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突然下起磅礡大雨,我不會走進這家位於鐮倉若宮大道的豊島屋,要不是為了躲雨只好耐著性子慢慢品嘗和菓子,我應該會和多數人一樣,對和菓子有著根深蒂固的「甜死人不償命」的偏見。
豊島屋本店位於鐮倉的若宮大道,整棟店鋪為純白顯目建物,鐮倉最富盛名的伴手禮-鳩サブレー(鴿子餅)正是這家豊島屋製造販售的,豊島屋除了本店之外,鐮倉橫濱乃至於東京都有一些分店,所以豊島屋鴿子餅在台灣旅客之間也相當有名,是將小麥粉、雞蛋、鮮奶油和砂糖混製並燒烤出來的一種烤餅,只是外型作成鴿子形狀而因此命名為鴿子餅。
至於鴿子餅的滋味?也許可以用香味再加一級的可口奶滋來形容,且保存期限比較長,可以當成伴手禮。
和菓子絕對是日本飲食文化中的精髓,近年來慢慢學著品嘗和菓子,我深深地被和菓子所吸引,吸引到一個沉浸於色香味乃至四季、美學的飲食天地。
和菓子大致分成三種:乾菓子(含水量20%以下)、含水量40%以上為生菓子,介於中間為半生菓子(例如:最中),干菓子其實已經接近餅乾,含水量越高得和菓子口感越細緻,然而保存期限也越短,通常生菓子或半生菓子只有一到三天不等,正因為保存期間很短,所以外國觀光客到日本比較不會想要去購買或品嘗,因為絕大多數觀光客把和菓子定義為「伴手禮」,一旦看到保存期限只有24-48小時當然會敬而遠之,轉而選購含水量低、保存期間比較長的「饅頭類」甜點或乾菓子,想也知道,含水量越低的甜點,甜份當然會越高。
所以,並非大部分的和菓子都是甜死人不償命,而是我們觀光客的消費習慣讓自己買到甜度比較高的和菓子。
其實要辨識什麼是生菓子相當簡單,生菓子的色彩相當鮮豔,外型相當美觀,且和菓子店都會將招牌的生菓子擺設在亮眼的櫥窗內,因為以日本人的觀點,生菓子的優劣攸關一家甜點店的信譽用心。
比生菓子含水量更高的稱之為「上生菓子」,顧名思義,「上生菓子」是更高級的生菓子,是每家甜點店招牌中的招牌,如果到了和菓子甜點店看到琳琅滿目的甜點而不知如何下手時,直接挑選店家的「上生菓子」應該就不會碰到地雷。和菓子沒有固定名稱,每家菓子店各自有各自的名稱,高級一點的店家會根據一年四季甚至節氣,推出不一樣的季節生菓子。
品嚐和菓子的竅門不在名稱,通常和菓子的除了麵粉、糖、水分、米等共同基本原料外,分成三大部分:外皮、內餡和形狀。
外皮:多半是麻糬皮,或求肥皮(一種很薄很軟的麻糬,台灣常見的雪莓娘便是用求肥皮當作外皮),或是用葛粉作外皮(完全透明)或者沒有外皮(羊羹)。
內餡:多半是紅豆餡,但我也經常吃到白豆餡、梅豆餡、紅豆餡、黑豆沙餡、地瓜餡甚至巧克力、奶油等內餡。
外型:這可是和菓子最饒富變化的部分,日本的和菓子的外觀顏色或造型可說是把美學精神發揮到極致,不論是山水、花草、地方特產、季節都可以將之精神融入和菓子的外型上,比方豊島屋在夏季時就會推出鐮倉名花-紫陽花造型的和菓子,有些頂尖名店所推出了和菓子的外觀造型簡直到了藝術的層次。
她的生菓子種類相當多,每個月會根據季節的花卉、水果的產季或時令而製作許多不同的生菓子,如初夏六月的桃佳人果凍、紫陽花、青梅、若潮、ばら(玫瑰)等。
桃佳人果凍
品嘗和菓子是種色香味與美學的饗宴,慢慢欣賞把玩,店家會根據和菓子的主題在外皮調配出花香或果香,先小口咬一下外皮,別一口吞下去。
紫陽花
除了生菓子與鴿子餅以外,豊島屋本店的二樓「鳩巢」陳念館,陳列了許多鴿子造型的收藏藝品,如鴿子造型的陶瓷製品、玩具,鴿子圖案的圖畫、書籍,可見這家店的老闆絕對是位「鴿子控」,店鋪的外觀招牌、販賣的餅乾和菓子、收藏的藝品....都和鴿子有關。
二樓鴿子文物館的鴿子陶器
為什麼大家會對和菓子產生「過甜」的印象呢?那應該是所謂自我意識的框架,由自己的經驗去體驗陌生事物,譬如技術或研發人員總是會認為行銷業務人物虛華不實,跑業務的總會認為工廠或研發的人腦筋死板,行銷人員總是認定會計財務人員只會斤斤計較,這些刻板印象完全是礙於自身的經驗框架,如果在職場上打算晉升到高階主管或自行創業,鐵定要打破自己的經驗框架用心去體會別的領域,一如品嘗和菓子,找到對的甜點打開味蕾的框架,色香味的和菓子美學桃花源世界立刻豁然開朗。
鐮倉的逛街只有兩條路,一是小町通,二是若宮大道,通常走出車站會先走小町通到八藩宮,然後回程再循著若宮大道走回車站,豐島屋本店位在若宮大道上,相當顯目好尋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