カフェブーケ天王寺ミオ店:舒芙蕾-甜點級品
舒芙蕾,是失敗率最高的法式甜品,製作舒芙蕾的過程相當煩瑣,打蛋泡與出爐的時間一旦沒有抓準,出爐的舒芙蕾會在短短幾十秒間迅速崩塌,即使是有名的大廚都不能保證一次就能烤出完美的舒芙蕾,唯有不斷的嚐試不斷地失敗
為了創作我不得不犧牲為了讀者去逛街
倘若美食評論家想要摧毀一家餐廳,他通常會點這道惡名昭彰的點心,因為舒芙蕾在成功和失敗之間沒有灰色地帶。完美的舒芙蕾十分難能可貴,總有點運氣的成分,這一點很像人生
對於攝影師更是一種挑戰,就算廚師端出完美的舒芙蕾,但其冷卻的速度相當快,一旦開始降溫,舒芙蕾的蓬鬆表面會開始塌陷(從出爐起大約5分鐘),拍攝舒芙蕾簡直可用和時間賽跑來形容其緊湊度,沒有什麼時間讓攝影師細心琢磨擺排。
店家蠻好認的
對於饕客而言,等待舒芙蕾的烘烤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品嚐舒芙蕾更要抓準剛出爐最好吃的時機,一刻都猶豫不得,千萬別在餐桌上分心談公事或裝模作樣固作貴婦優雅形象,舒芙蕾可是不等人的,在室溫下很容易冷卻塌陷,美味度至少會降低90%以上。
右邊是傳統舒芙蕾
門口櫥窗就有甜點名稱模型與標價
看清楚自己想吃什麼再進去
舒芙蕾鬆餅
不論在哪裡,很少主廚有意願(或有能力)提供這道甜點,少數提供舒芙蕾的店家,要不是得事先預約,否則就是限量供應,要不然便是基於成本考量只願意提供大份量的舒芙蕾(三到四人份)。如果說舒芙蕾是道折騰所有人的甜點,一點都不為過!但為何大家還是前仆後繼地擁抱它呢?
舒芙蕾的名稱源自法語Soufflé,意思是「蓬鬆地脹起來」,日文稱之『スフレ』。剛烤好的舒芙蕾,表面有很精細的酥脆感,裡面綿密有如布丁,柔和宛如棉絮,由於不添加麵粉、玉米粉與吉利丁(布丁果凍),僅以蛋白霜支撐,所以不容易成形,也因此增加了滑柔宛如布丁的口感,佐上糖霜、水果和蜂蜜,各種美妙滋味一起躍上舌尖。
我在大阪找到了一間隨時可以品嚐、無需預約、且提供單人份量的舒芙蕾的店家:「カフェブーケ天王寺ミオ店」,店名カフェブーケ是Kafe būke的意思,天王寺ミオ店則是天王寺Mio百貨公司,Mio百貨與天王寺車站共構,交通上十分便利。
飲料雖然不是這家店的重點,但也不錯喝
除了有各種口味的舒芙蕾以外,フレンチトースト(法式吐司)也是值得一嚐,這家店的做法類似鐵板燒,把土司、香蕉與鮮奶油放在烤得火燙的鐵板上,客人可以將蜂蜜或糖漿淋上去,糖漿遇熱宛如鐵板燒吱吱作響,順便把土司與香蕉烤熟,吃起來頗有樂趣。
當然,舒芙蕾完全是以綿密口感取勝,好吃歸好吃,卻沒有多少飽足感,スフレパンケーキ(舒芙蕾鬆餅)應該可以滿足食量大的男性饕客,最傳統的吃法是在鬆餅上擺上奶油,當然也可以淋上巧克力醬、蜂蜜、搭配冰淇淋、水果一起吃,口感介於鬆餅和舒芙蕾之間,吃起來類似戚風蛋糕。
スフレパンケーキ(舒芙蕾鬆餅)
有人說富一代懂吃、富二代懂穿、富三代懂美學,懂得品嚐甜點乃是富裕生活的終極體驗,否則為什麼世界上最好吃的甜點都源自法國、義大利、日本、瑞士這些富裕國家呢?精緻的甜點源自精緻的文化與農業、高超的烘培技術、與懂得品嚐的食客,在一趟又一趟的日本旅程中,品嚐甜點的快樂遠遠高於其他食物,所留下的回憶也較為深刻,能夠嚐到舒芙蕾這種嬌貴的甜點,稱得上是甜點品嚐的極致享受,為什麼呢?
原味舒芙蕾鬆餅
淋上蜂蜜
因為人們對於甜食的啟蒙多半源自童年記憶,但多數台灣人特別是三十歲以上的這一代,童年時期的台灣,應該很難品嚐到舒芙蕾,多半是國外旅行或近幾年才獲致舒芙蕾的初體驗,至少對我而言,舒芙蕾是全新的甜食味蕾經驗,也是不折不扣的「大人味」,追求沒有記憶包袱的美好新事物,不正是旅行的目的嗎?所以將甜點尤其是舒芙蕾視為人生最美的一道救贖,一點都不為過。
評:
美味:4.5顆星
店內氣氛:4顆星
排隊時間:約5-10分鐘
價位:
各種舒芙蕾 650-900日圓
舒芙蕾鬆餅 750-900日圓
法式鐵板土司750日圓
營業時間:11:00~22:00
定休日:無休
交通方式:
大阪天王寺Mio百貨本館10F,Mio百貨與天王寺站共構。天王寺站一共有JR環狀線、JR關西空港線、JR阪和線、地鐵御堂筋線、地鐵谷町線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