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的專業思維 作者:依森.雷索
 
 
  在投資的路上,許多的先進不斷的苦口婆心告誡我們,需要對想要買的標的公司,至少了解三年內的財報,至少要知道因為看見哪一點優勢,才買進股票,而賣出的理由也應該來是,該公司的優勢已經不存在。 
 
  當然啦,若是我們有能力預見該公司的問題或是未來的競爭力,對於持股的信心度也會比較好。一般人在看報章新聞或是相關的文章資訊,大多是停留在霧裡看花,這個問題在於一般人並沒有學習分析問題的技巧。也就是如何將一些資訊放入在結構化的邏輯圖中,藉由是與否的路徑,帶領我們產生可以進行投資與否的結論。 
 
  這本書雖然是一個顧問業者現身說法,希望對於一般從事顧問服務工作,或是在職場工作的朋友,在進行解決問題,或是規劃提案時,可以有一個脈絡可以依循。當然我也認為可以用來對於一家公司的產業競爭能力,公司的未來策略以及獲利能力進行分析,解讀相關資料,以便預測該公司未來半年到3年內的經營情況。也可以進行產業循環的分析,透過有系統、邏輯的分析,讓自己可以判斷有興趣的產業,目前處於哪個階段。 
 
  本書透過三個步驟,來完成一個專案。首先是分析問題面,接下來發表成果面,最後是管理組織面。對於一般的讀者,若是用來進行公司或是產業分析,我覺得只要學會分析問題面,就足以對我們的投資行為有所助益。若是要用在事業上,二或是三的部份可以再進一步學習。 
 
 
  分析問題面分為:
 
  一、 界定問題
    分析問題一定要結構化,透過結構化的思維,可以先勾勒出整個問題範圍。透過議題樹狀圖,將所有的影響到問題的議題用是非題寫出。也可以用邏輯樹狀圖,將所有問題因子給予階層化,藉以將複雜的問題在混亂中找出它的秩序。 
 
  二、 設定分析作業
    根據問題顯示出來的現象,我們可以訂定一些假設,來決定要執行的分析,並且弄清楚分析作業的優先順序。順序可以依序80/20法則,或是從比較熟悉的地方,設定優先順序。 
 
  三、 收集資料
    資料收集分為從公司年報,訪談,以及外部資料庫。一般人可以從年報來找尋佐證先前的假設。或是外部的新聞(如財經記者文章、外資研究報告)。由於外部的資料往往有誤導投資人的嫌疑,透過這種有系統的分析,比較可以過濾掉一些『太超過』的垃圾資訊。 
 
  四、 解讀分析結果
    辛苦進行三個步驟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有所產出,而這個階段也是最困難的。許多資料不會直接告訴你結果,必須透過你個人的洞察力找出可以運用的資料,並且翻譯成可以執行的結果。資料解讀可以以下列方式進行,要時時自問「這樣做又如何?」目的是可以激發你的創意,產生重要的發現。二是進行合理性檢查,舉例來說:Dot com泡沫的產生不就是因為營運計畫書的資料無法提供本益比的判斷,因此有人發明出本夢比,這就是沒有進行合理性檢查。三是記得分析的效能是有限的,任何資料收集以及分析皆可以無限的展開,但是時間以及成本的代價蠻高。所以當到達此階段,直覺的判斷是必要,訓練自己的果斷能力,也是人生過程中必須學習的。 
 
  本書雖然有一些枯燥,但是對於分析問題,提出看法有極大的幫助,當閱讀時,把它連結到投資判斷上,相信可以讓讀者有繼續閱讀下去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