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blog所有書籍連結皆含有博客來網路書店的「AP策略聯盟」連結,凡網友透過本部落格連結到博客來網站購書,我將獲得購書金額4%的回饋金。
書名: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The Cost of Capitalism)
作者:羅伯.巴伯拉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9日
第一章 後危機時刻的新思維
本書在一開始就點出近代經濟循環的幾個盲點與缺點,也揭櫫出這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所在:
第一個麻煩是:雖然從1980年代中期到2005年前後,全球景氣處在低通膨、低失業率的美好環境,雖然經濟偶有衰退,但是都很溫和且頻率不高;然而美國與全球為何在這段期間數度發生金融動亂,而這種金融動亂的強度與時間都比商業循環來猛烈?
羅伯.巴伯拉的解答是: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
他認為商業界(我解讀為實質面景氣)的平靜誘使華爾街去承擔高額風險,所以只要發生一個程度溫和的經濟衰退,這些金融大賭徒的豪賭卻營造出一個大災難的環境。這與我的某些論點不謀而合,金融市場的賭徒也好、業者也好,他們擅長創造一個「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的金融市場,越來越多衍生性金融商品,有著「濃度極高的煙霧彈」與「極度絢目的燃燒彈」的高度複雜性能,藉由不斷地複雜化然後提高金融代理的收費與代價。
作者引述明斯基的話:「每當經濟達到完全就業且長期維持此一情境,商人和銀行家受到成功的激勵,傾向接受大劑量的負債融資。在平穩的擴張期,追求利潤的金融機構會發明與設計新形式的貨幣,…同時也設計與發明一些財務技巧來從事各種活動…..。」
明斯基是何許人也?在本書會有很大的篇幅去闡述他的理論,而我對他的一個主要論點相當贊成:「金融活動是驅動資本主義動亂的關鍵驅動力量。」
讓我們回歸金融業的最初的功能:收取存款與承受放款,這個稱之為間接金融,金融業本身負擔放款之風險並賺取存放款的利差,一旦總體經濟發生較大衰退時,在昔日的較單純金融模式下,風險最多是集中在金融機構,然而,當間接金融的模式開始被金融業運用時,整個經濟循環的風險就慢慢地轉移到投資者,也就是說銀行由間接投資的角色轉到「軍火提供者」的代理角色,當一般企業與個人被教導從「儲蓄」轉為「投資」的過程中,整個投資市場的不穩定便增強了。
這些潮流的成因在本書被歸咎於「自由市場」,當然作者並沒有唾棄自由市場,羅伯.巴伯拉也說得很明白,他並非要提出左傾的理論與方法,他只是想要提出經濟運行的第二個問題:
自由市場被過度樂觀的態度引導成「自由市場是完美的」!
他認為學術界與政界犯了大錯,因為「市場永遠正確」與「世人的資訊靈通且行為理性」這兩個深植人心的假設根本不存在,
要不然,何以現代的多次循環末期,都會出現一些難以釐清原因的金融動亂,而每隔一段期間就被迫以大幅降低利率來提振銀行體系,這就是作者本書所提到的「資本主義的代價」:
宿命的金融動亂與被迫用國家資源去降低利率。
第二章 市場驅動景氣榮枯循環
作者以為政策制定者和主流分析師有兩個盲點,他們認為只要維持溫和的薪資與物價壓力,就可以讓經濟體系產生過剩(產品過剩),我認為這種好日子的循環應該在2000年以後就已經種下了破局的種子,因為兩千年以後,中國俄羅斯與印度巴西等所謂金磚四國進入了開發中國家之林,更龐大的生產體系與更難以滿足的消費需求與越來越多的藍白領階級勞工,擁入全球主流經濟循環中,於是經濟循環的各種要素,不是過剩就是緊縮,好日子就如同被瞬間的大量車流所湧進的高速公路一樣,車量越大就越容易發生事故的道理一樣。
而每次的利率調整便會引起很激烈的連鎖反應,聯準會越來越驚人的降息幅度、降息規模與降息速度,好像在車禍現場猛灌汽車汽油一樣,不是把汽油加到毀損之車上,就是把油加開那些在災難現場還敢踩足油門的莽夫,這些汽油就像聯準會所大量釋放的流動性一樣,除了徒增下一場車禍的發生機率與條件。
九月上中旬黃國華要看的書(一併會發表書評)
1 Golden Slumbers-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
2. 歐洲在發酵
3. 聽風的歌
4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5. 婦人王氏之死
6. 冰點
7. 雪
8 . 半自白
9.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書名: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The Cost of Capitalism)
作者:羅伯.巴伯拉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9日
第一章 後危機時刻的新思維
本書在一開始就點出近代經濟循環的幾個盲點與缺點,也揭櫫出這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所在:
第一個麻煩是:雖然從1980年代中期到2005年前後,全球景氣處在低通膨、低失業率的美好環境,雖然經濟偶有衰退,但是都很溫和且頻率不高;然而美國與全球為何在這段期間數度發生金融動亂,而這種金融動亂的強度與時間都比商業循環來猛烈?
