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看了總大的書評,也去買了一本萬曆十五年,真的是很有趣的一本書,看到戚繼光的部份突然感觸很深。明代軍事制度缺乏整合的後勤和指揮調度,各自為政,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很難相信也很可笑。只是笑過古人後,突然覺得,未來是不是我們的子孫也會笑看我們現今的某些制度呢?

    最近有位同事的親人在南部某醫院因為咳嗽就醫,年紀輕輕才18歲,半天之內即告病危並住進加護病房插管。後來這位同事專程從本院請救護車去把親人“搶”回來,因為對方不幫忙請救護車,也不幫忙轉診,這在醫療界不算少見,只是不合作的程度不一,轉院似乎意味著叛逃,家屬常常很不好受,如果不是忌憚發生醫療糾紛,情況還會更嚴重。

    這位親人轉到本院後,我們對於他之前所接受的檢查和藥物都是一頭霧水,緊急時我們都會打電話直接去原醫院問—請家屬去印病歷摘要常常太慢,不過很少能得到滿意的答案。最慘的還會得到一些官僚式的回覆如:醫師不在、電話上不能透漏病情等等。小弟的一位老長官便是如此霸道,病人轉院一律噤聲,病歷摘要和轉診單請助理草草了事。

    聽到轉院得自己花近2萬元叫救護車往返,這電話我們也就乾脆不打了,從家屬那邊得到模糊的病史,加上聽說是動用關係才要到的抽血資料,許多檢查我們決定直接重做,血要重抽,X光要重照,超音波要重掃,細菌培養要再重留。

    事實上,很多時候即便我們得到電話上善意的告知也不敢直接相信,因為萬一發生醫療糾紛,根據這些沒有文字記載的資訊所做的一切判斷,很可能讓醫師陷於不利的狀況。姑且不論雞同鴨講傳錯話的情形,不同醫師所做的檢查,所打的報告,不一定會彼此相同,加之臨床上許多情形沒有一致的判別標準,於是乎前一個醫院所做過的檢查便只能僅供參考,為了救命,重做檢查以昭公信就有其必要性。類似的重做現象很常見,還有另一種更多的情況是病人不相信原來的醫院,跑到第二家醫院去又做一次檢查,甚至跑好幾家做好幾次的也有,特別是第一次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病人。

    這位親人在南部還曾先到另一家診所就醫,在診所可能有打針吃藥,只是現在人已陷入昏迷,根本無從查起。其實打電話去健保局問問最近的就醫紀錄也許行得通,可是我還沒聽過有人這樣做過,就算問到了,以病人現在的情況,診所大多也不會願意配合回答是否有打過什麼“可能會有問題的針”。各種就醫紀錄中,診所的最難查,我們見過有病人在診所吃痛風藥物(事後猜測的)發生毒性皮膚壞死合併急性腎衰竭,住院時請家屬去問藥名卻被醫師直接轟出診所。還見過打針發生休克,家屬去理論,結果不但藥名沒問到,還被人蓋布袋的。

    名氣愈大的診所,有些會要病人繳很高的掛號費,然後用傳小紙條的方式請護士打一些藥物,這些小針常常很有效果,病人滿意度會提高,但副作用也多,如果不幸出事,病人失去意識,根本查不出來有打針,因為沒有購藥紀錄,藥費已經隱含在高額掛號費中,也沒有病歷記載,紙條打完針即丟棄,上面也不會有病人名字,撿到也不知道是給誰打的,所以很難查。這也是拜健保之賜,健保比較常核刪的藥物,像是抗生素,醫師寧肯免費附送以留住病人(當然其醫療上的正確性有待商榷),也懶得申報以免受罰還要寫申覆,有本事的後來就用提高掛號費這招,一方面避免“來客數”超過合理門診量,健保點值打折變成多做少賺,一方面增加收入。至於有沒有違法,小弟並不清楚。

    如果我們有統一的醫療資料庫,情況也許會好一點,雖然診所的部份可能依然無解。只是這其中有非常不小的困難,像是病歷必須先電子化,又必須統一格式才能流通,再來是各醫院的檢查技巧須標準化,還有就醫自由度減少,資料維護保存與隱私防護等等問題,加上背後種種利害關係糾纏在一起,所以一直無法推行。我們醫院就有不少不會用電腦的醫師,病歷電子化的困難一言難盡,在此不贅述。

    台灣現行的醫療制度(其他國家的醫療制度小弟並不十分明瞭)和明代的軍事制度即有某些程度的相似。我們有一個健保文官系統在醫療專業人員後面,而各個醫院之間即使不肯彼此合作,居然也能一起醫治病人,難怪被某先進國家總統稱羨為醫療的烏托邦…。

