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很不屑用健檢這名詞,這兩個字早年來自汽車業鼓勵車主定期保養,每年夏天冷氣健檢,接著很多醫療單位開始大力推廣身體健康檢查,保險業東施效顰,拾人牙慧也來秀一下,沒錯!保單是該隨著家庭成員成長或改變而改變,或是家庭財務變化而檢討,但也不必學時髦每年健檢,是躁鬱還是過動呢?那是業務員規劃的能力不足還是為了下一筆生意預留伏筆呢……?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2018年國人平均壽險保費支出為新台幣148,865元,比前一年度成長近3%,投保率高達249.45%,平均每人擁有約2.5張保單,但保險公司老是說我們保障不足,那麼到底是誰的錯,兇手也該拖出去斃了吧!
既然媒體搧風點火開啟話題,就模仿巴菲特每年的財務報告一般說說吧!
既有的保單:
1聯絡地址正確嗎?
2繳費扣款正常嗎,月季年繳次該改變嗎,節省的利息可是不少啊!
3出險申請理賠了嗎?兩年內的時效要注意!
4有沒有保單貸款或保費墊繳中忘了清還,它可是默默地自動複利作用讓你越欠,越多而不自覺!可不要當作存股複利哦!
5因為疾病而被批註不予理賠的原因是否達到解除年限,趕快申請註銷它。
6受益人需要檢討更換嗎,換配偶還是換子女?
7險種額度是否提高或降低或是刪除?
一動不如一靜卻是幾百元或幾千元默默地流失!
8業務員努力推薦不歇的新產品會不會心動,想要還是真的符合需要,
別讓他們痴痴的等待,也該給人家一個交代了!
切記採取保大不保小的原則,保額多寡是我們的需要,而不是業務員的需要,不需要的產品再便宜都不必買,而有需要的險種太貴也只能讓它隨風而去!(保額與保費不相上下,也配稱為保險嗎?)不要侮辱保險的功能吧!中國這個國家保險法規抄我們的,業務作法是我們前輩教出來的。但它們很卻很勇敢的毫不掩飾的說很多產品根本是儲蓄而已!
明年將是台灣保險業脫胎換骨的好機會,純保障的產品大增,有錢買終身,沒錢買定期,其餘的努力學習各種投資,就是不要投資在保險上,金管會加油,保戶加油,業務員加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