羅伯.巴伯拉的解答是: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
他認為商業界(我解讀為實質面景氣)的平靜誘使華爾街去承擔高額風險,所以只要發生一個程度溫和的經濟衰退,這些金融大賭徒的豪賭卻營造出一個大災難的環境。這與我的某些論點不謀而合,金融市場的賭徒也好、業者也好,他們擅長創造一個「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的金融市場,越來越多衍生性金融商品,有著「濃度極高的煙霧彈」與「極度絢目的燃燒彈」的高度複雜性能,藉由不斷地複雜化然後提高金融代理的收費與代價。
作者引述明斯基的話:「每當經濟達到完全就業且長期維持此一情境,商人和銀行家受到成功的激勵,傾向接受大劑量的負債融資。在平穩的擴張期,追求利潤的金融機構會發明與設計新形式的貨幣,…同時也設計與發明一些財務技巧來從事各種活動…..。」
明斯基是何許人也?在本書會有很大的篇幅去闡述他的理論,而我對他的一個主要論點相當贊成:「金融活動是驅動資本主義動亂的關鍵驅動力量。」
讓我們回歸金融業的最初的功能:收取存款與承受放款,這個稱之為間接金融,金融業本身負擔放款之風險並賺取存放款的利差,一旦總體經濟發生較大衰退時,在昔日的較單純金融模式下,風險最多是集中在金融機構,然而,當間接金融的模式開始被金融業運用時,整個經濟循環的風險就慢慢地轉移到投資者,也就是說銀行由間接投資的角色轉到「軍火提供者」的代理角色,當一般企業與個人被教導從「儲蓄」轉為「投資」的過程中,整個投資市場的不穩定便增強了。
這些潮流的成因在本書被歸咎於「自由市場」,當然作者並沒有唾棄自由市場,羅伯.巴伯拉也說得很明白,他並非要提出左傾的理論與方法,他只是想要提出經濟運行的第二個問題:
自由市場被過度樂觀的態度引導成「自由市場是完美的」!
他認為學術界與政界犯了大錯,因為「市場永遠正確」與「世人的資訊靈通且行為理性」這兩個深植人心的假設根本不存在,
要不然,何以現代的多次循環末期,都會出現一些難以釐清原因的金融動亂,而每隔一段期間就被迫以大幅降低利率來提振銀行體系,這就是作者本書所提到的「資本主義的代價」:
宿命的金融動亂與被迫用國家資源去降低利率。
第二章 市場驅動景氣榮枯循環
作者以為政策制定者和主流分析師有兩個盲點,他們認為只要維持溫和的薪資與物價壓力,就可以讓經濟體系產生過剩(產品過剩),我認為這種好日子的循環應該在2000年以後就已經種下了破局的種子,因為兩千年以後,中國俄羅斯與印度巴西等所謂金磚四國進入了開發中國家之林,更龐大的生產體系與更難以滿足的消費需求與越來越多的藍白領階級勞工,擁入全球主流經濟循環中,於是經濟循環的各種要素,不是過剩就是緊縮,好日子就如同被瞬間的大量車流所湧進的高速公路一樣,車量越大就越容易發生事故的道理一樣。
而每次的利率調整便會引起很激烈的連鎖反應,聯準會越來越驚人的降息幅度、降息規模與降息速度,好像在車禍現場猛灌汽車汽油一樣,不是把汽油加到毀損之車上,就是把油加開那些在災難現場還敢踩足油門的莽夫,這些汽油就像聯準會所大量釋放的流動性一樣,除了徒增下一場車禍的發生機率與條件。
九月上中旬黃國華要看的書(一併會發表書評)
1 Golden Slumbers-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
2. 歐洲在發酵
3. 聽風的歌
4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5. 婦人王氏之死
6. 冰點
7. 雪
8 . 半自白
9.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