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縮萬萬歲

        相信讀者們聽過許多投資專家的一些量與價的理論,絕大部份專家會告訴你:「有量才有價」或「量能是股價的先行指標」,這個似是而非的理論告訴大家,股票成交量好像愈大愈好,而對於低迷的成交量似乎如喪考妣,只要一旦成交量持續萎縮就有如世界末日般;我只能用實情與專家的目的兩個層面告訴各位:您被洗腦洗了幾十年而不自知。

       量價的「真相」
       93年8月上旬當週成交量2140億,量縮到前波大量的17%並創下幾年的單週新低量,而當週指數5390點,一年後漲到6400點;95年3月27日當天成交量650億,創下當時一年來的最低量,而當年三月份因為政治利空導致整個月量能不足,而當時的指數是6400點,兩個月後指數卻漲了一千點呢!95年8月28日當天成交量更是大幅萎縮到513億的兩年最低量,結果您若在那天去投資指數,半年內卻猛賺一千五百點(從6450點狂漲到7950點);此外,大家印象更深刻的是今年五月上旬,每天成交量只有六百多億左右,比起今年一月初的1600億不可同日而語,若沉溺在量能萎縮的迷障下,您一定錯失了今年五月份那個八千點以下的甜蜜起漲區。

        相對的高成交量伴隨著風險的昇高,今年7/26成交3200億、一個月後下跌近兩千點,95年5月5日創下當時波段的天量,兩個月內指數跌了一千兩百點:過去幾年的大量就幾乎是高檔區的例子簡直是罄竹難書;這可以用「畢業典禮」來比喻,讀過大學的朋友都知道,從大一到大四當中,畢業典禮那天來的人一定最多,除了沒人缺席以外,連你的父母家人、情侶(地上地下的)甚至連遠房親戚等不相干的人都會跑來,好不熱鬧有如多頭市場的最後幾天,而股市爆出大量就有如畢業典禮,過了以後可就沒有明天了。

         專家的真面目
        何以專家會討厭量縮?因為量縮、券商就沒手續費收入,因為量縮、投顧老師就沒有會費收入,因為量縮、銀行理專就沒有佣金收入,因為量縮、財經媒體就沒有銷路,因為量縮、電視就沒有廣告,這些與成交量息息相關的人當然討厭量縮,除了有便宜股價可買以外,量縮還真是百害之首呢!請謹記,這些專家們的天職是做生意與幫大股東出貨,您認為他們喜歡你買在八千點還是買在一萬點呢?

        至於什麼水準是量縮,除了我常用的大量的四成(3200億的四成就是1280億左右)來估算外,如果哪一天所有上媒體的專家都哭喊著「量能不足」時,也就是我們欣然去迎接便宜貨之際;股票的宿命不就是大戶出貨給散戶與散戶斷頭給大戶的循環,過去幾年您到底被騙了幾次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