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風破
先下一個我想要表達的結論:「台股再也不是十六年來我所熟悉的台股了!」,台灣的金融市場有三個階段,分別以民國82年與97年為分水嶺,82年以前就不用再討論了,為何82年與97年這兩年對台股來說是如此重要?台股在82年起開始對外開放(特別是美日歐系的資金),於是在國策帶動政策,台股引進了西方金融市場的整套理論,如金融監理、重視成長的選股、重視財務報表的數據與總體經濟的判斷,這些觀念或有力有未殆之處,但總是比未開放前的草莽期的台股來得健全。
97年成為另一個台股大轉彎的年代,主因有兩個,一是台灣的基本國策發生的轉彎,二是西方的美歐日受次貸的摧殘;關於前者,相信讀者都相當清楚,台灣的政策已經由過去的「美日」路線轉為「中國」路線,當然,這個議題不適合在這專欄探討地太過深入,否則豈不成為政論專欄,反正就是簡單一個想法,國策影響政策,政策改變資源分配,企業追逐資源,於是台股就自然跟著國策政策資源企業的腳步而發生前所未有的「質變」;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也恰好在這一兩年爆發了次貸(最近又加了豬流感),提供了台灣上下一個更大的轉彎的「合理性」,於是台股幾乎是從前年(96年)底就已經進入質變;「美日OUT 、中國IN」的現象用很快的速度改變了台股生態,這也說明了去年(97)台股的跌幅冠於全球,而今年台股的漲幅卻又領先全世界的主因。
至於台股的質變有哪些呢?一、快漲快跌:不論漲跌都會氣勢磅礡;二是政治面會凌駕一切:哪些產業與個股的經營者可以圍繞在兩岸的政客身旁,將變成選股的最佳策略;三是基本面(包括財報分析與總經分析)將不再是顯學:畢竟傳統的東方文化並不重視數字,關係遠比數字來得重要,況且,中國經濟的各種統計數字的可靠性至今仍然是不太成熟,財務報表的透明度更是迷霧一片。
從過去一年多以來,兩波比較像樣的上漲(或反彈)來分析,質變下的台股投資方法更是要做相當大的改變,像技術分析的重要性要凌駕於基本分析,追隨主力的明牌比財務分析來得有效,緊盯政客的談話或追尋政策的內線比總體經濟分析更是有幫助,媒體與主力結合的投資效率又恢復到十幾年的榮景,投資上的膽勢比起專業的知識來得可靠;既然台股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質變後,投資者必須趕緊建立起一套新的投資哲學,至於過去十多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市場帶給我們的那一整套邏輯,雖然不至於把它丟到歷史的灰燼裡,但是,也不必再帶到自己的投資行為裡面了;坦白地說,我從前年底就一直空手觀望至今,就是我尚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新投資哲學,既然自己所懂的理論早已過時,對於新局也無法迅速轉變,就不應該在這個公眾專欄繼續的「誤人誤己」了,謝謝大家。
三年後:這篇文章頗值得大家深思,這篇文章是我當年在壹周刊專欄的最後一篇
先下一個我想要表達的結論:「台股再也不是十六年來我所熟悉的台股了!」,台灣的金融市場有三個階段,分別以民國82年與97年為分水嶺,82年以前就不用再討論了,為何82年與97年這兩年對台股來說是如此重要?台股在82年起開始對外開放(特別是美日歐系的資金),於是在國策帶動政策,台股引進了西方金融市場的整套理論,如金融監理、重視成長的選股、重視財務報表的數據與總體經濟的判斷,這些觀念或有力有未殆之處,但總是比未開放前的草莽期的台股來得健全。
97年成為另一個台股大轉彎的年代,主因有兩個,一是台灣的基本國策發生的轉彎,二是西方的美歐日受次貸的摧殘;關於前者,相信讀者都相當清楚,台灣的政策已經由過去的「美日」路線轉為「中國」路線,當然,這個議題不適合在這專欄探討地太過深入,否則豈不成為政論專欄,反正就是簡單一個想法,國策影響政策,政策改變資源分配,企業追逐資源,於是台股就自然跟著國策政策資源企業的腳步而發生前所未有的「質變」;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也恰好在這一兩年爆發了次貸(最近又加了豬流感),提供了台灣上下一個更大的轉彎的「合理性」,於是台股幾乎是從前年(96年)底就已經進入質變;「美日OUT 、中國IN」的現象用很快的速度改變了台股生態,這也說明了去年(97)台股的跌幅冠於全球,而今年台股的漲幅卻又領先全世界的主因。
至於台股的質變有哪些呢?一、快漲快跌:不論漲跌都會氣勢磅礡;二是政治面會凌駕一切:哪些產業與個股的經營者可以圍繞在兩岸的政客身旁,將變成選股的最佳策略;三是基本面(包括財報分析與總經分析)將不再是顯學:畢竟傳統的東方文化並不重視數字,關係遠比數字來得重要,況且,中國經濟的各種統計數字的可靠性至今仍然是不太成熟,財務報表的透明度更是迷霧一片。
從過去一年多以來,兩波比較像樣的上漲(或反彈)來分析,質變下的台股投資方法更是要做相當大的改變,像技術分析的重要性要凌駕於基本分析,追隨主力的明牌比財務分析來得有效,緊盯政客的談話或追尋政策的內線比總體經濟分析更是有幫助,媒體與主力結合的投資效率又恢復到十幾年的榮景,投資上的膽勢比起專業的知識來得可靠;既然台股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質變後,投資者必須趕緊建立起一套新的投資哲學,至於過去十多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市場帶給我們的那一整套邏輯,雖然不至於把它丟到歷史的灰燼裡,但是,也不必再帶到自己的投資行為裡面了;坦白地說,我從前年底就一直空手觀望至今,就是我尚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新投資哲學,既然自己所懂的理論早已過時,對於新局也無法迅速轉變,就不應該在這個公眾專欄繼續的「誤人誤己」了,謝謝大家。
三年後:這篇文章頗值得大家深思,這篇文章是我當年在壹周刊專欄的最後一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