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  : 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


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
 


        作者:艾倫.魯佩爾.雪爾

        對於一個經濟系畢業且服膺於由供給需求所架構出來的理性經濟世界的我,近幾年總是不斷的質疑多年以來所相信以及所學到的那套書本的理論,如價格理論、破壞性創造、供需彈性、甚至生產與國貿的比較利益…等等,多年來我始終擺盪於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巨大誤差,當然,不是身處於象牙塔世界的我很清楚瞭解這世界的經濟行為的運轉不只不完美、與理論不符,甚至還違背了一些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真理的法則,這些我都了然於胸,但是就是不知其所以然,簡單的說,自己近十多年來親眼目睹古老經濟秩序的崩潰,但卻沒有系統地整理出頭緒,恰好,閱讀了這本書之後,作者艾倫.魯佩爾.雪爾幫大家整理了許多關於經濟運轉謬誤的實務。 

        閱讀這本書之後,雖然談不上耳目一新,但卻可讓讀者重新地思考並架構現代商業行為下,尤其是個體經濟學下的價格思考模型;特別是全球化時代來臨後,低價商品、低價策略到底能否真的能夠帶來美好的生活。

        本書的前兩章陳述了過去百年來,人類不斷追求「低成本」、「低物價」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的進程,以及一些知名企業在低價策略中掘起與隕歿的故事,這兩章的內文的重點就從「COST DOWN」的歷史演變進而經應低價大量折扣的消費模式,進而創造二十世紀以來美國乃至於全世界的商業與消費主流價值:「大量消費」。然而,正因為「大量消費」這個不歸路的經濟運轉宿命,所以演變成「資源浪費」、「低價奴工」與「品質下降」等三大副作用,只是這些副作用到了今天,簡直是經濟體的致命要素、金融風暴形成之溫床。

        第3章「折扣擾亂購物者的心緒」與「暢貨中心的招術」這兩篇文章,讀起來深得我心,因為文中拆解了現代一些折扣商店與大賣場所用的一些「欺瞞招術」,相信讀者閱讀之後一定會對自己過去被那些商人騙得團團轉感到憤怒,

        只是。 這讓我想到自己一位很懂得買房者心理的房屋投資客朋友,一般人都不喜歡買投資客手上的房屋,因為一般認為投資客會花點小錢故意裝潢惪得美侖美渙,目的不是想要用外觀誘惑購屋者不然就是藉裝潢掩蓋房屋裡頭某些致命缺點,然而我這位朋友故意反其道而行,他故意把房子裝潢成略為老舊的模樣(事實上有那些復古漆加上故意抹點污垢),讓看屋者認為這不是一間投資客轉手多次的拉皮屋,夠狠吧!

        其實銷售的技巧就是讓消費者「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兩章正是陳述那些賣場操弄心理學、視覺盲點、賣場情境、公關話術和折扣的數學陷阱讓你我掉進「過度消費」的行為。

         第5章「減價熱潮抹煞了創造力」與第6章「為低價犧牲工匠精神」開啟了這本書所要批評的主要內容,作者認為為了維持「大量消費」就必須維持低價策略,為了維持低價就必須降低生產因素,而第一個被犧牲的生產因素就是「工資」與「創新」,為了降低工資所以必須將工廠移到薪資便宜的國家,連帶的,為了降低其他成本,如環保、智慧財、水電等等,將生產不斷地移到更便宜的國家乃變成「大量消費」的必要之惡,但也因為如此,跨國大企業不再追求高品質,不再追求耐用的商品,因為耐用的商品意味著過低的汰換率。

        第6章是本書第一個精華,時間不多且對個經具有一定瞭解的讀者可以先翻開第6章,因為這章提到了一家企業:「IKEA」,這家耳熟能詳的北歐傢俱製造商,作者徹底的把IKEA的底翻了開來,讀過本章之後,一定會對自己過去被這家公司所長期洗腦而感到憤怒,原來IKEA的骨子裡只不過是一家把自己包裝的美輪美奐但卻敗絮其中的狼藉企業呢,關於作者如何掀開IKEA的真實面貌,當然就請自行閱讀本書了。

        第7章「追求折扣的代價」應該是作者的中心理念吧,許多人誤以為低價品是對抗通膨的最佳利器,但作者顯然不認同這種說法,他認為低價的商品除了剝奪了美國人的工作(近年來美國失業率從上一世紀的3%、到幾年前的5%、到現在的10%似乎可以支持這種說法)、降低消費品質之外,作者更舉出大量例子證明:當許多低價商品不斷被製造後,卻有更多必須支付的必須品的漲幅卻比那些低價品的跌幅還要大,人們可以少買甚至不買低價的T恤、便宜的冷凍蝦或1.99美元的粗糙中國製造的玩具,卻無法不支付日亦高漲的健保醫療支出、個人稅、汽油與教育費用。

        而且作者更指證例例地說:「低價折扣只對大型量販店和製造商有利,美國消費大眾所遭受的苦果其實比便宜的折扣來得大!」 

        第9章「中國,這雙面巨龍」提到低價經濟當然得提到中國因素,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於台灣讀者而言應該都屬於基本常識,譬如中國的血汗工廠、黑心商品、山寨文化等等,但是閱讀這篇文章可以從美國西方普遍的觀點,去鳥瞰中國的低價製造所帶給美國人的感受。

        第9章與第10章「不作低價的奴隸」相呼應,作者持續就中國製造的低價威脅去做進一步論述,作者在本章一開始用熊彼德的「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創新經營理論來支撐作者的理想經濟體系,但是作者擔心中國這種低價破壞並沒有帶給美國企業任何創新,美國企業委託中國大量製造低價商品,破壞了原有的經營機制卻沒有帶給這些企業附加價值,只是把美國勞工的高成本之大部份剝奪給這些企業(含委託與被委託的廠商),小部份剝奪給來自農村的中國勞工罷了。 

        可惜的是,作者並沒有提出比較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雖然在第10章提出了一家華格曼超市的成功範例,但就我個人的想法,那實在是過於接近烏托邦的境界,而且說不定華格曼超市不過又是一家公關工作相當澈底的公司罷了(如IKEA)。
 
        看了這本書,可以增加一些見聞並因此整理出一些邏輯思考的能力,不過本書的篇幅比較長,有一些敘述的確比較枯燥,有些例子的時代比較久遠,所以這本書不算是一本易讀的書,不過我相信以一個具有大學畢業程度的讀者,稍微耐下性子應該都可以讀完本書,或至少可以從這本書當中瞭解到現代商品經濟的流程與全貌。

         評:五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