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循規蹈矩,把字寫在框框裡,努力走在直線上,但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異常,怎麼處理發生在自己身上和大多數人不同的狀況;或者,怎麼看待發生在他人身上而和自己不一樣的狀況?

        安靜是最重要的。多思考是投資不敗之鑰...繼續本文吧    


        我們來嘗試著想一個過去五年以來都不曾想過的問題,那就是商品的價格為什麼會持續下跌?(排除掉季節性下跌因素),原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每桶從將近150美元(08年7月11日盤中創下每桶147美元的歷史天價)跌到100美元時尚可歸咎於投機泡沫的破滅,但是當價格跌到77美元(也就是腰斬)甚至於跌到63美元(跌幅達58%),這種跌法就意涵著相當嚴重的問題。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在於物價與通膨的循環三部曲:

        首部曲:需求上升所帶動的價格上漲,成長率大於物價成長率,如2003-2006年快樂的成長party期。

        貳部曲:惡性停滯性通膨,原物料漲到大部份經濟體無法忍受的地步,物價上漲遠超過經濟成長,如07-08年過熱的通膨油鍋期。

        參部曲:通膨冰河期,原物料的價格終於高到讓絕大部份的人們開始縮衣節食,而縮衣節食的需求下降效果終於在原物料的價格中看到了,此一個階段,原物料價格開始從高檔滑落,通膨終於慢慢緩和,但必須付出了經濟衰退的慘痛代價。所以,一旦,看到了原物料開始大幅下挫之餘,別高興的太早,或許緊接而來就是消費不振、投資不振、需求不振的蕭條冷卻階段,我稱之為冰河,仿佛史前之殞石撞擊地球造成大爆炸與恐龍滅絕之後,隨即進入冰河期讓過熱的地球冷卻,大自然早就有啟示。


長野小布施堂


        冷卻冰河期只是讓某些生物滅絕,但依舊會有其他更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存活下來並取代原先的恐龍,通常的循環中,到了參部曲唱完,股市下跌,物價上漲率跌回低檔(注意!這裡提的是低檔,表示起碼還是正數,如1982-1986年的美國,1993-1997的台灣),萬一!如果在整個通膨循環下累積的泡沫大到傷害金融業這個經濟心臟的話,就會像2008年以來的金融風暴,非但無法回到首部曲,反而會進入肆部曲…..『通縮黑洞期』,比冰河還要可怕的黑洞。

長野上高地

       過去的世界沒有聲音,就像夢也沒有聲音一樣。

       回到問題原底:價格為什麼會下跌?

       1、 因為消費者不願意買。而消費者為什麼不願意買?因為他們擔心會被減薪,甚至裁員;如果公司的產品削價求售還不能維持營運,身為員工的消費者能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擔心公司哪一天會出事倒閉?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下,消費者怎麼會因為商品價格便宜而開心呢?

       2、 預期跌價心理。這是最可怕的消費災難,既然跌價已成為家常便飯,消費者就會延遲購買意願,這現象本來只有在金融商品市場如股市才會發生,如果我們預期台積電股價明年還會跌20%,投資人就會傾向觀望而沖淡買進意願,一旦買氣縮手,股價說不定就真的如預期般地跌20%。如果,預期下跌心理漫延到一般商品呢?買氣的遞延影響的就不只是商品價格本身,商品的製造販賣運輸….等等廠商都要受波及,輕則虧損重則倒閉,其聘請之員工輕則收入縮水重者失業,又回到前面那個消費者的意願問題,好像連環套。

        你可能想到一些解決方法—消費者不消費,那麼就由偉大英明的政府來帶頭花錢好了,景氣蕭條金融風暴時總有一些偉大的學者會登高一呼,顯然地這很讓政客歡迎,1930年代的凱因斯與2008年的克魯曼都是時代的寵兒,他們提出一些讓政客很窩心的理論,很遭糕的是1930年那次好像有點成功(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於是從美國到剛果,從民主黨到全民最大黨,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到兒皇帝主義,通通著了魔地瘋狂進行政府大手筆的支出,台灣近幾年也不遑多讓,2000年以前的政客最喜歡花錢,穿著夾克拿張支票到處下鄉,還有位仁兄深諳此道,差一點當選總統呢….到底政府支出有沒有效果?

