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收到「收盤後的人生」一書後,悠然靜心地看了二遍,因為既然是”收盤後”,當然有別於”盤前”與”盤中”,閱讀起來自然有另一番不同面貌的心態與思維。
就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盤前無非是相關財經新聞的蒐集與訊息的解讀。盤中的漲跌起伏就外在因素來說,是籌碼的流通與交換,就內在而言,則是自身情緒的掌握、操作紀律的維持與資金的控管(如果做得到的話)。收盤後呢?盤後最能看出人性百態:
賺錢的跑去喝下午茶、洗三溫暖、唱KTV、血拼、敗家‧‧‧;
賠錢的罵政府、罵三大法人、罵大股東、罵老婆、罵小孩‧‧‧(奇怪,好像很少人會罵投顧老師或大師、國師?);
套牢的趕緊去買幾本”專業”投資刊物或看看第四台投顧老師報什麼明牌以尋求短暫卻是自欺欺人的慰藉。
其實收盤就是收盤,收盤不僅是資金運用的暫停,也是情緒的沉澱與心靈的休養生息,如果收盤後還像無頭蒼蠅一樣急急忙忙到處鑽營或尋求虛幻的慰藉,那也未免太累了。就好像以前大家都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個觀念應該要修正一下,其實休息就是為了休息,如果休息還帶有特殊目的或任務,那這樣的休息真的太累了,吃飯就是吃飯,打球就是打球,收盤就是收盤,不要想太多,認真地活在當下那一刻最重要,也最真實。
長久以來筆者一直十分佩服芬蘭、瑞典、丹麥等幾個北歐先進國家,他們的國民會花較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親子關係永遠是家中第一順位的大事,戶外活動與旅遊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他們的工作時間並不比我們長,但整體生產力卻比我們高很多(抱歉,這不是唱衰台灣,筆者僅陳述事實),當然除了自然環境與民族性的差異以外,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似乎在工作上及生活上都做了太多無謂的事情,投資與旅遊不也是如此嗎?
例如,上班族寧可下班陪著笑臉跟主管或客戶應酬,也不願花一點時間了解小孩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互動關係是否有改善;家庭主婦寧可跟隔壁三姑六婆嚼舌根,也不願多關心家人的營養與健康;菜籃族寧可在菜市場面紅耳赤、青筋暴露(請勿作過多聯想)跟菜販大小聲討價還價,只為了省三塊菜錢,而不願多花心思在自己已經被套牢幾百萬的股票上;出國旅遊寧可跟團,忍受”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血拼像買菜、景點忘記拍”的無聊行程,而不願多花心思去了解旅遊當地的風土人情或歷史文物。
這是無解的人性障礙,因為我們有太多選項可以選擇,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自己高興的、方便的、輕鬆的來做。投資也是一樣,因為有太多的選擇(報章雜誌、新聞媒體、外資、老師、大師、國師的明牌誘惑),自己花時間下工夫反而是最難做到的,既然在投資上不肯投入心力,其賠錢的結果當然就不令人意外,這,就是因果。
仔細算算,週遭親友幾乎人人投資股票,但二、三十年下來,真正有賺錢的卻如鳳毛麟角,不過如果以前進出股票時都改做相反的動作,那不就‧‧‧。事後看都很容易,當下的那一刻卻如五里霧中,因為人性不變,所以歷史一再重演!而本書在談的不外乎人性、心靈與認識自己。
本書作者一開始先談及投資市場種種爾虞我詐、光怪陸離的現象與金融業界不為多數人知悉的一面,之後又提到日本旅遊的溫馨點滴與心靈感受,最後再寫出幾篇看似詼諧逗趣卻又意義深遠悠長的故事,全書乍看之下,在連結上似有唐突,閱讀再三則能體會作者的心境與用意。筆者個人認為全書要表達的無非是:「認識人、事、物的本來面目,回歸簡約與單純的心態與生活」,這頗能契合佛家的「還我本來面目」,而作者經常旅遊的日本,其沉穩肅穆的寺院、寧靜溫馨的湯宿與冷峻壯闊的建物,不也在靜謐的秋日午後透露出些微的禪意嗎?
