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股不怕瘋有病要醫

 

先來談一段1989~1990年的往事,遙想當年,台灣錢淹腳目,貨幣供給額年增率飆到40~50%,當時上市公司的家數只有百餘家,資金簇擁之下,股價狂飆的情況一點也不遜於今天。

 

當年的主流是金融股,國泰人壽飆到1975元,彰銀一銀華銀(當時稱為官股三商銀)也都飆到一千多元的天價,銀行股最後漲到企銀股,說到企銀股,現在年輕一輩的投資人恐怕沒聽過,畢竟,昔日的企銀股,不是改名就是被併購,例如北企,已經被併入永豐金控,竹企被渣打銀行吃下,中企升格為現在的台中商銀,南企升格為現在的京城銀行,高企被玉山金控併入,東企被荷蘭銀行併入,現在又改成什麼,也不可考,花企則是被中信金控併入。

 

當年國壽飆到1975元,三商銀飆到一千元以上,相對還在200~500元的企銀股,因為便宜,到了1989年下半年被投資人相中,幾乎整整四五個月的時間,所有企銀股可說是天天漲停,買到就是賺到,連北企(今天永豐金控的)都飆到1075元。

 

到了1989年底,最瘋狂的事情發生了,一堆新進場的散戶眼見這些企銀股價越來越高,買不下手的人看到一檔股票叫做「萬企」,股價才百元出頭,就以為是萬企是「萬華企銀」,股價居然還如此便宜,不管三七二十一,追了再說,最後連萬企都連飆十幾支漲停板(當年漲停是5%)。

 

其實「萬企」是「萬華企業」的縮寫,就是昔日的「今日百貨」,百貨公司與企銀,根本南轅北轍,顯示當時散戶追捧的瘋狂程度,但是,當投資人醒過來,萬企不是企銀時,一切已經晚矣,所有金融股在1990年1月開始見頂狂跌。

 

 

三十二年後的2021年,股市一樣瘋狂,但主角換成航運股,航運股從長榮陽明開始發動,從海運漲到散裝,再漲到攬運、陸運,連造成的台船都大飆特飆,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航運,與1989年的金融股,完全如出一轍。

 

漲到陸運就已經瘋了,更別提還漫延到造船業,如果故事只到這理,瘋狂的程度還比不上當年,但套句某位讓我們唾棄的政客的話:「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

 

時序到了2021年6月中旬,一家化工公司「東鹼」被媒體與投資人挖出他的資產負債表上有十來條老舊的散裝船,其實她的船不是老舊不堪使用,就是只拿來運送自己的產品,這只是一間一年賺不到一塊錢,而且已經連續衰退四年以上的老化工公司,竟然只因為手上有幾條散裝船,投資人先追再說,於是,東鹼的股價在短短的不到兩周從二十幾塊飆到40元,看起來短線上還有得飆,活脫脫是當年「萬企的翻版」。

 

這種瘋狂行徑讓我想起1990年的萬企,時間不一樣,投資人換了一批,主角從企銀換到航運,丑角從百貨公司換到化工公司,但故事結構卻是完全複製貼上,如果哪一天,投資人看到「廣運」(電子代理商)「達運」(作導光膜零件)也當成航運股亂追一通時,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