        沒效果!

        特別是越大的國家就越沒效果,美國從雷根時期就用雙赤字來治國,財政赤字已經累積到破表的十兆美元,自己債留子孫不夠還要花外國人的錢,貿易赤字龐大到美國本身所產之紙漿不夠印鈔票所需;三○年代的美國與近期的日本,通貨緊縮都是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發生;這些年日本政府如果沒有拚命借錢、積極花錢的話,恐怕也會步上三○年代的美國嚴重後塵。然而,日本政府預算赤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到十%,而且過去這十多年來都差不多是這個比率,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債務餘額應該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更糟的是,就算未來經濟能有所起色,其有限的成長空間恐怕也會被龐大的赤字給吃掉。

白骨溫泉


        這兩個經濟大國政府拼命的帶頭消費,日本從來未見太大成效,而美國似乎也越來越不妙了。

        記憶是唯一的路標。

        回到1990年的日本,當年她賺進太多外匯存底,可是進口物品卻因為種種管制而導致國內的物價因為資金過多而一路走高,經歷過一段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拉得很高,商品卻無法順利從國外進來;由於價格高、選擇少,民眾的生活品質與國民所得不成比例。此外,錢多就會作怪,十二年前的那一場泡沫,造成股票大跌、經濟走下坡;可是日本央行對當時的高物價及高房價投鼠忌器,在經濟衰退之初不敢調降利率,還維持好多年的高利率政策。

        時間再往前推,二九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當時政府也認為有必要冷卻之前的過熱經濟及高物價,所以對股價崩落的現象視而不見,繼續維持高利率政策,結果造成美國陷入了十四、五年的大蕭條時期。

        這兩段歷史就是現在所有國家央行決策人員的行事圭臬,於是近十年來,一有衰退的影子就猛烈的降息再降息,造成流動性太過氾濫的主因,我常常思考著,時空不一樣問題的發生原因也不一樣,為何央行會如此擔心重蹈1928-1930年美國與1990-1992年日本的覆轍,卻沒有再去想想,日本從1993年起開始降息十年的成效如何呢?央行的心態就是:「反正我有降息了!有問題別扯到我身上」的微妙心理。

         日本的問題在於沒有把泡沫弄破,而只是一眛地灌資金進去把泡沫撐著。

        一個泡沫能有多久?一個泡沫要用多少人的青春來彌補?在一連串人為政策及天災之下,日本的經濟成長整整黑暗了十多年,而且有進一步延長到下一代的趨勢。我衷心希望我們不會踏上這個曾統治台灣五十年鄰居的老路。


長野車山高原山頂


        挾著貿易順差所帶來的金錢湧向東京,一塊榻榻米的土地可以買下美國一條街;夜夜笙歌的景象很快地在泡沫經濟戳破後,由絢爛歸於平淡,股市由三萬九千多點(1989)反轉至今(2008)將近二十年。1989年的東京六本木的紙醉金迷似乎在2007年的倫敦紐約上海莫斯科香港遍地開花,一個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就已經如此棘手且無解,那麼我無法想出十個日本規模的美歐金磚…等總合,其泡沫問題該如何收拾?何時解決?


        日本當年犯了哪些錯?只要找回自己的夢想,就不會再軟趴趴地融化,不會再失去自我了。

         一、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為了刺激景氣復甦,不斷利用降息的貨幣政策,企圖以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日本景氣復甦。這期間,曾有央行總裁因為覺得日本經濟已經「很穩」,可以支撐升息壓力,曾宣布升息,但景氣立即腰斬,繼任的日銀總裁再也沒有一個敢升息,零利率的不正常現象一晃就過了十幾年。
                                     

       p.s.這些只是撰寫新書時所找到一些資料的讀後感,一點營養都沒有,不過如果你們喜歡看,表示你們和我一樣的變態,在台股,唯有變態者能存活下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