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
  
  會閱讀這本書是源於綐大的推薦。 

  剛看完chapter 1時就誏我不自覺想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1179 

  教授Morrie和主角Mitch的12堂探索生命的課,討論的一些人生會遇到的困難及疑惑,包括:愛、工作、婚姻、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 

  一樣的是由雙主角﹙師生,父子 — 人生經驗較多者與人生經驗較少者﹚間的問答作為寫作的結構;不同的是二書所探討的問題,分處人生的不同時期,” 最後的14堂課”書的故事背景是the end of the life,而”兒”書是the beginning ,記的當時在閱讀最後的十四堂課心情是沉重的,而本書主角之一,剛考完高中會考的兒子一本正經的對銀行家父親說:「爸爸,我想變得富有(有錢人),希望你能教我」相較之下這個議題,自我感覺輕鬆許多 — 本書記錄法國金融家和兒子2人如何變成‘富有’的對談,幫兒子找出一條創造財富道路的大方向,是一部輕鬆易讀的作品,其中也不乏值得一再深思的道理,適合家中有青少年or社會新鮮人的人生規畫及職涯規畫閱讀參考,若為人父母者在各方面也依此相互對談討論的方式與家中子女溝通,或可激盪出下一代的人生規劃火花,對雙方都是一趟永無止盡,值回票價的尋寶之旅。 

  課程開始前得先界定多少$才叫做有$人,銀行家就從身邊的親友作訪查後決定有錢人必須有2500萬歐元的身價,問題來了一個身無分文17歲男孩,如何在33年中賺取2500萬歐元? 

  銀行家提了三點 :

    1. 錢滾錢 

    2. 錢的利潤也在他的利潤裏 

    3. 不會算數的人一定變不成有錢人---〝即使我們缺乏第三點,也得做出三點說明誏對方印象深刻〞 --- (這一點,巴菲特用的最徹底---投資股票的原則:1、不要賠錢 2、不要賠$ 3、不要賠$) 

  再來是決定從事哪一個事業來達到在50歲擁有2500萬歐元? 

  父子二人陸續討論當藝人的奇想?去大集團上班,加入豪門企業?做房地產撈錢?當老闆?…的可能性與其中的有錢人的代表及其特質。也談到須具備有好學歷才能成為有錢人(家中有面臨升學與否的小孩可參閱)?在哪個國家工作比在法國有機會(以兒子玩風帆地點二個條件:風力和風的變化,來舉証選擇發展事業國家的標準: 成長率及成長遠景,也須考慮各國稅賦高低的問題——這和各位投資標的選擇是一樣的)? 

  從時代潮流獲取靈感:它可改變社會的發展、創造新的習慣、新的行為、及新的機會 —作者把他稱為“時間之歌“—即以創新的精神,改善已經存在的事物,ex. ME2 產品的model(這裏說的不是山寨文化,而是模仿者須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如: 豐田汽模仿通用…),從日常生活中去嗅,去觀察、發現機會(這又和巴老,彼得林區從日常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去挑選好投資對象的精神雷同) 

  再來,作者也與其子在〝我曾經失去一切(二次)…〞中談到職涯成功的因素: 文憑、機會、專注努力、熱情、追隨趨勢的領先者﹙國家,企業、個人﹚,及失敗的教訓:勿自以為獨一無二,全神貫注,保持冷靜/競爭的精神、避免羨慕、妒嫉、尖酸刻薄

  最後一起設定兒子大學求學計畫(專業除外,須學習多種語言,利用交換學生盡量旅行,畢業後再花一年到美國,新加坡、東京、印度、上海打工(當服務生/sales),體驗各國百姓的心思,爾後才進入大企業花三年學習,再讀MBA@US,最後方可開始創立公司 

  後記附了作者女兒的一封信看出作者的言教=日常的身教,即使未參與這些討論,其女也同樣在實行作者的生涯設定並充滿熱忱且樂在工作,以成為有錢女為志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