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昭和台灣中學生的大旅行

        話說1895年清朝與日本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失敗,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下關馬關條約。很奇特的處份的地方是與此次戰爭毫無關係的清帝國邊陲—台灣。也許不能說很意外,畢竟這個帝國國境之東,當初是清聖祖可是在很為難的情況下,勉強開始統治。總之,從大清帝國被轉賣給大日本帝國的台灣,變成了國境之南,太陽以西之地,日本統治下,一座座現代小學逐漸取代了私塾,然後,就有唱歌課、遠足、戶外教學、運動會、畢業典禮….等等,畢業之前,不是還有畢業旅行嗎。

       對!對!對!,本篇文章不是要講古,呃~~或者說,是要講有點古的現代畢業旅行。因為畢業季到了嘛,看看七、八十年阿公阿媽們的青澀年華時期怎樣玩日本吧。

        先把七、八十年怎樣到日本,交通情況稍微介紹一下吧。

        首先,我們現在出國旅行,通常一定要到機場報到,廢話,不搭飛機怎麼出國,這應該是生活在台灣的「常識」。不過,各位想過台灣飛機載客的歷史嗎?飛機正式往反台灣—日本之間載客,大約在1935年。1937年台日定期飛機已經開始,往返日本,以及台灣島內航空有一週三次,大約這時松山機場興建完成,少數企業家已經開始搭機赴日。

       不過,那時飛機不像我們現在主要是在兩個城市定點飛航。例如1936年一張飛機運行表登載的航班,是週一、三、六日早上5:20從台北飛,9:00到那霸,到那霸的人客下車,後9:30再起飛,下午1點到福岡,下了福岡的人客人2:20再起飛,4點到大阪,停一個鐘頭後再飛往東京,7點10分到東京。不過,搭飛機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啦。台北—那霸50元,台北—福岡110元,台北—大阪140元,台北—東京165元。

        當時出國的交通工具,是以輪船為主。

        通常台灣北部是從基隆出發,抵門司港及下關。和坐飛機一樣(或者應該說,飛機是因為船運發展延續下來的)分艙等,1934年從基隆到下關一等艙55元,二等艙37元,和室二等艙28,三等艙18元。這樣推算起來,我們的阿公阿嬤們應該是坐三等艙吧。

1924年10月26-11月18日(共26天,船期四天三夜)
26日 台北出發,午後搭船
27.28 往日本船程中
29日 抵門司港,下關登陸後訪赤間宮、安德天皇陵、春帆樓
(之後應該是搭船)
30日 自神戶登陸,訪湊川神社、川崎造船所,之後抵大阪車站
31日 造幣局、大阪城
1日 東洋紡績三軒屋工場、今宮職工學校
2日 市民博物館、天王寺,午後抵奈良
3日 訪奈良古蹟
4日 訪大神宮內外宮、徵古館、二見浦,移動往名古屋
5日 訪熱田神宮、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日本陶器製造所,往東京移動
6日 抵東京,宮城〈皇居〉、靖國神社
7日 明治神宮、博物館
8日 岳泉寺、〈東京〉芝浦製作所
9日 抵日光,參觀日光週遭
10日 參觀東京各地
11日 抵京都,桃山御陵、乃木神社
12日 往東山方面,帝室博物館、北野天神、御所
13日 金閣寺、嵐山 (移動往廣島方面)
14日 抵宮島,嚴島神社
15日 抵門司 戶、製鐵所
16-17日 搭船回台
18日抵基隆,上午8:30回到台北

------------ 過了15年,上面旅行者的孩子上中學之後 ------

1939年7月7日~28日
7. 台北→基隆,搭船赴日
8日 往日本船中 船期三天兩夜
9日 抵下關宮島,巖島神社
10日 從嚴島移動(宮島)到大阪
11日 大阪:造幣局 工業研究所 工業獎勵館 大阪朝日新聞社 道頓堀
12日 大阪:大阪城 天王寺公園 市民博物館 新世界 心齋橋
13日 京都:桃山御陵 乃木神社 平安神宮 金閣寺 三十三間堂 知恩院
14日 京都:比叡山 琵琶湖方面
宇治 : 宇治平等院
15日 京都 奈良 :橿原神宮 法隆寺
16日 奈良:東大寺福興寺 大佛 春日神社 若草山
17日 二見浦 名古屋:內宮、外宮、徵古館、二見浦
18日 名古屋 大船:名古屋、熱田神宮
19日 江之島 鐮倉 橫須賀: 長谷觀音、大佛、東京
20日 東京:京城、靖國神社、泉岳寺、上野公園、淺草公園
21日 東京:帝室博物館、照明學校、花王石鹼
22日 日光:東照宮、中禪寺湖、華嚴瀧
23日 從日光移動到上野:東京市內參觀
24日 東京:東京市內參觀
25日 神戶:湊川神社、川崎造船廠、須磨海水浴場
26日 下關:安德帝御陵、赤間宮、乃木神社、春帆樓
27~28日 門司→基隆→台北

        大致上行程雖然稍有變化,不過變化不大呢。連有些參觀的工廠都沒變,可能因為這些工廠—如川崎造船廠,不僅活過幾次經濟危機,還更強大了呢。不過船程縮短了一天,所以可以安排的更景點應該又多了一些,另外大概就是日本國內鐵道會有更發達的情況,至少1924年那趟行程,到神戶是從門司港走海路,由神戶港進。15年後從東京到神戶好像是陸路了。

        大抵上這些行程有幾種類型:

        (一)古蹟名所,奈良、京都和宇治一些一級景點,大都入選了,像東大寺、春日大社、金閣寺、京都御院、皇居、淺草公園、明治神宮、東照宮等等,這些景點目前仍是我們去日本必去的呀。

       (二)日本歷史、神道、武士道相關設施:像幾位天皇的陵寢,如赤間宮是第81代天皇安德天皇的陵寢,桃山陵是明治天皇的陵寢。湊川神社是拜有武士道先驅的楠木正成。或者現在經常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看到這裡還請大家放輕鬆,當時是二戰前,所以有爭議的一些人還沒死,所以…,當時大概就像國中小學畢旅會去看忠烈祠一樣的意思吧。

      (三)台灣歷史相關的古蹟:春帆樓、乃木神社,乃木希典是台灣第三代總督,不過他在日本也算有名,但是日本中學生旅行也許還是會把乃木神社放到選單,但是一定不會去參關春帆樓了,春帆樓有個日清講和紀念館,把當年李鴻章、伊藤博文等人簽約時坐的椅子、桌子都擺出來,現在連台灣團都不會去呢。

      (四)所學專業的參訪:因為這所學校是工業類學校,所以川崎造船廠、製鐵場、照明學校、花王石鹼等各種現代工廠參觀。

      (五)現代化設施:朝日新聞社、造幣局、市民博物館、須磨海水浴場、東京市內搭電車、逛百貨公司、看看晚上東京都市夜景等等活動。我們現在除了賞櫻季,應該不會有人安排去造幣局,除非記者實習,否則不會安排去朝日新聞社。不過,東京市區見學—就是逛街瞎拼倒是一定要的啦。

        和現在差別最大的,大概就是最遠「只到」日光,東北地區與北海道都沒有入列,不過將近一個月的大旅行(我實在不喜歡有些人用『壯遊』這詞,一整個中國式浮誇之感呀),真是過癮吶。

       總之,在現在畢業季還有大家在準備暑假旅行安排,就估且看看這七八十年前—大正昭和年代的日本之旅,想懷舊一番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