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安東軍縱走(上)

第四天行程
白石池 ->  白石山 ->  萬里池 ->  屯鹿池 ->  三岔路口 ->  安東軍山 ->  原路返回屯鹿池


萬里池


安東軍山攻頂後四周,群山連綿


雲海中露出的山頭宛如海中一座座孤島


晚霞

        也許是習慣了,或者可以說回不了頭,後半段行程漸漸的不再有疲憊感,取而代之的是回憶,回憶從小到大一直被我認為只能死背不能意會的國文詩詞,看著眼前的景色,心中喃喃響起片段字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從橫的看去,是平矮的山嶺; 從側面看去,卻是高聳矗立的山峰, 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所看到的風景各不相同。無法看出整個廬山的真正面目,只因為人正在這座山中的緣故。

        這是蘇軾‧題西林壁詩,當然在爬山的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哪位古人的著作,只是深陷山中環境,感同深受。每座山從山下接近、山腰、登頂、下山再回頭、遠離…等角度去看,確確實實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景致。面對許許多多的事時也應該多方了解,避免單方面因單方面資訊,做出錯誤的決定。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我到了中年時很愛好佛理,晚年就居住在終南山的旁邊。當興致來時,便一個人去尋幽,美好景色欣賞只有自己知道。有時不知不覺走到那水流的盡頭,便坐在那兒看白雲冉冉昇起。如果偶而遇到山林中的老人,便互相談笑忘了歸來。

        這是王維的終南別業,隨興所致跟朋友來爬山,身處雲端之上,自然而然回想起這首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描繪了一種境界:身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裏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雲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這句詩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遇到逆境絕境時,把得失放下,就會有新的局面產生。


第五天行程
屯鹿池 ->  三岔路口 ->  第一過溪處 ->  第二獵寮 大崩壁 ->  第一主支流合匯點 ->  第二主支流合匯點


屯鹿池


漫步雲端之上


第六天行程
第二主支流合匯點 ->  鐵皮工寮 ->  第一越嶺處 ->  第二越嶺處 ->  松風嶺 ->  楓林吊橋 ->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


眺望遠山

        走了這些天雖不到萬里但也有幾十里路,歸程途中想到了這麼一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乃言多讀書,“行萬裡路”是講多游歷,古人的詩詞因是有感而發,因此親身經歷有助於理解詩詞意境而不只是字面意義。途中這些景色以及走完全程後心裡不可思議的平靜,意外的收獲使這次登山更顯有趣,那是平時身處繁華世界的自己所難以達到的狀態,現在多少有些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來個與世隔絕,到山上健行,除了藉此活動筋骨,也趁機讓平日緊張的心靈獲得舒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