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沉默罪狀(Case Histories

 

沉默罪狀

作者:凱特‧亞金森

 

      2015年開春第一本書可以遇到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這位來自英國愛丁堡的女作家,對嗜書如命的我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閱讀的範圍實在不怎麼寬廣,大約只有小說、歷史和政治社會或某部分的我看得懂的科普書才能吸引我的閱讀,而小說中,愛情的、奇幻的或太偏心靈勵志得又提不起興趣,所以大家就別來強求我介紹一些我沒有興趣的飯維的書籍了。

 

      亞金森的文字生氣勃勃,每一頁都鏗鏘有聲,觀察入微。

 

      在沒有接觸亞金森的作品前,肯定會對這類的描寫嗤之以鼻,把它視為廣告詞令,但當我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本書《沉默罪狀》之後,卻頗能認同。

 

       中文書名《沉默罪狀》實在翻得不太好更不傳神,或許翻成陳年懸案還比較貼切一些,原文書名Case Histories說明了本書的主軸,擔任偵探的主角傑克森‧布洛迪(Jackson Brodie),突然間一口氣接到了三項尋人任務,分別是三十四年前失蹤的妹妹、十年前殺害女兒的兇手,以及二十五年前所發生的妻子砍死丈夫後被帶走毫無音訊的孩子,三件早已被警方列為陳年懸案,失去妹妹的姐姐,找不到殺害自己女兒凶手的父親,找不到外甥女的殺夫凶手的妹妹,對他們而言,這都不只是封塵於檔案堆的資料而已,而是人生最難解開的謎團,甚至是自己生命中無法彌補的失落,這些已經被除了家人以外的世界給遺忘的亡者或失蹤者,有人是代表思念,但是有人則是代表怨念。 

 

       失蹤到底是失蹤,還是因為不願意面對過往而刻意躲藏?秘密到底是無解的疑惑還是被刻意隱瞞起來?

 

       既然是34、25與10前的懸案,既然連警察都無法偵破的案子,曾經擔任軍人警察、失婚和落魄的中年偵探(身分設定其實很老梗)布洛迪能破嗎?這不是本書閱讀的重點,就算讀者認為這是重點,為了不爆雷為了不影響讀者閱讀的樂趣,我不能不該也不想告訴你們。哈哈哈!

 

       重點在於作者的功力,凱特‧亞金森的文筆美不美?不美!凱特‧亞金森的鋪陳故事優不優?不優!(不優的原因下一段會告訴你)凱特‧亞金森說故事的魔力強不強?不強!可是凱特‧亞金森的文字很「直指人心」,很「一針見血」不拐彎抹角,透過幾個主配角對案情的回憶、對亡者(或失蹤者)的感情,很赤裸裸地把家人之間扭曲的愛恨情仇、把家人之間的黑暗面、把家人之間的無助感,完全用直白的文字呈現出來,描繪他們內心世界的狀態、想法、和舉止的細節,讓讀者讀到失去親人的迷惑、傷痛,以及未亡者放不下的不甘願。不兜圈子、也不過度鋪陳起承轉合,把家庭內的種種難以言語的痛和家人之間彼此的傷表現的一覽無遺。

 

換句話說,作者藉由摧毀大家對家庭的過度美好的虛假想像來重新定義家庭的關係。

 

       解開謎團絕非這幾個故事的核心,如果太執著於解謎的過程與邏輯性,本書並非一本好書,偵探訪談的過程好像有如神助,合理性有些牽強。若以閱讀故事的角度來看本書,本書也絕對不是首選,因為作者採用非線性敘事的方式,前因與後果有時候會倒置,往往先敘述後果再回推時間到前因的發生,時間順序也跳來跳去,讀者必須相當細心,而且人物出場數目也偏多,每個角色立體的程度差異太大。

 

       我相信對許多人而言,比較喜歡閱讀詠歎家庭與家人的美好關係互動的故事與書籍,但家人之間彼此之間到底互相藏了多少秘密?家人之間為了不傷害彼此之間的單純關係結構而埋藏了多少傷痛?百分百毫無保留的坦誠面對真的是家庭成員間的最佳相處方式嗎?

 

       這本書提出了許多大家不想碰觸的問題,也點出了大家不願意面對的「另一種解答」。

 

      文風鮮明勾畫出每一個角色,但也許對許多人而言,作者的文風恐怕無法接受,再加上情節發展並非直線而是隨機亂跳,所以我對本書的評價少了一顆星。

 

       即便如此,我還是滿心期待繼續閱讀另外兩本被引進台灣的Kate Atkinson的作品:《娥蘇拉的生生世世(原文書名:Life After Life)與《歡樂的神秘謀殺案(原文書名:One Good Turn: A Jolly Murder Mystery)

 

評: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