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紀念版)
 
  市面上難得有討論棒球的書,而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美國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經理比恩(Billy Beane)的經營策略以及所獲得成功的故事。看過這本書後我想從幾方面來討論一下。
    1.beane曾經是個好球員,但是沒有練起來上ML。
    2.有錢的球隊有有錢的玩法,沒錢的球隊有沒錢的玩法。
    3.找出被低估的好手,那些明星球員就是沒有被低估所以那麼貴。
    4.棒球數據進化跟傳統觀念的對抗。
 
1.      beane曾經是個好球員,但是沒有練起來上ML。
  他本人在1980年第一輪23順位被紐約大都會隊選中,展開他的職棒生涯。第一輪能被選上的球員絕對是全美最頂尖的一批新人,也都被看好能成為大聯盟選手,他雖然在1984年,22歲的時候上了大聯盟,但是表現不佳,站不穩先發的位子,而後就是在大小聯盟間浮浮沉沉,也轉了兩個大聯盟球隊(老虎和運動家),最後黯然放棄職棒生涯。他的生涯成績當然是不好,但是我想問的是,為什麼他從一開始的廣為看好的新秀,到最後會打不出像樣的成績而草草結束職業升涯?球員有天份,但是需要什麼東西讓他們的天份轉換成實力?有多少天生好手年輕小將空有天份但是打不出成績而退出?
  Beane的例子也可以看得出來,要成為一個固定的大聯盟選手的難度是相當高的。受矚目的新秀,有潛力的好手,打滾多年的老球皮,大家都在爭奪每一隊的25人名單位子(只有在25人名單內才能在大聯盟比賽出場)。你要出賽,你要成為一個球隊的固定成員,不管是先發主力還是板凳替補,除了成績,還是成績。

  上了場就是要你打出成績,表現不出應有的水準,旁邊多的是好手要上場,你狀況不好?抱歉,維持好狀況也是你的工作之一。尤其是新人,沒有實績作後盾,球隊是不會給你太多耐心的。就比如今年的王建民,投成這樣球隊還肯給他機會慢慢修正回來,沒別的,就是因為他前幾年有拿出表現,球隊相信他可以調整回來。若是頂替上來的新人投手這樣爆,大概隔天就看不到他了。(比如去年被打4連轟的投手Chase Wright有人還看到他嗎)
  由於新秀到大聯盟的路途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走,許多球隊在選秀時的策略就很有彈性了。比如高中生和大學生之間的差異、場外因素(家庭、個性…等等)、天份的高低、守備位置的差別、健康問題等等,每一項原因都影響到各個球隊的球探部門評鑑選秀人選的結果。尤其運動家隊的預算有限,在口袋不比人深的情況,怎麼用便宜的價錢簽到能用、好用甚至是別人沒有預期到的未來明星選手,對整個球探和管理階層就是非常大的挑戰。

  Beane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也是本書最主要描寫的部份,他和他的助手建立了一套有別於當時傳統的評價球員方法,並且證實了他們的方法的確有用,甚至可以說發展成為了一個新的錢球(moneyball)流派。

2.      有錢的球隊有有錢的玩法,沒錢的球隊有沒錢的玩法。
     這一點,拿最簡單的紐約洋基隊來比較就好。洋基隊的薪資總額和球隊預算是全MLB最高的,他們是一支傳統名門,過往球星多不勝數,共贏得了世界大賽(world series)26次之多,甚至可以說洋基隊相當程度代表了美國的棒球。這種有傳統、有人氣、有錢的球隊,要的是什麼?只有冠軍!只要沒有拿到世界大賽冠軍,對他們來說就是失敗的球季。這樣的要求,要怎麼維持年年都有競爭力?高薪簽下大牌有打出成績的球星就對了。根本的目標不一樣,作法當然也就不一樣。這樣一方面滿足了球迷(幾乎整隊都是明星球員),一方面滿足了市場(球員打拚除了冠軍頭銜之外,誰能拒絕高薪合約呢?),再另一方面也滿足了那些沒錢的球隊。
     怎麼說呢?這又牽涉到選秀權了。第一個,如果球隊戰績年年保持前幾名,那麼季末的選秀權就會落到後段,因為戰績差的球隊會有比較優先的順位。另一個稍微複雜一點,就是選秀補償制度。簡單的說簽下來的自由球員如果是屬於A級(該位置前20%)或B級球員(該位置21~40%),那麼你的第一輪選秀權就要奉送給這位球員的原來球隊,並且原來球隊會多得到一個在第一輪和第二輪選秀中間的補償選秀權(大家第一輪選完了你還可以再選一個)。這表示你簽了一個很貴的明星選手(A級),你明年選秀就是第二輪再開始。

