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結束了在布拉格兩天半的美好時光之後,我們來到這次旅行捷克境內最後一個景點----塔拉小鎮(Kutna Hora)----這裏也是捷克小鎮遊記的完結篇,至於布拉格的遊記小沈會再慢慢整理...........塔拉小鎮(Kutna Hora)距離布拉格只有70公里,在13,14世紀時因為蘊藏豐富的銀礦成為僅次於布拉格的第二大城市,後來隨著銀礦減少與戰火肆虐而逐漸沒落,到了現在是個只有兩萬人口的農業小鎮.但是因為當地的中世紀建築保存良好,於1996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因為我們當天在塔拉小鎮都是跟著團體走,沒有自由行程,所以本篇遊記是以參觀的順序依次呈現各景點,比較沒有地理方位的邏輯性....人骨教堂(Kostnice,Ossuary)位於Kutna Hora兩公里的市郊 Sedlec,是當地最著名的觀光景點,號稱世界第二大以"人骨"裝飾的教堂,下圖是側面照,正面在整修.

人骨教堂原本只是一座很普通的修道院,在1278年波希米亞國王派修道院院長亨利,到聖地耶路撒冷建交,他帶回耶穌受難地的一把泥土灑在修道院的墓園裡,從此墓園聲名大噪,成為民眾爭相下葬的聖地.14世紀的黑死病大流行與15世紀胡斯戰爭之後使墓園的面積擴大到約3500平方公尺,埋了好幾萬具屍體,許多骨頭暴露出來被堆積環繞在教堂外圍,儼然成為一座葬骨場.到了1511年,一位半瞎的西多會隱士開始收集,整理這些骸骨;1703-1710年間,由捷克有名的建築師Santini重新改建成捷克巴洛克式教堂,教堂內部也以人骨做成尖塔,皇冠以及燭臺等各種的裝潢.ㄧ直到1870年史瓦森堡家族(Schwarzenberg)買下這個地區並請一位木匠雕刻師Rint負責,將這些骸骨洗淨,漂白與雕刻,並做成各種聖物裝飾在教堂內,估計約利用了四萬具的骸骨,也因此讓這個小教堂聲名大噪.下圖是教堂門口地上的人骨標誌.

在教堂的進口處,排列著"IHS",代表Jesus Hominum Salvater(基督 人類的救世主),是耶穌會的標誌.

教堂排放人骨的主要部分在地下室,

地下室入口的牆面上有人骨拼成的十字架,

兩旁是聖杯,

地下室拱門的門楣,天花板上一排排的吊飾也都是人骨,有一種詭異的美感.

最歎為觀止的,是教堂正中央那盞由人體各部位骨骼形成的枝形吊燈,

以腿骨組成主架頭骨串成掛鍊,真是巧奪天工的設計,令人驚嘆.

吊燈的下方就是四個人骨搭成的巨型蠋台,蠋台頂端還有天使像......

蠋台上的頭骨與上臂骨近照,

教堂的內部四角各有一座用骸骨堆成的巨大尖塔,有點"萬人塚"的意味..........

其中一處鐵絲網上掛著人骨做的Schwarzenberg家族徽章,製做得非常精巧.

教堂後方的祭壇和耶穌像,

各位網友如果有機會來此一遊,請千萬不要放棄進來參觀的機會,小小沈也看得很高興,而且參觀完以後照樣活蹦亂跳,實在是難得的經驗啊!

教堂周圍就是墓園,整理得很乾淨,很難想像當年"亂葬崗"的情景.

教堂附近也有旅館........華人大概是不會來住這了.............

離開人骨教堂後,我們前往Kutna Hora另一個著名景點---聖芭芭拉大教堂(St.Barbara's Cathedral),

西元1380 年左右,塔拉小鎮的鑄幣與貿易正值最繁盛的時刻,當地的居民就想蓋一座教堂獻給城鎮的守護神---礦工之神聖芭芭拉,以求採礦與鑄幣過程平安順利,特地請來布拉格聖維塔大教堂設計師Peter Parler的兒子Johann Parler來設計教堂.但建造期間因為經歷戰爭與財務吃緊的窘境,竟然拖延到1905年左右才完成,現在可以算是歐洲最壯觀的哥德式教堂之一.

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有許多高聳的尖塔,以拱底石與支柱支撐尖拱的設計,還有飛扶壁用以分擔牆面的壓力,拱型的窗戶上則嵌入漂亮的彩繪玻璃.

教堂兩側的飛扶壁與尖塔共有27座,以精緻華麗的雕刻裝飾,非常壯觀.

