那理論上,財報的公佈就很難對股價產生衝擊,而這個Trade財報的策略也會因此無利可圖。但實際上,我們所處的市場,從來就不是所謂的效率市場,或者說所謂的效率市場在現實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市場參與者中,總是會有許多不作功課、對持股公司營收狀況漠不關心、只看技術線型作為進出依據,或是因為其他各式各樣的原因而盲目投資的人,也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有像這樣透過簡單計算來賺取獲利的機會。
如果不考慮配息,其實股票市場就是零和市場,代表一方賺錢,必然會有一方賠錢,這時候就是用功的人賺不用功的人的錢;聰明的人賺盲目的人的錢,因此,這些盲目與懶惰族群的多寡,就會決定這個市場有多少的獲利機會。
什麼是盲目呢?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身為一家公司的老闆,有個過去工作經歷是經常遲到翹班、私生活不檢,且曾經失業十幾年的人來應徵工作,你不旦雇用了他,而且還把他放到CEO的位置,那麼,不管原因為何,這就是最典型的盲目案例。
所以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台股法人戶和外資比重逐漸上升,但很明顯還有大量的盲目族群充斥在市場之中,這些人典型的特徵是,他們會在擁抱錯誤的ECO導致公司虧損後,將原因歸咎於底下的員工不配合,「卡住」了CEO;他們會認為財報和數據是「冰冷」、「沒有溫度」的東西,沒有電視上投顧老師扣人心弦的表演以及政客的金句來得「有溫度」;而他們也會報怨台股一路大漲到現在的11400點讓他們「無感」,因為他們在長達十年的大多頭中無法賺到錢,卻幾乎在每次的大型空頭中全程參與。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想到的是:其實最大的問題在自己。
一個國家如果充斥著太多盲目的人,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他們的存在增加了金融市場可以獲利的機會,對市場上肯用功的人來說,或許多少算是一種欣慰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