  小市場的球隊因為拿到前面順位的選秀機會很大,那麼又回到老問題,怎麼選人就很關鍵了。最明顯的例子不是運動家隊而是去年跌破許多人眼鏡的坦帕灣光芒隊(前魔鬼魚),他們從加入mlb以來就是分區墊底,但是去年是一個收成年,許多小聯盟養成起來的新秀都展現了他們的天份和轉換成的實力,一舉拿下美聯冠軍。這就是從選秀到小聯盟養成發揮出來的威力,並且最重要的,這批人年紀都很輕才廿五、六歲,甚至可以說還沒到完全巔峰期,合理的預期他們往後還有三五年的好光景,近幾年他們絕對是不容忽視的爭冠有力球隊之一。    

3.找出被低估的好手,那些明星球員就是沒有被低估所以那麼貴。
     Beane的錢球哲學,大家可能會誤會書中的講法。Beane找出了從上壘率來評斷這個球員的攻擊能力,但是絕對不是只有上壘率這一點,他評價球員還有一個要點------選球。大家都知道要打好球不要打壞球,但是有些事情是知易行難,這有點算是個人特質。你要看出是壞球而且能忍住不揮,對於你所喜好的球路或位置能夠「確實」的攻擊才有用。你只會選球但是實際沒有打好球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打出長打的能力),對方的投手也不會客氣,一直塞好球進來不怕你的打擊。
     簡單來講以前兩年的王建民為例子,大家都知道他只有那一招伸卡球,但是就是打不倒他,當他的伸卡球發揮得出色,你只能看得到但是打不好,這就是重點。每一位能在各隊固定先發的投手都會有他一套解決打者的辦法,在投打的對決中你只會等球但是打不出好球是沒用的,這一點能做到的人才能算是優秀的打者。Beane找的球員當然也不是每個都成功,以他書中提到2002選秀第一輪共有七個名額來看,成功的就是nick swisher、mark teahan和Joe Blanto三位了。而這三個選手到目前為止的生涯成績來看,大概也就是聯盟平均水準,算不上特別強,但是也足夠讓他們在各自的球隊站穩先發位置,要我說感想的話應該說是一分錢一分貨吧。錢球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以最少的花費得到最大的效果,如果有便宜的好貨當然要撿,不過大部份便宜貨也就是一個樣子,況且還得要有看得出是好貨的眼光啊。


4.棒球數據進化跟傳統觀念的對抗
     書中提到的Bill James可說是現代棒球統計之父。以他為首,研究出更多更能表現出球場內發生的事件的新數據,也大大影響了近代的棒球(我指的近代是指1990年代迄今)。James從自己自費出版的【1977年棒球摘要】開始,表現出了一個純粹的棒球迷對於棒球這項運動的濃厚興趣、甚至可以說是狂熱。他對於棒球統計的改變,衝擊了許多傳統的棒球觀念。

  比如說打擊率和盜壘的重要性其實比傳統認知的要差,長打和保送的貢獻要更高於以往被灌輸的印象,犧牲打的價值 (各位有沒有常聽到以下說法:二棒要有短打推進能力避免雙殺、不要刻意追求長打、先求確實打出安打…有沒有很耳熟??),這些說法剛好本人也是從小聽到大的東西,一度也認為這些是棒球的真理,那些老球員老教練講的對。

  但是事實上呢?

     棒球是要追求更多的得分,每局出局數只有三個,任何可以多增加推進壘包和減少出局的作法才是更有貢獻。

  以短打來說,自己先犧牲1/3的機會只為了避免雙殺,但是統計出來的結果呢,短打太多的球隊得分就更少,要獲勝更會辛苦。而打擊率?不好意思,受運氣的影響比較重,常常有打出強勁的球出局而軟弱的球形成安打不是?相對於打擊率,現在被認為更能顯示出打者攻擊能力的數據是OPS---上壘率+長打率。這麼巧,從小我又常常聽到某某選手愛揮大棒,容易被三振….等等,要選手以碰到球為主,說是什麼打擊要有技巧!打全壘打就是蠻力,打鳥安就是技巧……無言,真的是無言。傳統的棒球界人士很多都是印象派,總是用我覺得…我認為…來看待場中發生的事。但是很不幸,數字顯示出來的很多跟你相信的事完全不同。
 
     統計數據改進了,活用新的數據勢必帶來新的作戰思維,這也表現在Beane的錢球觀念裡。不同的觀念找到了不同的選手,獲得的成功卻是貨真價實,更重要的是------還很省錢!不過運動家隊近幾年來似乎陷入了困境,戰績不見起色,要從交易中獲利好像也沒有像幾年前那麼順利,這恐怕跟Beane的作法被別隊研究過不無關聯。一直都是處在「季初有希望,明星賽後就掰掰」的運動家隊,今年眼看又沒希望,可以開始準備明年的規劃了。這種省錢的策略,相較於老闆有錢可以灑的球隊,當然是辛苦很多。但在建軍過程中,看著不起眼的新秀以及別隊不要的龍套慢慢成長打出一番成績倒也是別有一番滋味。近來各隊總經理對於有關運動家隊的交易個個都是精打細算小心翼翼,Beane能不能再打造出一個問鼎冠軍的陣容?我很期待。

     延伸閱讀:黃國華的書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