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副標: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作者:Daron Acemoglu 、 James A. Robinson
這是一本相當厚實的書籍,單單本文就高達489頁,若喜歡看經濟政治歷史與社會發展相關綜合議題的讀者,這絕對是本讓人廢寢忘食的鉅著,但說也奇怪,這
本書的宣傳文案是:
《槍炮、病菌與鋼鐵》後,最具啟發性與解釋力的經典之作
更妙的是,《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的作者賈德戴蒙也推薦本書,戴蒙在書背上說道: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以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有三個理由讓你愛上這本書:它是關於現代世界各國的所得差異,這或許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它充滿許多迷人的故事,可以讓你在雞尾酒會上滔滔不絕,例如為什麼非洲的波札那發展迅速而獅子山共和國卻完全沒有。而且它非常好看。就像我一樣,你可能會拚著一次把它讀完,然後回頭一讀再讀。」
然而其實這本書的主要論述完完全全推翻《槍炮、病菌與鋼鐵》的許多重要結論,其中第二篇「無效的理論」所論述的就是直接挑明了戴蒙教授在《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篇章,本書推翻了戴蒙的「地理假說」,更直接寫了「戴蒙的理論無法用來解釋現代世界的不平等」(P.77),也認為「文化假設」對解釋今日世界情勢的許多面向沒有幫助,戴蒙教授認為某些國家之所以貧窮是基於無知,但本書卻用了許多實際國家的發展例子來證明無知與否並非國家富與窮的根本關鍵。
有趣的是,戴蒙教授竟然有雅量接受這本書並寫些讚美之言,可見這世界上並非所有的創作者都有文人相輕的毛病。
本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理論在於兩個面向的來回辯證,榨取(extractive)制度與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國家之所以會淪為失敗貧困的主因是因為其經濟、政治社會的制度是採取榨取(extractive)制,而那些工業富國之所以富裕乃是因為國家發展採取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其實我用自己的語言來作個最簡單的說明,所謂廣納型制度應該就是雙贏的制度,而榨取(extractive)制則是零和制度。
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是屬於零和型,則會陷入貧困、戰爭、疾病的惡性循環,最容易辨識的榨取制度就是殖民經濟。反之,國家之所以富強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作者雖然提出許多古今中外的例證,但不外乎幾個結論:定期且有效的政權民主更替、自由經濟與相對公平的社會分配。
民主、自由與公平正義是本書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可惜,近年來台灣有許多人卻對這些當年引領台灣進入富國的價值嗤之以鼻。
本書舉了許多對照的例子,如
一、美墨邊境兩個城鎮,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諾加雷斯市與一牆之隔的墨西哥索諾拉省的諾加雷斯市,兩個城鎮的名稱一樣,人口種族結構相近,氣候地理位置一模一樣(只有一牆之隔),自然氣候與物種資源毫無差別。可是兩個小鎮的所得、平均壽命、醫療資源、教育程度、治安狀況、就業機會卻相距甚遠。
二、被人為地理緯度線隔開的南北韓,這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三、為何一樣是歐洲人所殖民的新大陸,北美與中南美洲的發展卻有如此大的差異性?
四、一樣是由菁英階層透過不民主甚至革命的手段取得政權,為何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和非洲許多從殖民者解放的國家,會有根本性的難以逆轉的發展差異呢?
五、當年同樣屬於東亞弱國的中國與日本,同樣遭蒙西方的強堅砲利的荼毒掠奪,同樣時間採取維新政策想要擺脫績弱不振,但為什麼中國的革新沒有效果,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讓日本脫胎換骨成為世界列強之一至今地位仍然維持不墜?
六、為何七百年前歐洲最強盛的威尼斯,至今落後西歐甚遠,淪為替觀光客划船、作冰淇淋?
七、為何當年與英國並列為歐洲強權的奧匈帝國,只剩下昨日黃花?
八、為什麼1970年代以來的工業世界全球化浪潮下,同樣都想要擁抱工業-出口制度的東亞與西非,為何幾十年下來,東亞的國家已經擠身新興工業富國,而西非幾乎全數淪為失敗國家之林?