這本「收盤後的人生」不是枯燥沉悶的教科書,也不是高調喧嘩的投資寶典,當然看了十遍也不會功力大增就可一躍上華山修道成仙(請勿作過多聯想),這是一本讓你能靜下來沉澱心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一些事物的真實面貌的心靈雞湯,如果讀者看完以後能夠在往後的投資道路上擺脫輸家的宿命,相信這是作者總幹事所樂見的,當然如果讀者能夠將這些正確的理念與務實的思考邏輯傳遞給有需要的人,相信這更是讀者回饋給總幹事最好的禮物。
就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盤前無非是相關財經新聞的蒐集與訊息的解讀。盤中的漲跌起伏就外在因素來說,是籌碼的流通與交換,就內在而言,則是自身情緒的掌握、操作紀律的維持與資金的控管(如果做得到的話)。收盤後呢?盤後最能看出人性百態:
賺錢的跑去喝下午茶、洗三溫暖、唱KTV、血拼、敗家‧‧‧;
賠錢的罵政府、罵三大法人、罵大股東、罵老婆、罵小孩‧‧‧(奇怪,好像很少人會罵投顧老師或大師、國師?);
套牢的趕緊去買幾本”專業”投資刊物或看看第四台投顧老師報什麼明牌以尋求短暫卻是自欺欺人的慰藉。
其實收盤就是收盤,收盤不僅是資金運用的暫停,也是情緒的沉澱與心靈的休養生息,如果收盤後還像無頭蒼蠅一樣急急忙忙到處鑽營或尋求虛幻的慰藉,那也未免太累了。就好像以前大家都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個觀念應該要修正一下,其實休息就是為了休息,如果休息還帶有特殊目的或任務,那這樣的休息真的太累了,吃飯就是吃飯,打球就是打球,收盤就是收盤,不要想太多,認真地活在當下那一刻最重要,也最真實。
長久以來筆者一直十分佩服芬蘭、瑞典、丹麥等幾個北歐先進國家,他們的國民會花較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親子關係永遠是家中第一順位的大事,戶外活動與旅遊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他們的工作時間並不比我們長,但整體生產力卻比我們高很多(抱歉,這不是唱衰台灣,筆者僅陳述事實),當然除了自然環境與民族性的差異以外,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似乎在工作上及生活上都做了太多無謂的事情,投資與旅遊不也是如此嗎?
例如,上班族寧可下班陪著笑臉跟主管或客戶應酬,也不願花一點時間了解小孩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互動關係是否有改善;家庭主婦寧可跟隔壁三姑六婆嚼舌根,也不願多關心家人的營養與健康;菜籃族寧可在菜市場面紅耳赤、青筋暴露(請勿作過多聯想)跟菜販大小聲討價還價,只為了省三塊菜錢,而不願多花心思在自己已經被套牢幾百萬的股票上;出國旅遊寧可跟團,忍受”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血拼像買菜、景點忘記拍”的無聊行程,而不願多花心思去了解旅遊當地的風土人情或歷史文物。
這是無解的人性障礙,因為我們有太多選項可以選擇,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自己高興的、方便的、輕鬆的來做。投資也是一樣,因為有太多的選擇(報章雜誌、新聞媒體、外資、老師、大師、國師的明牌誘惑),自己花時間下工夫反而是最難做到的,既然在投資上不肯投入心力,其賠錢的結果當然就不令人意外,這,就是因果。
仔細算算,週遭親友幾乎人人投資股票,但二、三十年下來,真正有賺錢的卻如鳳毛麟角,不過如果以前進出股票時都改做相反的動作,那不就‧‧‧。事後看都很容易,當下的那一刻卻如五里霧中,因為人性不變,所以歷史一再重演!而本書在談的不外乎人性、心靈與認識自己。
本書作者一開始先談及投資市場種種爾虞我詐、光怪陸離的現象與金融業界不為多數人知悉的一面,之後又提到日本旅遊的溫馨點滴與心靈感受,最後再寫出幾篇看似詼諧逗趣卻又意義深遠悠長的故事,全書乍看之下,在連結上似有唐突,閱讀再三則能體會作者的心境與用意。筆者個人認為全書要表達的無非是:「認識人、事、物的本來面目,回歸簡約與單純的心態與生活」,這頗能契合佛家的「還我本來面目」,而作者經常旅遊的日本,其沉穩肅穆的寺院、寧靜溫馨的湯宿與冷峻壯闊的建物,不也在靜謐的秋日午後透露出些微的禪意嗎?
這本「收盤後的人生」不是枯燥沉悶的教科書,也不是高調喧嘩的投資寶典,當然看了十遍也不會功力大增就可一躍上華山修道成仙(請勿作過多聯想),這是一本讓你能靜下來沉澱心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一些事物的真實面貌的心靈雞湯,如果讀者看完以後能夠在往後的投資道路上擺脫輸家的宿命,相信這是作者總幹事所樂見的,當然如果讀者能夠將這些正確的理念與務實的思考邏輯傳遞給有需要的人,相信這更是讀者回饋給總幹事最好的禮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