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一切動盪皆來自於通貨膨脹,幾年前我就估計著「惡性通膨」必定會帶來後果難料的動亂及變化,沒想到這個受通膨而引爆的區塊竟然是跌破專家眼鏡的「阿拉伯世界」;這個地區富涵各種原物料,若按照經濟學課本的簡單理論模型,她理應會受惠於原物料拉升,然而事與願違,阿拉伯世界非但沒有獲得通膨紅利,反倒是首當其衝地陷入惡性漩渦。2011年1月啟動的「茉莉花革命」,幾乎跌破的所有專家的眼鏡,除了我的以外,我早在2010年8月出版的拙作「鈔票的重量」一書中的第120頁中就已經預測出「這些控制能源的獨裁政府反工業化的惡性循環只會讓這些能源生產國的政局益發不穩定,這些能源輸出大國的混亂又將造成原物料的不穩定,終將損害全球經濟….」。搬出這段絕非為了自我宣傳,其實這些道理數十年以來不曾改變,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繞著通膨與通縮、供給與需求等原理而運轉。

    1989-1992那幾年,當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共產世界的瓦解,就政治的意涵而言,是蘇聯東歐乃至於共產黨勢力的瓦解,但就經濟本質來看,當年的共產解體所帶來的真正影響在於,數十億人口的世界進入了所謂「全球化」的體系當中,俄羅斯中亞的原物料與中國與東歐的勞工加入了「全球化」這個供需體系,歐美取得了更便宜的原物料與勞力代工,中國也藉由經濟起飛而穩定了內部政治。

    二十年後的今天,由於中國經濟的過熱所引發的全球通膨,以及歐美金融風暴後在中東世界所遺留的政經真空,阿拉伯世界的一些獨裁或極端政權,無力冷卻因物價通膨與經濟衰敗所引發的高物價高失業的「革命邊緣壓力鍋」,從孟加拉、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葉門、阿曼、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個如骨牌效應般地被革命或示威所席捲,有的政權直接垮台,有些處於困獸之鬥,接下來可能還有伊朗、巴基斯坦、約旦、突尼西亞、緬甸甚至不排除漫延到東南亞,不管這場巨變所牽扯的地理範圍多大,但它所造成巨變一點都不遜於二十年前的共產黨垮台,我發揮一些想像力和經濟史觀,作了下列幾種未來的臆測:

    一、阿拉伯乃至於可能受波及的與亞洲地區的總人口高達七億,這場動盪逼迫著未來掌權者必須作出更大的開放,政治與宗教上或許比較沒有開放的施力點,但是,中國「政經分離」模式很可能是這個世界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二、中國模式就是結合外資,用廉價的勞力換取高度就業,用就業換取政治穩定,所以當這個世界想通了之後,全世界將會很迅地擁進數億更低廉工資的勞工。

    三、在這段難以估計的動盪期,原物料價格與供需會更緊繃,直到這個世界取得供需平衡的共識為止,當然,用金融風暴的方式降低全球需求也是可能性的一種。

   四、中國作為全球化工廠的角色將會弱化,未來可能會有一堆「小中國」在阿拉伯地區中出現,然而,中國能否如願地在全球化中扮演「小美國」的角色,目前則仍屬於未定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