下圖是教堂後的飛扶壁,

走到教堂後方的展望台,可以發現其實教堂是位於山坡上,從這裡可以眺望Kutna Hora這個美麗的小鎮,

教堂旁邊是耶穌會學院,建於1700年.

上圖的右手邊鏡頭外,也就是學院的對面有一座科柏斯禮拜堂,這個禮拜堂沒啥看頭,但是沿著柵門後的階梯,可以登上展望極好的屋頂陽台.

遠處最醒目的尖塔是聖詹姆斯教堂,是當地的地標,教堂右邊是接著會去參觀的"義大利宮".

居高臨下的小鎮美景---順帶一提,台灣首富郭台銘先生為其已逝世夫人所購置的古堡就位於小鎮郊外,

耶穌會學院旁的道路是巴爾波爾斯卡街(Barborska),路旁的石造矮牆上,豎立著13尊1703-1716年間耶穌會教士製作的聖徒雕像,

石牆外盛開著一片白色小花,將遠處的教堂襯托得更好看,

沿著這條巴爾波爾斯卡街向山下走,可以進入市區,欣賞更多當地的特色建築.

下圖是下山時路旁的特殊造型建築,各位網友猜得到用途嗎?答案公布於本文末......與本地物產有關.....

沿路可以欣賞色彩對比鮮明的建築,

街道安靜整潔,洋溢著中世紀和巴洛克式風情,

這裡就像捷克許多的小鎮一樣,有許多個性小店,而且觀光客不像布拉格或KV那麼多,物價相對便宜,值得多花一些時間停留尋寶.

一路上也可以看到許多可愛的招牌,

有些住家的牆上還嵌著聖人雕像,

有些建築的色彩真是超級鮮明,特別粉嫩,

下圖右方是一間巴洛克風格的Ursuline 修道院,

下圖是小鎮市中心的帕拉斯凱赫廣場(Palackeho Square),旅遊服務中心就在廣場旁邊,有一位團友在這邊把用不完的kc換回歐元,匯率還不差呢!

廣場上舉目所見都是觀光客,本地人反而變成少數了..........

下圖左前方就是會進去參觀的銀幣博物館,右方則是小鎮地標---聖詹姆斯教堂(Chuch of St. James),塔高86公尺,建於1330-1380年間,

Kutna Hora13,14世紀時銀礦產量之多,佔全歐洲三分之一,讓當時統治此區的國王成為中歐首富,雖然如今不再靠著銀礦呼風喚雨,當時的銀礦遺址仍是這座城市很重要的歷史資產,過去的鑄幣廠經改建成為銀幣博物館,開放給大家參觀.

鑄幣廠是於1330年由波西米亞國王授與鑄幣權而建造的,由於當時義大利的工匠最為傑出,因此鑄幣廠請來了許多義大利師傅,使得此處有了"義大利宮"的暱稱,現今內有銀幣展示,還有專人示範銀幣鑄造的製作技巧,在15世紀還曾暫時成為國王的行宮,還因此增建了禮拜堂,到了18世紀此地鑄幣業沒落,這裏又成為當地的市政廳,

義大利宮的中庭有一座小巧的噴泉,

噴泉中央站著一尊採礦工人的雕像,頭頂著一盆銀幣,

參觀的當天適逢鑄幣部分休館,我們只能參觀舊日行宮與市政廳部份,裏面大部分房間都不能拍照,唯一可拍照的是"會議廳"----當時議會開會的地方,廳內座椅椅背可以180度旋轉,如果將椅背對著發言人則表示抗議對方的說詞.

前後兩面牆上訴說著發生在鑄幣廠內的兩段歷史故事,



會議廳旁窗戶的玻璃上鑲著許多徽飾,在光線的映襯下顯的很精緻華麗,



打開窗戶可見中庭一角,

參觀完後我們前往餐廳---Stara Fara,這是在捷克的最後一餐,

可選擇的佐餐酒有當地特產的各式水果酒,蜂蜜酒,溫泉酒,黑或白啤,紅,白酒....種類繁多,還有辣妹服務生幫忙倒酒,

我們這桌選的是當地啤酒與櫻桃酒,

麵包

蔬菜濃湯,

前菜燻雞肉鮪魚沙拉,不錯吃,

主菜摩拉維亞豬肉捲,配馬鈴薯球與蔬菜,也很可口

甜點,捲皮為溫泉餅,內裹鮮奶油,一頭外層塗滿巧克力醬,算是蠻特別的,也是這餐中唯一比較不滿意的一道---不過這餐算是在捷克比較合口味的一餐了(小沈很挑嘴啦),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告別了Kutna Hora.

PS:文中的特殊建築是以前銀礦礦坑的入口,您猜到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