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巨波投資法: 當市場行情出現時,你準備好了嗎?

購買巨波投資法

         Peter Navarro的主要理論就在於「巨波」(Macrowave),他的巨波不純然是總體經濟的衝擊,也包括產業界的「大驚奇」,當然衝擊也好驚奇也罷,我看了他兩本書後先得到一個初步結論:
      「Peter Navarro用巨波來形容重大的總經與產業的大轉折,並從中去利用他人因恐懼、貪婪與未知下所犯的錯誤,而獲取巨波利潤。」,聰明的投資人是否嗅到一點靈感呢?好像是我常提的「天災人禍」投資法!對吧!其實不然,除非屬性為長期投資人,那種一兩年才出手買賣的長期贏家,否則要等待重大災難才入市的方式,似乎是有點強人所難,也有點「不食人間煙火」;譬如這兩本書上面舉了一些例子:

※ 當巴西咖啡豆收成因為下雨而導致價格下跌,應該就要迅速地去買進星巴克的股票。

※ 當美國司法部宣佈,計畫打破微軟公司的獨佔局面,當別人爭相賣出或放空微軟股票時,巨波投資人卻可以去找出微軟競爭對手如昇陽電腦與甲骨文的商機,進而趁對手利空與市場慌亂下從容買進。

※ 台灣發生7.6級大地震,市場的聰明投資人立刻聯想到dram的供給將會中斷一段期間,除了台灣以外的最大供應地區-南韓,其三星和現代汽車的股價就走了一個多頭波段。

        諸如此類,是一些比較直接受惠或受害的巨波投資法,書上提了安隆案這個例子,這與07年爆發的次級房貸危機,雖然屬於不同產業不同性質的事件,但是兩者的深遠影響都是一樣,叫作利空出不盡、苦主無止竟。一樣是企業弊案,何以安隆案就會對股市甚至整個金融市場造成那麼大的殺傷力,而其它的如新世紀就比較緩和?我用台股的例子,06-07年的明碁(後來改名成佳世達)、雅新與力霸,不到三個月就發生三件不同類型的弊案,何以沒有脫累台股?有人認為是當時國際股市維持榮景以致於沒有被企業危機拖垮大盤,可是,又如何解釋博達、訊碟、勁永、洪士英等等案發生時,台股卻沒有因為歐美日股市大漲而倖免於難呢?

        明碁(後來改名成佳世達)、雅新與力霸三個案子,第一個屬於內線弊端,雅新屬於假帳,力霸屬於掏空,但是,他們都不會讓人產生利空擴散的遺慮,而博達等案,由於財務報表的真實性突然間完全破產,又擴散到訊碟、勁永、洪士英等公司,使得投資人對於大多數公司的財報發生相當大的疑慮,這種擴散性的擔憂就如同當年的恩隆案,美國投資人完全信賴的資本市場信評制度與財報真實性一夕瓦解,造成只要財報有點暇佌或疑點,一律先出脫手上的持股再說。

        不同的突發狀況,會有好的影響、不好的影響或者沒影響,端視事件的擴散程度深淺,從恩隆案就可以發現其影響面並不是單純的「單一企業醜聞或虧損」,而漫延到會計制度的瓦解;次級房貸的壞帳不僅僅是美國邊際房貸客戶與地區銀行的問題,它透過了綿密的金融商品包裝與行銷,將原本的「冤有頭債有主」的單一金融事件,透過巨波擴散到全球投資市場的崩塌,以及讓北美洲的房價下跌損失與銀行壞帳擴散到全球造成消費力下跌以及金融市場的失序,這就和王又曾的中華銀行掏空案不同,因為後者的損失可以清楚計算,以及受害者範圍沒有擴散,兩者或許壞帳金額僅差100倍,可是造成的金融風暴損失恐怕差距幾百萬倍,當然,我並不是說王又增這位「賊王」不可惡,而只是舉例來說明巨波這個概念。

         在「巨波投資法」第七章最後提到的「破壞性科技扮演的角色」,舉了網際網路與mp3等產業與產品的興起,造成娛樂業股價的劇烈傷害,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做許多天馬行空似的聯想,研究領域的第一步就是「從思考開始」,你可以去讀一些產業期刊或產業界的報導(不是證券版裡面的產業新聞,這兩者根本南轅北轍。),你可以去找找一些前瞻的證據,如美國中國日本等股市最近一段期間火紅的產業與公司,當然你也要去注意哪一群產業與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當然,最簡單的方式是去找,國際股市中股價漲跌幅比較顯著的族群與公司,因為股價通常領先景氣與企業狀況,率先做出表態,如2006年美國歐洲與港澳的賭博相關類股漲翻天後,06年底台股中的賭博機相關公司股價開始增溫,2007年的多頭中,相關的伍豐還一度成為台股股王,如果您願意在06年第四季勤做功課,就不必等到一千元的股王形成後,才去當一位後知後覺的追隨者。

        07年11月2日的台股正彌漫在萬點的期待熱潮中,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台股中的聯發科開盤跌停鎖死,且成交量萎縮,聯發科當天根本賣不掉,當日的指數位置在9300點,距離高點不過才三個營業日,最好的股票特別是最賺錢的中國收成股領先台股崩盤,這個訊號比起以往有著天與地的差別,從2003年以來的台股,龍頭績優股的走勢在任一波多頭的修正整理當中,跌幅多會比大盤輕,而且很少會帶頭大盤下措,通常會在跌勢尾聲時,這類龍頭績優股才會補跌,一旦補跌就意味著跌勢告一段落,而07年11月2日與11月5日連續兩天聯發科用激烈崩盤的方式領先台股重措,敏感的投資人應該會嗅出極不尋常的肅殺,這個訊號就是讓我在07年11月初,能夠在9200點左右出場避開大跌的主因。

         脈動與規律一旦改變,就是多與空的大轉折處,總體經濟派投資人所擅常的就是在抓住『改變』。練習的辦法除了經驗的累積外,請每天記錄當天最不尋常與最重大的總經或產業的訊息,有空的人多記錄一到兩則。

        Peter Navarro所闡揚的巨波概念,最重要的正是我所強調的「總體經濟」,總體經濟並非得大到縱觀全世界,我認為即便是產業的消長以及總體政策造成的各別行業變化,都是總體經濟的範疇,Peter Navarro兩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總經的觀察點,有一些僅僅影響美國且影響時間不長,如勞失業率生產力等生產面因素,我就不再贅述,因為美國的生產面本來就不是全球經濟的命脈,會被生產面因素影響的國家是中國,不然,美國fed調整利率動輒讓全球天翻地覆,而全球對中國人民銀行的升降利率的關心,好像比不上明星的八卦,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座標定在「生產」,所以一個勞動合同法可以讓亞洲相關股票跌翻天,而美國的座標就是「消費」,所以fed的一舉一動、次級房貸的大小窟窿足以讓全球景氣與股市充滿了巨大變數。

        下一篇再來閒扯『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一書中的第五章「巨波投資法八大原則」。

購買巨波投資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