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元的一年戰爭

下圖是美元指數的走勢圖 
 
  
 
  雖然文章TITLE打的是一年戰爭,不過還是先來回顧一下近十年美元的走勢吧。如上圖,2002年以前美金走的是多頭,當年在亞洲金融風暴下,亞洲貨幣競相貶值,而剛出爐的歐元也不受青睞,EURUSD在2001年底一路滑到0.8500,在種種因素下,美元在2002年以前都維持著強勢的地位。然而事情在2001年底卻有了轉變,2001年9月11日,幾個中東人左手拿著可蘭經、右手舉著槍,挾持著機員撞毀了雙子星大廈,也撞出了一幕幕的人間煉獄,而這個怵目驚心的畫面除了迫使聯準會葛老緊急降息外,也點燃了小布希野望:戰爭
 
  戰爭比的是拳頭,不用說,動起拳頭來美國是一把罩。但是戰爭比的卻也不只是拳頭,舉凡募兵、物資、武器生產及士兵傷亡的醫療撫恤,樣樣都得花錢,因此戰爭也是國力的一種消耗至於錢從哪裡來?除了既有的稅收之外,要嘛就是用借的(舉債)、要嘛就是用印的(印鈔票),雖然小布希執政期間打阿富汗、打伊拉克,看似十分威風,但是這段期間內龐大的軍事費用卻使得美國陷入了預算赤字的泥沼,再加上貿易赤字也日益惡化,因此2002年初至2004年底美元走勢就在雙赤字問題的打壓下大幅走空

2004年底至2005年底,美元指數出現了一波像樣的反彈,原因請看下圖 
 
 
 
  上圖是Fed Fund Rate的走勢圖。沒錯,在這段期間內,聯準會也意識到經濟和房市在升溫,因此開始升息了。從經濟學的利率平價理論來看,升息是有利於一國貨幣走升的。用更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講,美國的利率上升,忍受不了低利率的日本人及許多壽險公司開始注意到兩國間的利率差逐漸擴大,然後把錢換成美金來存定存賺利差,這就跟台灣人喜歡買紐、澳及南非幣來存定存的心理是一樣的。
 
  接著時間來到大家印象深刻年代:2007年中~2008年中。2007年次級房貸爆發後聯準會被迫大幅降息,不過這段時間歐洲、澳洲等國家卻在做另外一件事:他們在升息。這其實不難理解,風暴發生之初經過短暫的衝擊後,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許多經濟數據還算是相對穩健的,也因此當時還有不少人樂觀地認為次貸風暴能夠侷限於美國本土,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原油價格的飆漲使得通膨問題相當嚴重,所以雖然面對經濟成長放緩的風險,歐元區還是以打通膨為主要目的(特里謝是相當鷹派的),而打通膨常見的方法就是「升息」,如此一來美國和其他主要國家(日本除外)的利率差就會擴大(一個在升,一個在降),那麼想當然爾,美元的弱勢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中東一些產油國看到美金這麼弱,開始出現一些原油改以歐元計價的風聲,這對美元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也造成了此一時期歐元和原油價格的連動性相當高,還有,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調整外匯準備,把部分的美元準備改為歐元。不要小看這種外匯準備的「微調」,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可能上千億甚至上兆美元,隨便調整個百分之一,大家不防算一算會有多少支美金被拿出來市場上丟(PS一支等於100萬)。
 
  2008年中是另外一個一個轉捩點:美元全面走強。來看一下這個時間點發生了哪些事—雷曼兄弟倒閉、AIG告急、原物料行情跟隨北京奧運一起閉幕、冰島面臨國家破產的窘境,大家終於意識到了沒有人可以在這波經濟災難中倖免於難,而大家討論的議題也已經從經濟成長放緩變成經濟衰退了,更重要的是雷曼、冰島以及一連串銀行倒閉等事件造成市場上出現極大的恐慌,引發信用危機,銀行間的拆借幾乎停滯,也就是說銀行怕你會倒,也怕爆發擠兌而不得不持有流動性,換句話說,除非你有極佳的信譽否則你根本借不到錢,不然就是即使你借的到,資金成本也會高的嚇人,這點從LIBOR和Fed Fund Rate的價差急劇擴大就可以得到證明。「信用危機」和「市場的風聲鶴唳」正是美元美元走強的主要原因。你可能會決得奇怪,這波風暴的核心在美國,美國受傷應該最為慘重,但為什麼美元卻會走強,答案其實就在美元清算貨幣的地位,舉凡你進口石油或其他原物料都必須以美元來支付結算,因此在拆借市場幾乎停滯的情況下,持有美元反而是最安全的。
 
