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目的耕讀狂想 2011/3/12

   讀得越多,越不敢言懂,或者該說,懂不懂都不那麼重要。耕讀這件事,我建議首先拋開「目的」性,讓個人的意識得以伸張,如此一來可以慢慢貼近兩位作者「狂想」的意涵,近似「我思故我在」。

    原以為版主上本「鈔票的重量」已是提及個人經歷較多的作品,這本更是躍上主軸。這說明了從文字上比較能夠客觀的去認知一個人,只要不是成功學式的自吹自纍,多數別人的曾經也有可取之處。自認為人生多數的閱歷還須依靠閱讀來獲得,親身體會需有口袋深度這個前提條件,增添腦袋深度較不受口袋多寡影響,先效法普魯斯特好了,用意識在旅行。

   很多讀者都可以從各種媒體看到兩位作者少見的身影,即便是投資經歷豐富,口舌卻不若名嘴、投顧老師那樣誇誇而談。子曰「剛毅木訥近仁」,這是自己比較喜歡的風格,也回應的一開頭的無目的性思維,想闡述、分享自己思維的人,該與銷售目的有顯著的區別才是,作者們的文字作品也維持相似的坦白風格。自己崇尚復古,如果不是單純的所見所聞分享,文還是需有「載道」的效果,而闡述的應是作者真正相信,也能親身落實的想法、做法,在兩位作者的文字中,都還感受到這種氣息存在。

    我最喜歡的還是書中的第三部分,放下目的性去尋求一些人生特有的體會,旅行、閱讀都是這類的事。雖很多內容已先於Blog等方式分享,但這種不容易受外在環境改變的思維會有一種持久的穩定感,畢竟被推薦的作品已成靜態。套用學術話數,靜態分析中沒有解不出的難題,而個人經驗、思維的闡述,是深受當時歷史環境所牽絆的,隨時間經過,多少會有些質變,自己還是喜歡那種當下體悟的穩定感覺。

    邁入了中年,人生彈性係數降低,除了直率、為所應為等性格不變,轉型可能在心中快速的降低。我想就先維持這樣每年至少百篇以上無目的隨筆,每年至少百本以上無目的的閱讀好了。偶而如同這短文般從旁吆喝一下,算是種曇花一現。自己落實無目的閱讀、隨筆揮灑,是「無目的耕讀」倡導的一種負責態度,最厭惡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不過就是短短數十載,何必常常摀住眼睛、掩起耳朵呢?

    一開始坦言無目的性,另一個原因是近期一位朋友正處待業中,正以K書方式朝專職投資(機)人邁進,讓我不禁聯想起中國人傳統的八股教育方式,偏重記憶,不重啟發、落實。苦讀確實能加深記憶,卻難以增進勝率,何不效法作者那種「無招勝有招」的自嘲方式,就把閱讀當是一場狂想,人生能添加些豁達,豈不快哉。

    恰巧遇到不幸的日本大地震,那種人類對於大自然反撲的無力感,方便的生活設施因災害受損後,反而成為生存的阻礙,更強化了自己無為、無目的性思維。民不與天鬥,遇到這種巨災是無能為力的,我選擇人生自認盡力就好。

    總按:覺得本文寫的不錯的話請大家到文章右下角去按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