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文章,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4367445 談到我的閱讀喜好老是圍繞著女兒的身影打轉。沒錯,環繞自己喜愛的主題,是閱讀的首要原則,自己打從內心喜愛,才能讀得快樂。就像有人醉心日本文化,有人獨鍾於異想題材,有人偏愛古典情懷,有人特別愛看日常生活的小品風格。
看書不是買菜,不用論斤計較,也不必講究營養均衡。尤其是出了社會的成年人,不必然要有什麼『必讀書單』,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不讀,如果讀了一本書,反而沒有得到樂趣,問題不在那本書,是讀者沒有摸到閱讀的門道。
但是,閱讀的另一個原則,卻是『故意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檢視一下自己的書架,有百分之幾是歸類為相似主題的書? 如果太多,就該試著跳開。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你出去旅行,到了一個著名景點,會不會刻意繞進一個不知名的角落? 我想很多人旅行的樂趣,都是建立在一些『旅途中的小意外、小驚喜』,遇見了原來沒預期會遇見的。一趟旅遊下來,自己才會明白,原來那樣的體驗,那樣的風土,那樣的飲食,竟讓自己回味無窮,下回還想再來!
打破自己對他人、他事、他物,甚至是對自己的刻板印象,就是要『故意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
當我的右腦老是在說: 『好可愛的小女孩啊!』左腦偶爾會抗議: 『別再讀小女孩、小孩、小女孩、小孩啦!』下面列舉兩本我的左腦選的書,跟小女孩應該無關啦,姑且稱它們做--
『跟陌生的國度有關』好了 !
1. 瞧這些英國佬 – 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 (貓頭鷹出版 )
書的封面就很引人遐想,『Amazon讀者笑到掉淚』。 英格蘭人,很好笑嗎? 英國的優雅,英國的紳士,英國的美美的維多利亞風格,英國的浪漫電影『傲慢與偏見』,哪裡好笑了?
就連泰晤士報也坦誠: 『作者揭露了我們英格蘭人的真面目。』
作者是位人類學家,她用人類學的科學眼光,洞察英格蘭人說話、穿著、用餐、喝酒、工作、遊戲、購物、開車、調情、打架、排隊的方式,歸納出英格蘭人的『潛在規則』,一針見血,刀刀入骨,真,的,很,好,笑 !
看完了這本書,竟發現那些英格蘭人,跟我週遭的『新竹科學園區人士』(TA除外),有那麼些、那麼點的相似度? 哈,妙不可言,看倌讀了便知! 真希望有一天能讀到一本台灣人寫的『瞧這些台灣佬』。
2. 消失中的江城 – 一位西方作家在長江古城探索中國 (久周文化出版 )
對這本書的好奇心,主要是對作者本人。彼得海斯勒在十年前寫這本書時,還不到三十歲,他出身自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卻跑到中國四川一個連我都沒聽過的小山城教書,忍受那裡的髒、亂、吵、封閉、自衛和虛偽。他貼近最偏遠的中國鄉間的小人物,與他們一同生活了兩年,寫下了這本書。
你如何看中國呢? 透過那一雙眼睛呢? 透過張藝謀的電影嗎? 透過網路博客嗎? 透過中概股嗎? 透過陳雲林嗎? 如果有一天,外國人只透過周董的音樂,或透過郭董的股價,甚或透過陳水扁馬英九來認識台灣,你可能也會覺得很奇怪,或很委屈吧?!
這本書的序言寫道: 『看中國的另一隻眼』,他知道的中國還真是不少,甚至可能比你我還多。而且他的筆調非常生動優美,毫不生硬艱澀,不簡單! 二十幾歲的年青人。
延伸閱讀: 海斯勒的中國二部曲: 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 (久周文化出版 )
報告完畢! 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一腳踏進陌生的國度。
看書不是買菜,不用論斤計較,也不必講究營養均衡。尤其是出了社會的成年人,不必然要有什麼『必讀書單』,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不讀,如果讀了一本書,反而沒有得到樂趣,問題不在那本書,是讀者沒有摸到閱讀的門道。
但是,閱讀的另一個原則,卻是『故意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檢視一下自己的書架,有百分之幾是歸類為相似主題的書? 如果太多,就該試著跳開。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你出去旅行,到了一個著名景點,會不會刻意繞進一個不知名的角落? 我想很多人旅行的樂趣,都是建立在一些『旅途中的小意外、小驚喜』,遇見了原來沒預期會遇見的。一趟旅遊下來,自己才會明白,原來那樣的體驗,那樣的風土,那樣的飲食,竟讓自己回味無窮,下回還想再來!
打破自己對他人、他事、他物,甚至是對自己的刻板印象,就是要『故意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
當我的右腦老是在說: 『好可愛的小女孩啊!』左腦偶爾會抗議: 『別再讀小女孩、小孩、小女孩、小孩啦!』下面列舉兩本我的左腦選的書,跟小女孩應該無關啦,姑且稱它們做--
『跟陌生的國度有關』好了 !
1. 瞧這些英國佬 – 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 (貓頭鷹出版 )
書的封面就很引人遐想,『Amazon讀者笑到掉淚』。 英格蘭人,很好笑嗎? 英國的優雅,英國的紳士,英國的美美的維多利亞風格,英國的浪漫電影『傲慢與偏見』,哪裡好笑了?
就連泰晤士報也坦誠: 『作者揭露了我們英格蘭人的真面目。』
作者是位人類學家,她用人類學的科學眼光,洞察英格蘭人說話、穿著、用餐、喝酒、工作、遊戲、購物、開車、調情、打架、排隊的方式,歸納出英格蘭人的『潛在規則』,一針見血,刀刀入骨,真,的,很,好,笑 !
看完了這本書,竟發現那些英格蘭人,跟我週遭的『新竹科學園區人士』(TA除外),有那麼些、那麼點的相似度? 哈,妙不可言,看倌讀了便知! 真希望有一天能讀到一本台灣人寫的『瞧這些台灣佬』。
2. 消失中的江城 – 一位西方作家在長江古城探索中國 (久周文化出版 )
對這本書的好奇心,主要是對作者本人。彼得海斯勒在十年前寫這本書時,還不到三十歲,他出身自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卻跑到中國四川一個連我都沒聽過的小山城教書,忍受那裡的髒、亂、吵、封閉、自衛和虛偽。他貼近最偏遠的中國鄉間的小人物,與他們一同生活了兩年,寫下了這本書。
你如何看中國呢? 透過那一雙眼睛呢? 透過張藝謀的電影嗎? 透過網路博客嗎? 透過中概股嗎? 透過陳雲林嗎? 如果有一天,外國人只透過周董的音樂,或透過郭董的股價,甚或透過陳水扁馬英九來認識台灣,你可能也會覺得很奇怪,或很委屈吧?!
這本書的序言寫道: 『看中國的另一隻眼』,他知道的中國還真是不少,甚至可能比你我還多。而且他的筆調非常生動優美,毫不生硬艱澀,不簡單! 二十幾歲的年青人。
延伸閱讀: 海斯勒的中國二部曲: 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 (久周文化出版 )
報告完畢! 跳開自己的閱讀慣性,一腳踏進陌生的國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