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四季分明的國度,四季皆有讓人醉心的景緻,從浪漫的春櫻,到充滿生命力的夏綠,令人昏眩的秋楓,及萬物寂寥的冬雪。其實地處溫帶的日本,一年不單單只有四季,其實她還有第五種季節--「枯」。
當楓紅掉落大地而白雪還沒撲染枝頭之前,有一種景色叫作「枯景」,紅葉已凋謝白雪未飄零之間的枯樹枯枝,大地有股緩慢的空盪感受,雖然還沒步入冰封的寒冬,大地生命力似乎步入冬藏前的擁懶,少數還沒冬眠的蟲蟻鳥獸無精打彩,葉子凋零的樹枝露出冬休前的猙獰線條,溪流從湍急換裝成涓滴,天地佈景如金針之黃,我形容這種景致與心境叫作「枯之美學」,也有人形容這種早上比夜晚更冷的季節為「霜枯」,身處於熱帶的我們很難能夠體會。
我所看過最美的枯景正是日光國家公園的「戰場之原」,戰場之原標高1400公尺,是整個日光國家公園中最精彩的一環,戰場之原名稱由來是神話裡男體山化身為大蛇,與群馬的赤城山所化成的百足蜈蚣在此因為搶奪地盤而發生戰鬥。兩側草原遼闊,處處都可以看到枯木豎立其中,戰場之原昔日是座大湖泊,在遭受日積月累的泥沙淤積後,漸漸形成現在所見的濕原高原地形,秋冬時分黃草枯褐遍野,視野一望無際,流露出一股台灣罕見的蒼茫大地風光。
戰場之原有兩條步道,一是「戰場之原自然研究路」,這一條比較短走起來也比較輕鬆,可以搭東武巴士在「赤沼」站下車,下車處就有相當詳盡的入口指標,「戰場之原自然研究路」從赤沼站到「光德入口站」的出口,或是走到另一個「湯滝」出口,以緩緩步行的方式(含慢慢拍照與兩三次休息)頂多只花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其中95%的路途不是平地就是緩下坡。另一條是「小田代之原自然探險路」比較遠一些,但是散步一圈不過也只是三~四個小時而已;不論哪一條,千萬別被日文的「探險」字眼嚇唬住,日本人本來就是個容易大驚小怪與誇大的民族,這兩條步道的坡度與簡易度差不多還比咱們花蓮中橫的燕子洞那一段路還好走呢。沿途的導覽地圖與方向指標相當詳盡,以及熟悉的漢字,不太可能走錯路的,很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自助旅行者前往探索其秘境一番。
戰場之原之所以被我高度推薦的原因,第一在於「好走」,第二個原因就是可以領教到日本人對生態的保護與尊重,戰場之原是個佔地廣大動植物保護區,兩條主要步道都是以墊高的木頭枕道搭建的,正因為這樣,才可以避免植被與蟲蟻鳥獸的自然生態遭到人為破壞與踩踏,運氣好的話可以看見一些野生動物,據說會有熊與梅花鹿出沒,不過很少人看過便是,沿路旅客雖然較少,但路過照面時都會說聲こんにちは(孔你吉哇,午安的日語)。他們絕對不在休息處以外的地方吃東西,也不會將任何不屬於濕原的任何東西留在裡面,甚至連一片餅乾屑都不願意去沾染這片淨土。
秋末冬初的戰場之原的清晨,樹枝上竟然也會沁出一滴一滴的朝露,枯萎的樹幹與泛黃的枯葉上的露珠之間有股表面看起來不搭配,但是卻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曖昧,一片枯黃大地的露水好像熟年男女之間的不倫戀情,明知道不能久存卻也捨不得把露珠搓破,或許,這種曖昧的景致只是身處於熱帶的我所不熟悉罷了,戰場之原深秋枯黃色的大地倒有份熟齡之美,一種世故帶點失落、歷練帶點風霜的美,一種枯寂的美學。
若體力不足或時間上的考量,但也想看看戰場之原遼闊的高原景色,可搭乘低巴士在「三本松」下車,即抵達展望所。但是我還是強烈的建議旅人花上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深入這片高原濕原,特別是每年的十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之間,去體驗一下什麼是四季以外的第五季。不過戰場之原這一帶屬於日本的豪雪區,寒冬的積雪可能高達兩三公尺,從十二月起到隔年四月之間不適合旅遊。
前往戰場之原的交通方式:在東京淺草的東武車站(與淺草的JR站不一樣)搭乘東武日光線,在終點日光站下車,並在東武日光站門口搭乘東武巴士往湯元溫泉方向的班車,在赤沼站下車即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