    小弟身在重症專科的領域中,深深感到醫學雖然日愈發達,卻也愈依賴後勤。醫師常常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問題,到底要不要花這麼多資源救眼前這位病人。很久以前在醫學生時代曾聽說,非洲某些國家每年的衛生醫療預算多數花在買保險套預防愛滋病,也就是說,感冒發燒造成肺炎,天災人禍意外骨折,國家是幫不了你的。

    前幾年還聽醫界前輩們說,在英國年紀過大的心肌梗塞病人是不住加護病房的。這些雖然只是我個人的道聽塗說,卻覺得八成是真的,再不然將來也會成真。以台灣為例,半年前剛通過的安寧緩和條例,合法為許多病人、家屬、醫師提供了很不一樣的死亡選擇,也為減輕健保負擔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以國家社會、病人家屬、醫療專業、及預防醫療糾紛這四種觀點做臨床治療的抉擇,結果永遠是相異的。是要救有能力貢獻大眾的、家屬至親至愛的、依照急診檢傷的準則、還是亂槍掃射以免誤診延治被告?但這些決定對醫療資源的消耗卻影響大。

    我的老闆總是說,醫生不可以輕易放棄生命,要fighting for life,這句話還真是富有禪意。小時候國中公民課本說,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長大了老闆也告訴我健保總額是固定的,那我到底該救誰?還是該救救自己每個月工作310個小時、每天喝1公升黑咖啡的胃食道逆流?

    最近電視新聞常常在吵二代健保,其實醫師們並不怎麼在意這部份,不管健保怎樣收保費,都不可能公平公正,因為這原本就是設計成劫富濟貧的模式,而非使用者付費,只是誰富誰貧,就像現在的豪宅稅一樣,沒有好的依據。加上根本的部份-誰可以使用多少健保資源沒有優良的配套,未來要用健保時,可能發現原來付了一堆錢,有病時健保卻都不給付,醫生老是要求病人自費-我們常說,健保給付是陽春麵,要吃牛肉麵要自己買。前一陣子有個同事來找我,說她很氣她的親戚,那天她們為了健保該不該漲價被罵了一頓,覺得很委屈,她認為健保一直虧,不漲行嗎,親戚卻一直罵她是藥價黑洞造成的,醫生薪水拿那麼多幹麻。這部份說來話長,並不是每種藥都有黑洞,經過健保局的砍殺,現在藥價差額對醫院已沒有多少利潤了。薪水也不是人人都多,現在醫生的薪水已是從前的幾分之一而已了,加之疾病複雜度和醫療水準提高,家屬要求變高,醫療糾紛變更多,風險飛升,就投資的觀點來說,這一行是死胡同,健保總額的大餅一直長不大,但是醫院設備競賽,醫師人力分布在各地區和各階級都不均,我常常跟學弟們說,我的一個國中同學去應徵工作,長官告訴他:只要好好工作,進我們這行後,隨著年資累積,你的薪水會增加,工作會更輕鬆,升遷暢通無阻。而我們這行就剛好相反,考慮清楚再來。新的DRG制度讓醫生與病人吃同一碗飯,有良心的就吃不飽,最後就會如潛規則一書所說,惡政是一面篩子,好醫師會自動消失。現在就已經這樣了,我的直屬學弟走直腸肛門科,他笑說:屁眼比雙眼值錢,開痔瘡比開眼睛速度快,危險性低,技術要求低,比起有些眼科的刀點值卻差不多。好賺的人人去,所以現在婦產科和一般外科找不到人,盲腸炎開刀住院超過三天醫院會虧本,所以常常要趕病人出院。明代的官奉太低,逼得大家不得不貪污,想當清官海瑞真的不容易,就算撐住當了也一樣不見容於世。

    或許數百年之後,為了有效運用醫療資源,各國政府必須成立像國防部一樣的單位直接控管各個醫院,真的來個“防疫視同作戰"。至於提倡個人化醫療的理想,在資源不足的現實下,可能只有超級有錢人享受得起。最近又有一位長官諄諄告誡大家要愛惜健保資源,的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一些有本事的政治人物,可以讓健保花個上千萬去救愛妻一命的。只是怎麼有健保後,沒錢看病的情況,過去電視連續劇在演,現在電影也還是在演,連醫學院還沒畢業的學弟都比我還懂-過去沒健保而受苦的人,現在有了健保後,只是換個座位,原來的座位也只是換了一群人罷了。社會上總會有一些弱勢者,怎樣都發不出聲、得不到資源,這一點小弟也曾在幾年前某些鄉下的巡迴醫療時見識過。未來如果真的有新制度,不管好不好,可能也只是換另一種方式不公平罷了。

    黃河要氾濫了,炸河堤還是兩邊都淹水好?或者有誰可以想出一個更完美的解決之道?亦或像戚繼光一樣,選擇折衷的方式?我比較希望未來不要再有人生病…。



萬曆十五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