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金管會通過壽險業外匯變動準備金機制。消息一出,報紙紛紛以 「壽險利多」、「避險成本年省八百億」等標題作報導。新光金總經理許澎還強調:「感謝政府的德政」。
但是,省了避險成本表示不做避險交易,不做避險交易又會付出什麼代價呢?難道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金融業從事海外投資同時執行避險交易的都是笨蛋,就台灣的壽險業最聰明嗎?
保險公司在從事海外投資的時候為避免因為匯率(台幣與外幣兌換的比率、尤其美金)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因此保險公司從事海外投資時必須同步進行避險動作。
目前保險公司海外投資需要付出避險成本原因在於台幣利率低於其他外幣,尤其美金利率。若台幣利率高於美金利率,則避險動作反而會帶來避險收益。
外匯變動準備金制度的精神在於,保險業從事海外投資的時候提列外匯變動準備金,同時不進行避險交易。若發生外匯波動損失,則由外匯準備金支付。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不避險的狀況下,壽險業者可能會面對多少匯兌損失。
(T1)
T1列出2011年第三季財報與公開訊息中,台灣四大保險業者的股東權益以及國外投資的金額與比率。以國泰人壽為例,股東權益站國外投資比率9.35%。這表示,如果國泰人壽海外投資因匯率損失超過9.35%(國外投資縮水到低於原來的90.65%)的時候,該公司的股東權益將降為負值。T1顯示,新光人壽的比率最令人緊張,國泰人壽則好”一點”,一點多個百分點。
壽險公司絕大部分的部位都是美元計價,若這些公司沒有用衍生性商品做特別的配置,美金兌台幣(USD/TWD)匯率會是影響匯兌損益最重大的因素。而且台幣兌日圓歐元等其他貨幣也可能有更大升值幅度而帶來更多匯損。因此都用簡化而有效的方法做計算,假設壽險公司海外投資全部都是美金部位。
(T2)
T2顯示過去兩次台幣升值(也就是相對性的海外投資部位貶值)的情況下,依現在的資產負債情況這些壽險公司可能受到的衝擊。
第一個例子是最近兩年多來發生的台幣最大升值幅度:由2009/3/2收盤的USDTWD35.168升值到2011/5/11收盤的USDTWD28.508(USDTWD下降表示美金兌台幣貶值,也就是台幣對美金升值)。USDTWD變動幅度為18.94%,所以若不做避險的話,四大壽險業者會有三家的匯損超過股東權益而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感謝上帝,過去幾年來因為壽險公司海外部位絕大部分都有避險,我們還沒有聽到哪家公司賠到股東權益小於零的情況。
第二個例子則是1983年當年台幣由USDTWD平均匯率40.06升值到1989年平均匯率26.4,變動34.10%。若此變動幅度重演而不做避險的話,則四大壽險公司將無一倖免,股東權益通通會小於零。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極端例子(謎之音,第一個例子最近兩年多才發生過),所以我用另一個方法,蒙地卡羅分析,來觀察不避險的話這些保險公司可能會面對什麼情況。
我統計過去20年來的USDTWD月收盤價變動率的平均值以及標準差。假設USDTWD每月收盤價變動率為常態分佈,依此模擬一年以及三年的情況,跑10000次的蒙地卡羅分析。計算出四大壽險業者在不避險的情況下因匯率變動而賠光股東權益的機率有多少。
結果如下圖:
國泰人壽一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28.4%
(F1)
國泰人壽三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41.1%
(F2)
新光人壽一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31.4%
(F3)
新光人壽三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42.2%
(F4)
富邦人壽一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14.1%
(F5)
富邦人壽三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34.6%
(F6)
南山人壽一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7.5%
(F7)
南山人壽三年內因匯損使股東權益小於零機率:30.2%
(F8)
理論上只要股東權益夠高,就算台幣來個瘋狂大升50%也無法傷害廣大保戶,反正是賠股東的錢。但是,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金管會的外匯準備金制度要求提列0.5%(2011.12.23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的海外部位做為外匯準備金。而由上面幾個蒙地卡羅分析顯示:若不做避險,一年內海外部位損失7.85%的機率可能高達31.4%。這樣幅度的損失也將導致新光人壽的股東權益損失殆盡。顯然就算要讓外匯準備金政策有效,目前政策所提列的準備金仍然不夠。
最後,我有個疑問。股東權益小於零與破產有什麼差別?
附註:李長庚、許澎:感謝德政(中時電子報 2011年12月22日標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