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坐著捷運,看著極速流動的人潮,以及車廂內上班族因為疲累或壓力而生的面無表情----是的,這是個快速有效率的系統,適合工作與衝刺,卻也是繁忙擁擠、工具性大於人性的城市,然而這不是城市的錯。政府與民間的集體力量,可以把城市帶往更好的方向,做法很簡單----步調太快的地方更需要慢活。偶而提早出門,就可以從容的吃個早餐,也可以走慢一點(或騎腳踏車)去上學或上班,趕時間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或者不時放自己半天一天假,也可以舒緩平日工作的緊張(雖然可能有礙升遷‧‧‧‧)。
不過,靠個人意識自己調整心態來慢活,那並不容易,政府其實應該提供一個慢活的環境,其中,市民活動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慢活計畫執行的重點區域,應該為這些地方,多提供一些『慢活空間』----『停留』與『交會』的空間。較大規模的公司也可以在公司內營造一些適當的慢活空間,譬如員工交誼廳或用餐空間等等。
人的行為跟心理,會受到空間型態的影響,一個好空間可以讓人產生好心情,也減少人做出壞行為的機率。一切就交個設計師(和建築師)吧~適當的空間緩衝與氣氛營造,可以讓人們自然的停留。譬如東區,實在不需要又一個商業開發與膚淺的運動推廣考量(當然也是政治考量)的大巨蛋。真的要推廣運動風氣,不是靠幾個砸錢的巨蛋建設就能達到的,而是必須讓運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方便運動或活動的場所,譬如戶外的運動公園和室內的社區運動中心的規劃。若把松山菸廠大巨蛋計畫改為東區運動公園暨社區運動中心,將能爲擁擠的都市叢林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台北市的市中心只有大安森林公園一個大型公園,從假日的擁擠人潮來看,很明顯台北市民對大型公園綠地的需求仍遠遠無法滿足),在緊張競爭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之中,提供一處心靈與身體的緩衝創造,而且還能創造許許多多『停留』與『交會』的空間。有了『停留』,自然就增加了人與人的『交會』,當然也會促成陌生的認識,或有緣人的配對----尤其,對那些不擅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的被動男女,『停留』與『交會』,讓他們可以自然地接觸認識,然後,結成屬於自己的曼哈頓奇緣~
然而,以上說的都是靜態的固定空間,還有另一種空間----動態的流動空間,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在建築上所稱的空間,就是指人生活的空間範圍,故所謂的流動空間,其實就是人在行進時會經過的動線。同樣一棟方方正正看似平凡的建築,如果動線設計的好,整個空間就會活了起來。同樣的道理,一個城市的整體規劃,也不能不考慮流動空間的設計。譬如市內或河濱腳踏車道、人行道與徒步區、各種公共或商業建築的樓梯、天橋和地道等等,如果設計的好,那麼就算一個城市表面上充斥高樓大廈看似擁擠不堪,但生活在裡頭的都市人,也還是可以悠然的過日子。
21世紀的台灣,都市化仍然不斷持續著,摩天大樓的競賽之火依然未熄,如果政府與大眾的空間觀念不跟著進步,生活品質只怕會每況愈下‧‧‧
不過,靠個人意識自己調整心態來慢活,那並不容易,政府其實應該提供一個慢活的環境,其中,市民活動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慢活計畫執行的重點區域,應該為這些地方,多提供一些『慢活空間』----『停留』與『交會』的空間。較大規模的公司也可以在公司內營造一些適當的慢活空間,譬如員工交誼廳或用餐空間等等。
人的行為跟心理,會受到空間型態的影響,一個好空間可以讓人產生好心情,也減少人做出壞行為的機率。一切就交個設計師(和建築師)吧~適當的空間緩衝與氣氛營造,可以讓人們自然的停留。譬如東區,實在不需要又一個商業開發與膚淺的運動推廣考量(當然也是政治考量)的大巨蛋。真的要推廣運動風氣,不是靠幾個砸錢的巨蛋建設就能達到的,而是必須讓運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方便運動或活動的場所,譬如戶外的運動公園和室內的社區運動中心的規劃。若把松山菸廠大巨蛋計畫改為東區運動公園暨社區運動中心,將能爲擁擠的都市叢林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台北市的市中心只有大安森林公園一個大型公園,從假日的擁擠人潮來看,很明顯台北市民對大型公園綠地的需求仍遠遠無法滿足),在緊張競爭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之中,提供一處心靈與身體的緩衝創造,而且還能創造許許多多『停留』與『交會』的空間。有了『停留』,自然就增加了人與人的『交會』,當然也會促成陌生的認識,或有緣人的配對----尤其,對那些不擅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的被動男女,『停留』與『交會』,讓他們可以自然地接觸認識,然後,結成屬於自己的曼哈頓奇緣~
然而,以上說的都是靜態的固定空間,還有另一種空間----動態的流動空間,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在建築上所稱的空間,就是指人生活的空間範圍,故所謂的流動空間,其實就是人在行進時會經過的動線。同樣一棟方方正正看似平凡的建築,如果動線設計的好,整個空間就會活了起來。同樣的道理,一個城市的整體規劃,也不能不考慮流動空間的設計。譬如市內或河濱腳踏車道、人行道與徒步區、各種公共或商業建築的樓梯、天橋和地道等等,如果設計的好,那麼就算一個城市表面上充斥高樓大廈看似擁擠不堪,但生活在裡頭的都市人,也還是可以悠然的過日子。
21世紀的台灣,都市化仍然不斷持續著,摩天大樓的競賽之火依然未熄,如果政府與大眾的空間觀念不跟著進步,生活品質只怕會每況愈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