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向思考是這樣用的?
去年10月11日陸資錶商亨得利以9億5百元,溢價24%的價格向安泰銀行標下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62坪店面,今週刊在「熱錢流竄你怎麼賺?」的別冊中,是這麼描述這樁房地產交易:
「甚至2010年10月,中國最大的名錶代理商亨得利以新台幣9億500元,得標安泰銀行忠孝東路四段162坪店面,也引來相當大的關注。在中國大陸與香港擁有許多分店的亨得利,為了搶標忠孝東路四段店面,不但在8月底舉辦10.44億元港元現金增資,又在9月21日發了25億港元的可轉換公司債,總計相當於新台幣140億元,就是為了來台買店面鋪路。以9億元買下忠孝東路四段店面,對亨得利來說,才是個開始」。
那這個具有指標性交易的後續劇情為何?看看今週刊第751期如何報導:
「去年10月11日由錶商亨得利得標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安泰銀行店面,近日傳出以總價12億元新台幣賣掉了,每坪745萬元,刷新東區店面成交單價新紀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比交易趕在奢侈稅上路前交易,至少省下高達1.8億元的奢侈稅」。
詭異,備妥新台幣140億元要來台鋪路的鐘錶商亨得利,為何選擇在店面還沒開張就賣掉它?繼續看同篇報導所述:
「據了解,亨得利去年算是意外得標這間店面,主因是得標價超出底價7.27億元太高,讓公司高層覺得買貴了,因此透過仲介找買方接手,沒想到台灣政府在2月底突然宣佈奢侈稅即將上路,讓亨得利狠下心決定賣掉,否則至少得再等一年半才能脫手,避免高額奢侈稅。因此,才找上去年同場競標另外兩組買家—中美鐘錶、金生儀及另外一位個人投資客,三組人馬共同以十二億元吃下。」
對於這項交易,該篇報導以此作結:「在商言商,亨得利提前在奢侈稅上路前賣樓,與賣方是否為陸資背景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因為目前東區店面奇貨可居,不怕找不到買方,以香港銅鑼灣出現換算新台幣每坪六千萬元店面行情來看,忠孝東路店面每坪在一千萬元以內的成交價,在港資與陸資眼中都算合理。」
對於這樣的演變,筆者得到的結論如次:
1. 簽下ECFA後,房價多頭論者常以台北房價遠低於香港,且台灣(台北)房地產將由「國內盤」轉為「國際盤」,所以房價將比照香港模式不斷上攻,或許亨得利去年10月以當時的最高價將標走忠孝東路四段店面,可以當作港商認定台北房價低估的象徵,但若真的認為買便宜了,為何連等個1年半都不願意,就急著要在奢侈稅上路前出售?若真看好未來台灣經濟及房價走勢,認為台北東區每坪不到1000萬的房價對比香港銅鑼灣每坪六千萬元相比確實合理低廉,那開個高級鐘錶店,賺些新台幣零用錢順便等待房價漲至合理價位後再賣出,才是賺取最大報酬的合理作法吧?
2. 香港是個十足國際化的城市,走在路上隨時可見歐美的外國人士,請問搭乘台北捷運時,能遇到幾個外國人?這樣的台北可以稱作「國際化」的城市?別忘了,香港是以金融服務業立足於世界;並作為進出大陸的跳板,外商絕對需要貼近市場來服務客戶;但台灣係以製造外銷為主,向來都只聽到代工廠商配合品牌需要及市場於外地設廠,何時聽過品牌大咖來台設立據點?
3. 沒錯,亨得利今年4月又將店面賣了個歷史天價,但買方可不是看好台北房地產的外資阿!從這個案例,筆者只看到奢侈稅對房價的殺傷力,及外資對於台北房地產價格謹慎的態度!
去年10月11日陸資錶商亨得利以9億5百元,溢價24%的價格向安泰銀行標下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62坪店面,今週刊在「熱錢流竄你怎麼賺?」的別冊中,是這麼描述這樁房地產交易:
「甚至2010年10月,中國最大的名錶代理商亨得利以新台幣9億500元,得標安泰銀行忠孝東路四段162坪店面,也引來相當大的關注。在中國大陸與香港擁有許多分店的亨得利,為了搶標忠孝東路四段店面,不但在8月底舉辦10.44億元港元現金增資,又在9月21日發了25億港元的可轉換公司債,總計相當於新台幣140億元,就是為了來台買店面鋪路。以9億元買下忠孝東路四段店面,對亨得利來說,才是個開始」。
那這個具有指標性交易的後續劇情為何?看看今週刊第751期如何報導:
「去年10月11日由錶商亨得利得標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安泰銀行店面,近日傳出以總價12億元新台幣賣掉了,每坪745萬元,刷新東區店面成交單價新紀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比交易趕在奢侈稅上路前交易,至少省下高達1.8億元的奢侈稅」。
詭異,備妥新台幣140億元要來台鋪路的鐘錶商亨得利,為何選擇在店面還沒開張就賣掉它?繼續看同篇報導所述:
「據了解,亨得利去年算是意外得標這間店面,主因是得標價超出底價7.27億元太高,讓公司高層覺得買貴了,因此透過仲介找買方接手,沒想到台灣政府在2月底突然宣佈奢侈稅即將上路,讓亨得利狠下心決定賣掉,否則至少得再等一年半才能脫手,避免高額奢侈稅。因此,才找上去年同場競標另外兩組買家—中美鐘錶、金生儀及另外一位個人投資客,三組人馬共同以十二億元吃下。」
對於這項交易,該篇報導以此作結:「在商言商,亨得利提前在奢侈稅上路前賣樓,與賣方是否為陸資背景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因為目前東區店面奇貨可居,不怕找不到買方,以香港銅鑼灣出現換算新台幣每坪六千萬元店面行情來看,忠孝東路店面每坪在一千萬元以內的成交價,在港資與陸資眼中都算合理。」
對於這樣的演變,筆者得到的結論如次:
1. 簽下ECFA後,房價多頭論者常以台北房價遠低於香港,且台灣(台北)房地產將由「國內盤」轉為「國際盤」,所以房價將比照香港模式不斷上攻,或許亨得利去年10月以當時的最高價將標走忠孝東路四段店面,可以當作港商認定台北房價低估的象徵,但若真的認為買便宜了,為何連等個1年半都不願意,就急著要在奢侈稅上路前出售?若真看好未來台灣經濟及房價走勢,認為台北東區每坪不到1000萬的房價對比香港銅鑼灣每坪六千萬元相比確實合理低廉,那開個高級鐘錶店,賺些新台幣零用錢順便等待房價漲至合理價位後再賣出,才是賺取最大報酬的合理作法吧?
2. 香港是個十足國際化的城市,走在路上隨時可見歐美的外國人士,請問搭乘台北捷運時,能遇到幾個外國人?這樣的台北可以稱作「國際化」的城市?別忘了,香港是以金融服務業立足於世界;並作為進出大陸的跳板,外商絕對需要貼近市場來服務客戶;但台灣係以製造外銷為主,向來都只聽到代工廠商配合品牌需要及市場於外地設廠,何時聽過品牌大咖來台設立據點?
3. 沒錯,亨得利今年4月又將店面賣了個歷史天價,但買方可不是看好台北房地產的外資阿!從這個案例,筆者只看到奢侈稅對房價的殺傷力,及外資對於台北房地產價格謹慎的態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