......諸如此類的問題與比較,本書有相當多的例證,作者透過反覆的史料與說明來闡揚榨取(extractive)制度經濟與廣納(inclusive)型制度經濟的差別,以及為什麼不同地方不同時間會出現南轅北轍的制度,以及這兩種制度對於多數國家之長遠影響。
本書所提到的範疇相當多,幾乎把全球在近代幾百年來重要的演變都講述了一遍,讀者若沒有現代史與近代史的基本認識或興趣,閱讀起來或許會有些吃力,但反過來說,讀了本書之後,不論同不同意書中的論點,對於長知識確實有相當的幫助,比方說,讓我讀到比較有趣的地方是
一、西歐之所以能從封建體制順利轉換為城市與國族體制,竟然是黑死病。
二、美國特別是北美,當年沒有走向拉丁美洲或非洲那種殖民經濟是因為英國對殖民無力統治,以及北美洲的原住民人數太過稀少,以至於殖民者無法靠捕捉奴隸為生。
三、英美法等強國之所以能發展出自由市場經濟,乃是因為政商分離,商人與當政者處於有敵意的狀態,而不像許多貧窮國家,政治人物與商人幾乎是形影不離。
四、1990-2003年阿根廷竟然讓幣值固定在1 peso=1美元,結果造成長期經濟衰退與惡性通膨,證明了「越穩定的政策卻有越不穩定的風險」,這也可以讓那些把穩定與安定視為施政最高原則的政客引以為惕。
五、在西南非洲一大堆失敗國家中,竟然有個穩定發展且所得甚高(2011年國民所得14000美元)的波札那。
最後一篇作者特別提到中國,中國從完全的榨取(extractive)政經制度(不論是蔣介石的殖民方是的國民黨政權,亦或集權式的毛澤東共產黨政權),由鄧小平政權引進部份的廣納(inclusive)型經濟制度,雖然帶來中國在經濟的大幅成長,但作者認為中國並沒有施行全面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如政治多元、社會資源的公平、定期並具民意的政權交替、以及對社會的鬆綁等等,作者舉了1930-1945年的德國和1920-1980年的蘇聯為例,由於沒有完全納入民主、自由、公平與多元的廣泛性政經社會制度,所以再怎麼強盛的成長都會後既無力,不是走向軍國主義自取滅亡,不然就是分崩離析富強不再。
當然,身在台灣受百分之百西方廣納型教育與制度獲益的我們,應該會贊同作者這本書從頭到尾所言,但中國會不會被迫政治改革或者走向蘇聯後塵,這恐怕也不是近期可以驗證的,但無論如何,我堅信並服膺本書所謂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由其是民主政治、自由經濟、公平分配和社會多元化。
評:五顆星
可以一併閱讀的:
我的下列作品七折優惠ing...請至博客來網路書點選購:
副標: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作者:Daron Acemoglu 、 James A. Robinson
這是一本相當厚實的書籍,單單本文就高達489頁,若喜歡看經濟政治歷史與社會發展相關綜合議題的讀者,這絕對是本讓人廢寢忘食的鉅著,但說也奇怪,這
本書的宣傳文案是:
《槍炮、病菌與鋼鐵》後,最具啟發性與解釋力的經典之作
更妙的是,《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的作者賈德戴蒙也推薦本書,戴蒙在書背上說道: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以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有三個理由讓你愛上這本書:它是關於現代世界各國的所得差異,這或許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它充滿許多迷人的故事,可以讓你在雞尾酒會上滔滔不絕,例如為什麼非洲的波札那發展迅速而獅子山共和國卻完全沒有。而且它非常好看。就像我一樣,你可能會拚著一次把它讀完,然後回頭一讀再讀。」
然而其實這本書的主要論述完完全全推翻《槍炮、病菌與鋼鐵》的許多重要結論,其中第二篇「無效的理論」所論述的就是直接挑明了戴蒙教授在《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篇章,本書推翻了戴蒙的「地理假說」,更直接寫了「戴蒙的理論無法用來解釋現代世界的不平等」(P.77),也認為「文化假設」對解釋今日世界情勢的許多面向沒有幫助,戴蒙教授認為某些國家之所以貧窮是基於無知,但本書卻用了許多實際國家的發展例子來證明無知與否並非國家富與窮的根本關鍵。
有趣的是,戴蒙教授竟然有雅量接受這本書並寫些讚美之言,可見這世界上並非所有的創作者都有文人相輕的毛病。
本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理論在於兩個面向的來回辯證,榨取(extractive)制度與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國家之所以會淪為失敗貧困的主因是因為其經濟、政治社會的制度是採取榨取(extractive)制,而那些工業富國之所以富裕乃是因為國家發展採取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其實我用自己的語言來作個最簡單的說明,所謂廣納型制度應該就是雙贏的制度,而榨取(extractive)制則是零和制度。
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是屬於零和型,則會陷入貧困、戰爭、疾病的惡性循環,最容易辨識的榨取制度就是殖民經濟。反之,國家之所以富強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作者雖然提出許多古今中外的例證,但不外乎幾個結論:定期且有效的政權民主更替、自由經濟與相對公平的社會分配。
民主、自由與公平正義是本書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可惜,近年來台灣有許多人卻對這些當年引領台灣進入富國的價值嗤之以鼻。
本書舉了許多對照的例子,如
一、美墨邊境兩個城鎮,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諾加雷斯市與一牆之隔的墨西哥索諾拉省的諾加雷斯市,兩個城鎮的名稱一樣,人口種族結構相近,氣候地理位置一模一樣(只有一牆之隔),自然氣候與物種資源毫無差別。可是兩個小鎮的所得、平均壽命、醫療資源、教育程度、治安狀況、就業機會卻相距甚遠。
二、被人為地理緯度線隔開的南北韓,這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三、為何一樣是歐洲人所殖民的新大陸,北美與中南美洲的發展卻有如此大的差異性?