  眼尖的朋友或許會發現,2008年美元忽然大幅回檔,也就是非美貨幣如歐元等在這個月份大舉反彈,其實原因只有三個字,就是「耶、誕、節」,西方國家的耶誕節就如同台灣的過年一樣,很多達到budget的交易員都會提前開始假期,在這種重要節日的時候,通常交易員都不會想hold部位過節,就跟台灣外匯交易員和股市交易員會在過年前結清部位一樣,由於先前非美貨幣崩跌時交易員建立了大量的空頭部位(沒辦法,那時候的trend實在太明顯了),因此在過節前夕的獲利了結讓非美貨幣狂噴,歐元兌美金在12月從1.2650噴到1.4650只花了10天的時間,而一月份外商交易員放完假回來後,馬上又開始建立非美空頭部位,所以歐元兌美元又被打回到1.2650附近。
 
  在這裡其實有點想爲交易員做一些平反,很多人把亞洲金融風暴或其他匯率的波動歸咎於市場投機份子或交易員的炒作,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成因其時總大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有很精闢的見解,我也不在此重新贅述,只是我認為,單一投機份子或交易員其實並沒有能力亦沒有意願在市場上創造趨勢,交易員所做的只是follow the trend,單憑所羅斯一人的資金是很難在匯市呼風喚雨的,會引起亞洲金融風暴背後有其總體經濟的因素存在,才會讓市場上的金融大噩及交易員同時擁有同一個view,然後挑戰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並且獲得勝利。
 
  分析到這裡,個人也想提出一些不負責任的預測,現在很多國家如美國、日本以及英國除了降息至幾乎零利率外,這些國家也開始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定量寬鬆政策的相關議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這邊就不再贅述),在景氣復甦之際即有可能引發通膨的問題,而打通膨傳統的方式就是升息,但是由於風暴的核心在美國,預料美國的升息循環將會晚於其他國家,因此個人大膽的預測景氣復甦之際就是美元走弱之時。從最近道瓊工業指數大舉反彈以及美國聯準會宣布斥資3000億美元買回長期政府公債,讓美元指數大舉崩跌即可見一班。
 
  最後來探討一個議題,何物經濟成長,經濟社會中大家所做的事情就於生產出財貨並且分配、分享這些產出,如果經濟社會是由一個人構成、自給自足,那麼當這個人有很高的物質慾望,花大把時間來工作生產時,經濟就會加速成長,反之當這個人想休息,想多點時光欣賞晚間的夕陽時,這時候經濟就會放緩(PS我這邊暫不討論技術進步的情況),可是來看看現在的經濟社會,通常我們所享受的消費,例如你買車,吃豆花、買衣服等等,這些東西有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是由你自己生產,你可能只專門生產某一項財貨並以之獲得收入,用以購買、享受其他消費,換句話說,你的購買力取決於他人對你所生產的財貨的需求,在市場悲觀的情況下,別人想要減少消費以供未來不時之需時,對你所生產的財貨的需求自然會降低,而這自然也會影響你的收入,更進一步讓你也無力消費,這也就是景氣步入衰退的惡性循環,如果市場上所有人都無心消費,都想遞延消費時,市場必然步入衰退,就如同經濟社會只有一個人時,這個人無心享受,沒有太大需求,只想享受閒暇與夕陽時,這個社會的產出必然下降是一樣的道理。每個人都想遞延消費,也就是都想增加儲蓄,會讓經濟社會反而邁入不景氣,這也就是經濟學裡面所講的「節儉的矛盾」,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正式陷入這種困境,這也就是各國政府相繼擴大公共支出來提振需求的主要原因。
 
  後記:好久沒有這樣長篇大論的投稿了,雖然這篇文章所敘述的內容有點像在記流水帳,但這卻是我一年多來的心得,這篇文章的後半段是在我喝醉酒意識朦朧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因此寫的不好或亂七八糟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其實這篇文章我本來希望鎖「交易員的靈魂」的,因為我覺得所有想在股市匯市求生存的朋友都該看看這本書(如果不想看財報、不想看總體也不想了解產業的人,奉勸還是不要輕易踏入這個殺戮戰場),我個人也在總大的書中獲益良多,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不鎖了。
 
  最後的最後來分享幾則新聞的感想: 

  1. 皇翔提出預售屋買貴退訂的消息,不過需收手續費3% 
  評論:這根本是買個選擇權,等於是你拿3%去賭,兩年後房市漲多少你就賺多少,輸了就陪3%,當然前提是皇祥不能倒,我還滿想知道過兩年如果放價大崩,皇祥事不是能夠賠的出來,而這兩年皇祥的營收可能也不能太過相信了,因為收進來的年隨時都有可能要吐回去(個人在會計上的程度不是很夠,這部分如果有錯還請多多指教)。
 
  2. 立委提議拿外匯存底來刺激經濟
  評論:無與置評,只能說別鬧了,沒看到彭總裁都跳腳了嗎,還是回去拿本經濟學來唸唸比較實在吧。
 
  3. 一月份銀行超額準備達1001億,創下新高
評論:看來信用緊縮的問題還在持續,銀行寧可把錢拿去買央行NCD,陪利率差也不敢把錢放出去。
 
 
  Ps看完丸小華的一系列文章,我還真的滿好奇小華兄究竟是在哪家金控的交易室的 

       總按:在兆富台中永新國光豐邦信我者得永生金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