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地球村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來談這個問題就顯得有點LKK了,就好像現在去閱讀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或者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你會覺得裡面的內容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新奇的事情一樣,然而就在二十年前,全球化只是一個概念,何時真正成形,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不過就經貿領域來講,1995年1月,WTO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可以算一個分水嶺。 
 
  所謂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世界各國的產品能通行無阻,沒有關稅壁壘,沒有人為設限(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加上近幾年世界戰爭的減少,幾乎就要達成禮運大同篇所提的「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理想世界了,不過一場金融風暴,摧毀了美好的夢想,就在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重起爐灶的現在,應該溫習一下過去的背景,順便探討未來的可能性! 
 
  世界自由貿易這個構想,原本來自歐美強權,骨子裡不過就是希望藉由強勢品牌行銷與產品競爭力,將本國的貨物大量銷往其他國家,因此當時不少新興國家的百姓群起反對,每次WTO開會,場外總是擺脫不了抗議的民眾,但形勢比人強,最後這個組織還是順利成立運作了。
 
  回顧1995年到現在整整13個年頭,以整體經濟來看,受惠的可能反而是當時反對最力的一些新興國家。原因很簡單,既然沒有關稅壁壘,也沒有人為設限,那麼以企業家的角度,我何必將工廠設在工資、土地高昂的先進國家?我只要將工廠設在工資低廉的中國、東南亞等地,再將貨物回銷本國就可以了。雖然增加了運輸費用,但是相比之下,成本仍是大為降低,這種情形創造了許多新興國家的就業機會,也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快速崛起,而這些國家人民所得增加後,開始回過頭來搶奪天然資源,造就了這幾年的原物料大泡沫,先進國家的人民,不但減少工作機會,還要忍受高昂的汽油、鋼鐵等,最後無力繼續消費,泡沫戳破,變成現在的金融風暴。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過度的金融操作,是這波金融風暴的主要原因,我個人的看法並非如此,這些不當的金融操作,頂多是金融風暴的催化劑,真正的原因還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後遺症,即使沒有這些金融操作,原物料泡沫還是會戳破,先進國家舉債消費的模式也不可能持續下去,這個傷口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癒合,而且如果目前的經濟模式持續運作下去,可以想見的是,只要經濟一有復甦跡象,原物料價格就會狂飆,因為在這個模式下受惠最多的新興國家人民,沒有理由不讓自己在物質上擁有更多。 
 
  美國這次的復甦方案,已經保留了部份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方案,可以理解的是,世界各國都會希望國人盡量愛用國貨,把就業機會留在國內,(之前的消費券,不就有很多電子郵件轉寄要求大家這麼做嗎?)但是如果真的如此,不就是另一種看不見的貿易障礙?目前只看到各國人民自發性的請求大家愛用國貨,但是當民意形成壓力後,各國的政府會不會順應民意,採行各種貿易保護措施?然而,保護主義真的是目前經濟困境的解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