四、一樣是由菁英階層透過不民主甚至革命的手段取得政權,為何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和非洲許多從殖民者解放的國家,會有根本性的難以逆轉的發展差異呢?
五、當年同樣屬於東亞弱國的中國與日本,同樣遭蒙西方的強堅砲利的荼毒掠奪,同樣時間採取維新政策想要擺脫績弱不振,但為什麼中國的革新沒有效果,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讓日本脫胎換骨成為世界列強之一至今地位仍然維持不墜?
六、為何七百年前歐洲最強盛的威尼斯,至今落後西歐甚遠,淪為替觀光客划船、作冰淇淋?
七、為何當年與英國並列為歐洲強權的奧匈帝國,只剩下昨日黃花?
八、為什麼1970年代以來的工業世界全球化浪潮下,同樣都想要擁抱工業-出口制度的東亞與西非,為何幾十年下來,東亞的國家已經擠身新興工業富國,而西非幾乎全數淪為失敗國家之林?
......諸如此類的問題與比較,本書有相當多的例證,作者透過反覆的史料與說明來闡揚榨取(extractive)制度經濟與廣納(inclusive)型制度經濟的差別,以及為什麼不同地方不同時間會出現南轅北轍的制度,以及這兩種制度對於多數國家之長遠影響。
本書所提到的範疇相當多,幾乎把全球在近代幾百年來重要的演變都講述了一遍,讀者若沒有現代史與近代史的基本認識或興趣,閱讀起來或許會有些吃力,但反過來說,讀了本書之後,不論同不同意書中的論點,對於長知識確實有相當的幫助,比方說,讓我讀到比較有趣的地方是
一、西歐之所以能從封建體制順利轉換為城市與國族體制,竟然是黑死病。
二、美國特別是北美,當年沒有走向拉丁美洲或非洲那種殖民經濟是因為英國對殖民無力統治,以及北美洲的原住民人數太過稀少,以至於殖民者無法靠捕捉奴隸為生。
三、英美法等強國之所以能發展出自由市場經濟,乃是因為政商分離,商人與當政者處於有敵意的狀態,而不像許多貧窮國家,政治人物與商人幾乎是形影不離。
四、1990-2003年阿根廷竟然讓幣值固定在1 peso=1美元,結果造成長期經濟衰退與惡性通膨,證明了「越穩定的政策卻有越不穩定的風險」,這也可以讓那些把穩定與安定視為施政最高原則的政客引以為惕。
五、在西南非洲一大堆失敗國家中,竟然有個穩定發展且所得甚高(2011年國民所得14000美元)的波札那。
最後一篇作者特別提到中國,中國從完全的榨取(extractive)政經制度(不論是蔣介石的殖民方是的國民黨政權,亦或集權式的毛澤東共產黨政權),由鄧小平政權引進部份的廣納(inclusive)型經濟制度,雖然帶來中國在經濟的大幅成長,但作者認為中國並沒有施行全面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如政治多元、社會資源的公平、定期並具民意的政權交替、以及對社會的鬆綁等等,作者舉了1930-1945年的德國和1920-1980年的蘇聯為例,由於沒有完全納入民主、自由、公平與多元的廣泛性政經社會制度,所以再怎麼強盛的成長都會後既無力,不是走向軍國主義自取滅亡,不然就是分崩離析富強不再。
當然,身在台灣受百分之百西方廣納型教育與制度獲益的我們,應該會贊同作者這本書從頭到尾所言,但中國會不會被迫政治改革或者走向蘇聯後塵,這恐怕也不是近期可以驗證的,但無論如何,我堅信並服膺本書所謂的廣納(inclusive)型制度,由其是民主政治、自由經濟、公平分配和社會多元化。
評:五顆星
可以一併閱讀的:
我的下列作品七折優惠ing...請至博客來網路書點選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