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6.29新聞
昇陽科(3561)董事長劉康信昨(28)日表示,3月至6月的太陽能電池價格已下跌40%,業者受傷慘重,但近期訂單陸續回籠,第三季起需求有望止穩回溫,昇陽科產能利用率也回升至七至八成,迎接市場回溫商機。
100.06.29新聞
昇陽科(3561)董事長劉康信昨(28)日表示,3月至6月的太陽能電池價格已下跌40%,業者受傷慘重,但近期訂單陸續回籠,第三季起需求有望止穩回溫,昇陽科產能利用率也回升至七至八成,迎接市場回溫商機。
之前鴻海的郭董,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眼光太小,只想當個咖啡店老闆。我是個目前身處在所謂科技業的小工程師,看到現在科技業的狀況,我只想對郭董說:年輕人還是不要進科技業吧!如果年輕人可以不要浪費時間進台灣的科技業,就不要浪費這樣的時間吧!
其實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以前台灣的電子資訊業,雖然號稱是代工,但毛利兩三成是稀鬆平常的。當然這與當時的資訊環境屬於高度成長,有不可分的關係。不過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老闆不滿足於只賺管理財,而是願意投入於研發與技術深耕,老闆們並不滿足於『me, too』!所以當時的年輕人,也作著同樣的夢想,奮不顧身的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透過透支未來的工作時間,來完成大家的美夢。在當時的產業結構下,不用擔心未來的工作是否不保,只需要看你願意不願意花心力付出,所以形成了一個還算是良性的循環:老闆們致力於公司的永續經營,員工們也不用擔心職涯或是生活的問題,可以作5年以上的職涯規劃。
一開始投資就獲利絕非好事
二十多歲,正是多數人初出茅蘆踏入社會的前幾年,對於工作與薪水還在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投資股票正是一個看似簡單又吸引人的致富管道,只是古來至今幾人成?蔡明輝,一個帥氣白淨的年輕帥哥,是三軍醫院澎湖分院的醫事放射師,他的投資歷程,一個標準的散戶成長歷程,著實值得現在的社會新鮮人參考。
蔡明輝表示,他是誤打誤撞於○四年總統大選前進入股市,當時正逢選前的美好階段,全民瘋狂的熱潮,讓他也在同學的聳湧之下用零用金買入一張聯電(2303)股票,想不到才沒幾天就賺了四仟元,這對當時還是學生的他產生巨大的衝擊,嚐到甜頭後覺得買靠股票賺錢好輕鬆、好簡單,也因而再接再勵投資更多資金買進力晶(5346),結果,開始了長期套牢的歲月,只好駝鳥心態的眼不見為淨擺在一旁,直到○九年四月才在八塊錢時停損出清,總計賠了七十%。
“不碰到公司被合併與裁員,就不算待過金融業界”,這句話果然一語成讖。不才小弟正是在日前被炒的轟轟烈烈的“不方不小”金控與“凱子基金會”金控搶親的“北極星”證券從事自營工作。當然,我現在也進入了準備等待領資遣費的裝死打混期,所以才有機會在上班時間來寫這篇文章以實際的“使用者”經驗來做大家已經聽到耳朵快長繭的定期定額投資法的分享。
前言:每日親自在第一線現場接待客戶的宇豪汽車總經理 黃聖君,充滿才情的他,大學就讀的是音樂系,一首招牌的「小丑」,曾感動多少朋友的肺腑。而充滿熱情的專注事業之餘,他個人也對投資非常有興趣。一九八五年在藝工隊服役時就一腳踏入股市的黃聖君,二十餘年下來,累積虧損超過新台幣伍仟萬元。他笑著說,訪問他就對了,他的慘痛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們當作借鏡、避開賠錢之路。
幾度萬點 無役不與 無役不賠
黃聖君表示,過去幾次股市上萬點之役,他無役不與,尤其二○○○年網路泡沫前,一口氣在二一○元的價位買入台灣股市的龍頭績優股台積電一百張,結果在一五○元以下全數認賠出場,損失六百多萬元。
全球化 也讓經濟危機全球化
歷史學家有這麼一個說法:「能夠管理人的人,只能管理可以管理的東西;但能管理錢的人,可以管理所有的一切。」金融業銀行家因此可以藉由掌握金錢,讓資金在全球化的大旗之下,造勢逐利,也就是台灣話所言:「人雙腳,錢四腳。」他們控制貸款、賺取利息、掌握企業、影響政治,更從事風險性賭注賺大錢。萬一風險失控四處蔓延時,再把燙手山芋丟給政府,賴在全民身上。
全球化,有人寫了本《世界是平的》來描述這樣的全球製造分工架構,這只是表層的現象如同財經媒體華而不實的面目,卻沒告訴讀者國際資金流動下造成的經濟問題,即使歷經○七年的次級貸款危機與○八年的金融海嘯,多數人賠了身家、向下沉淪,卻仍不明不白,依然只有少數有識之士瞭解其中的問題,並引以為鑑。
新聞:吃蘋果 連展下半年展望樂觀(工商)
總按: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拙作『鈔票的重量』以及舊文「又是一顆沒營養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