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談一下我知道的”博達”案好了。

        博達案在2004年炒得沸沸揚揚,某大師也趁勢於媒體上打響知名度,關於如何解讀財報,及財報是否有助於投資人避開地雷風險,一度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我在那時候才第一次聽到該大師的名號,諸多言論例如:”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買股票怎能僅聽信傳言。”之類的看法,對我這種初入股市的小散戶,算是有不少啟發,陸續買了他的幾本書並訂了出貨週刊半年(後來才知道文章不全出自他的手筆)。不過博達案我倒不需要靠大師說明,也沒在這一檔股票受傷,當時只覺得一點奇怪:標榜”田野調查”的團隊,怎麼談了這麼多博達案,卻一直說不清這個產業,媒體的許多謬誤也不見糾正?只是那時並未細想。

        其實當時媒體湊熱鬧炒新聞的居多,爭相落井下石,卻大多不但搞不清楚這個產業,連”砷化鎵”還是”砷化鉀”都分不清楚。”砷化鎵”只是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的一個代表性材料,所以有時會用它來代稱這個產業,會用到的材料還有鋁,銦,磷,氮等,排列起來的組合不少。所謂四元的LED指的就是”磷化鋁銦鎵”(還要搭配砷化鎵磊晶在砷化鎵基板上)。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產業主要有兩個領域的應用,一是高頻率通訊的應用,最早從國防工業開始,逐漸轉向民生用途,另一是光電領域,除了大家熟知的LED,還包括雷射,光偵測器等用在包括光碟儲存,光纖通訊及感測等用途。博達開始以高頻通訊出發,掏空案爆發前已經涉足LED產業。

        博達最早是以板卡經銷業務起家,董事長葉素菲本來就具有相當強的業務能力。經銷之後或許覺得有利可圖,開始製造主機板等板卡業務,以前開車由淡水往北新莊方向,路上還可以看到博達的廠房。這大概是一些不用功的記者唯一知道的廠房。後來博達開始投入砷化鎵產業,是不是打一開始就要騙人其實外人很難下斷語。當時砷化鎵在手機上的應用剛剛起步,最大的應用就是功率放大器(PA),也就是去年底號稱因缺貨讓聯發科業績大幅滑落的主因。早期PA是採用矽半導體製造的LDMOS,隨著手機技術的提高,高功率的效能表現需求愈來愈高,也給了砷化鎵產業切入的好機會。1999年一些美國的砷化鎵產業公司股價據說飊升了十倍,博達也趁這一片看好聲中上市,股價才有機會一路漲到三百多元。其實在此之前,博達也投入了好幾年了,從租用新竹科學園區的標準廠房,到上市發了之後自建廠房,都是和晶元光電相鄰。以選擇產業投入的眼光來說,博達看得算蠻遠的,若是本來就真要騙錢,我覺得真是大費周章。

        那博達的業績怎麼看呢?先從潛在的客戶看起。博達賣磊晶片,最大的市場是PA。當年的PA供應商大哥二哥是Connexant(後來化合物半導體部門切分出來和Alpha成立Skyworks),RFMD(本來是二哥,後來抓到Nokia這條大魚之後躍升為大哥)。RFMD從磊晶片到設計生產PA成品都自己來(當年,後來喊了好幾年要買磊晶片,現在不曉得有沒有),Skyworks則是買磊晶片來生產自行設計的PA。2000年約四億支手機的PA,砷化鎵佔六成,大哥二哥就吃掉大部份,就算是美國二線廠Anadigics, Triquent, GCS…等都是苦哈哈,更不用提台灣搶著號稱要當砷化鎵業TSMC的穩懋,宏捷(Skyworks技轉),全球聯合通訊(後來併入穩懋),及博達成立的尚達了。砷化鎵PA市佔逐年提升,RFMD和Skyworks的產能也不斷在增加,而2000年就開始喊的3G一直沒來(到現在都還不是主流),其他公司很難搶到市佔。Skyworks的磊晶片供應商以Kopin為主,全新光電斷斷續續供應過一小部份,博達則沾不上邊(除了招待Skyworks的業務以外)。其實這一行的技術門檻相當高,跟Skyworks的驗證期就算順利也要一年半以上(不是一年半載,是一年半)。而且磊晶機台是一台一台驗,驗過的才准出貨,不是驗過一台全廠出貨。再來,Skyworks生意忙的時候沒空幫你驗,生意不忙的時候沒需要幫你驗。兩千年前後PA利潤甚高(現在應該沒那麼好賺了),殺價也打不進去。除了1999年大爆發造成缺貨之外(給了全新光電良機),磊晶片沒缺過貨,後來為了搶生意連全新都被Kopin陰過。結果博達上市之後其中有一年的業績光是HBT磊晶片(Kopin供應Skyworks的產品)就比Kopin還多,真不曉得賣給誰了。而且這一部份還只佔博達業績的一半,”巷子內”的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財報上,都在等著看戲要怎麼演下去。其實博達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之外,經營策略也是有問題的。搞這一行的人都是神秘兮兮的,博達另外成立了尚達之後,Skyworks就不太可能理博達,因為會擔心下單時一些技術細節會從博達流到尚達。尚達也買不到Kopin的磊晶片來開發產品,因為Kopin會擔心磊晶片會流到博達那邊分析。所以按照這樣的經營模式,除非博達加尚達可以成為RFMD第二,不然沒有成功的機會,事實也證明RFMD只有一個。

        前面說過葉董事長其實有業務長才,口才甚佳,若正直行事,並非沒有成功的條件。可惜這些能力被用在與媒體的交往,和麻痺公司裏的一些高階技術人員當作幌子(一些只專注在工程技術的人就這樣被利用了),連知名雜誌都出文章吹捧她。結果讀者是健忘的,東窗事發之後一陣落井下石,以前的鬼扯就可以蓋過去了。那時大家都在追問60億到那裏去了,焦點都放在出假貨和假應收款上。有沒有可能是根本沒有那筆錢呢(或者沒有那麼多錢)?那股東的錢到那裏去了?如果出貨是假的,就是沒賺到錢,當然就賠掉一些囉,建廠折舊和營運都要花錢,這是可能的一部份。另外呢?奇怪的是沒有媒體討論工程回扣,一般弊案出現工程回扣的機會很高,蓋廠花費那麼高,透過收取高額回扣來掏空也是合理的懷疑,只是不曉得調查的難度有多少。但是在討論錢的流向的時候,沒有媒體談到這個方向。

        我不曉得這個案子從財報能看出來的有多少,直到現在這方面的專業我學到的還很有限,也沒有充足的資料再回頭去分析。至少我了解到的是,對於不熟悉的產業要很小心,不能只看EPS或是營業額就去投資。太產業上游又是不太懂的技術,或是太遠的大餅還是避開為妙。輕信媒體的資料就去投資更是禁忌,不管歌功頌德或是義正辭嚴的批判,都不見得值得信任。直到現在,博達的負責人仍然沒事,設備已經轉手賣給對岸的”世X晶X”,過程聽說背後還有股勢力在運作。希望我這小工程師講一些聽來的事,沒有惹惱什麼人。祝大家投資都能趨吉避凶,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