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古騰堡的學徒
作者: 艾禮思.克莉斯蒂(Alix Christie)
(各位只要透過部落格上的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連結,到博客來網站作任一本書籍的購買,博客來網站會將你的消費金額中的4%,回櫃給我當成介紹書評的佣金,所以各位若想要回饋我寫文章的辛勞,只要透過我部落格的任一個博客來書店連結去買書就可以了,而且不限定書籍)
西元1442年德國金匠約翰.古騰堡(Gutenberg)買了一台類似壓榨釀酒用的葡萄汁的機器沖床,西元1453至1456年間,藉由這座沖床,他在德國美因茲打造出使用合金活字的印刷機,並研製出印刷用的油墨與鑄字字模,到了1450年,始終不順利的古騰堡在美因茲向當地商人約翰內斯·福斯特借了筆高利貸來開辦活字印刷廠,法斯特的養子彼得也加入了這個工廠成為古騰堡的學徒,在福斯特與彼德的資金與技術挹注下,最後總算印刷出了舉世聞名的古騰堡聖經。
註:書中的商人法斯特是彼德的養父,但維基百科的註解中卻是彼德的岳父。
而採用此種活字印刷術所印製的《聖經》──不僅是歐洲第一部使用活字印刷技術的書籍,至今仍是全球最暢銷的書。
印刷機的發明不僅直接、間接導致歐洲封建秩序崩解,也催生了現代社會降臨。古騰堡的成就在於讓閱讀不再是屬於少數封建藩主與教會教士的專利。隨著歐洲書籍產量大增,價格也相對便宜很多,讓廣大民眾終於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書籍,迫使原本是教會專屬的聖經詮釋權慢慢瓦解。一百年後,文藝復興運動因此風起雲湧,知識藉由書籍傳遞,解構了自中古世紀以來歐洲的封建王國。一時間,市民主義、民權概念、具現代概念的懷疑論與批判省思哲學,透過印刷術的興盛而奠基了三百年的西方文明──資本主義。
在印刷術尚未普及前,書籍只能經由手抄員一筆一字的謄寫,書本與文字只是貴族、主教與有錢商人的奢侈收藏品,抄寫員必須受雇於教會,服膺於上帝,但說穿了抄寫員只是宗教用來規範(或箝制?)人心與思想的工具罷了,抄寫員必須根據主教的書寫手稿抄書,任何與統治階層相違背的文字都不能謄寫出版。
從本書的書名可得知,主角並非古騰堡,而是他的學徒彼德,彼德原本是在巴黎的教會擔任抄寫員,因為養父法斯特的召喚回到美因茲加入他所投資的事業-古騰堡印刷廠,美其名擔任古騰堡的學徒,但實際卻是當養父的眼線,畢竟法斯特資助了大量資金給古騰堡。但歷史總是在錯誤的誤解中產生亮麗的煙火,心不甘情不願從巴黎的花花世界被拉回無聊鄉下的彼德,熟識各種字體撰寫的彼德卻意外地幫古騰堡完成所謂的最後一哩路,與古騰堡一起打造出改變世界的活體印刷機。
德國美因茲
作者用彼德當主角,用彼德的觀點來檢視古騰堡這個人,與其說本書是傳記型小說,還不如說本書是闡揚「職人」精神,以及述說著保守守舊勢力與進步力量之間拉扯戰役。除了整個印刷團隊的努力以外,作者把重心放在古騰堡與出資者、印刷廠與教會商會、出資者與教會、古騰堡與彼德之間的相互猜忌與各懷鬼胎上,也放了許多篇幅在主角彼德的內心掙扎與對愛情宗教的觀感上,使得整個故事有點繁雜失序。
當然這些敘述上的失序,無非是為了襯托出當年古騰堡的想法和這個超越時代的團隊,他們的工作之艱辛與困難度,是後人無法想像的,活字印刷術讓大量便遺的印刷變得可能,這意味著傳統的教會無法用文字與書籍壟斷知識與傳教,活字印刷在當年自然會被視為毒蛇猛獸,一方面要依附貪婪的商人,另一方面又要欺瞞教會,從古騰堡、哥白尼到哥倫布,這些前仆後繼敢向傳統保守勢力挑戰的先知們,願意脫離所謂的舒服圈,甘冒當局大不諱的勇者們,締造了從十五世紀以後至今的歐洲盛世,為何東方會落後?看看古騰堡的勇敢與付出便知。
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時而雀躍,時而鬱悶,我相信這本書對讀者而言,評價應該很兩極,特別是對台灣的讀者,本書所敘述古騰堡的背景是「印刷聖經」的這一段故事,主角彼德原本正是聖經的抄寫員,所以作者把聖經內容和故事進展之間做了巧妙的呼應,不懂聖經的讀者會比較辛苦一些,但如果願意耐點性子,會發現這些巧妙的呼應才是本書精彩之處。
譬如主教派出武裝騎士到印刷廠搜捕私藏與私印聖經,一旦搜出便要大肆逮捕印刷廠工人,作者在這段故事中用了聖雅各的話:『…欺壓你們,拉你們到公堂去,不就是你們這些富有的人嗎?…』來諷刺那些假借主的名義的教會。
我對古騰堡這個人比較有興趣,他似乎是個信口開河的創業家,把那些出資的商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他似乎是個血汗工廠的老闆,為了工廠進度,不惜壓榨員工。他似乎是個樂觀到不可救藥的發明家,他似乎只負責編織美夢,許多工廠運作的細節與難關都拋給其他人去傷腦筋。他似乎是個沒有中心思想的政商勾結者,他為了和教會虛以委蛇,不惜幫教會大量印那些喪失良知的「贖罪券」(ps.教會印起這種斂財的贖罪券,就需要可以大量印刷的活字印刷術了,夠諷刺吧!)。
比較可惜的是,本書沒有更進一步去描寫古騰堡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細節。
評:五顆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