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勝:景碩:
景碩在94年7月除權前曾經拉高到85.5元,除完權後卻如洩氣的皮球,一路跌到8月底九月初的62元,在此刻的景碩投資人如果是除權前高檔買進的話,你大概整整套牢了一個半月,在當時你能看到的只有94/1Q跟以前的財報,來看93/4Q:營收11億,較上季衰退6﹪,稅前淨利1.53億較上季衰退51﹪;94/1Q營收10.64億,較上季衰退3.1﹪,稅前淨利2.57億較上季成長68﹪;兩季的成長衰退互現,問題點在於93/4Q為何會有淨利衰退呢?
回到損益表去觀測到,原來有匯兌損失與資產減損,我從來不會去看匯兌損失這個科目,因為那不是電子業的本業,台幣匯率幾年來在央行的嚴控之下,31.5-33.5也似乎變成常態,帳上的匯兌損失只要等美元走強就可以回沖,至於資產評價損失倒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但是最起碼在當時可以看到94/2Q的淨利成長高過營收成長;接著去看營運的利潤表現,94/1Q的毛利率33﹪、營業利益率23.6﹪、稅前淨利率24.1﹪都較去年同期與上一季還要好;現金流量表當中的來自營運資金也是季季正數,看起來令人舒服,看到這些大概可以對該公司的過去表現的進步性與穩定度會鬆了一口氣,下一個問題點就是當時94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的營收狀況,
景碩從94年4月開始連續營收創新高,在94年第一季的一陣營收的亂流後又恢復營收年增率慢慢攀升的過程,94年9月初當股價殺到低檔的當時,九月份的營收公佈又創新高,且年增率22.7﹪為八個月來的最佳表現;以這家景碩當時的情況,股價的下滑可能是肇因於大盤的非經濟因素與除權前拉升過快所致,在營收與經營績效逐步成長的情況下,即使股價的短期(一個半月)的下滑,其實是不用擔心的,就算你膽小如鼠好了,以當時的表現應該可以讓你等到第三季營收與季報公佈後再來判定是否要出脫也不遲;
後來到了94年10月中旬公佈季報,稅前淨利再度拉升到5.2億較第二季成長27﹪、季營收較第二季拉升22﹪,很明顯的擺脫掉成長的極限,毛利率也跳升到35.6﹪、淨利率跳升到29﹪..再創歷史新高水準,抱股到這個時候大概已經進入順途,祇等未來總體面的過熱賣出訊號而已了;而如果你當時在94/8-9月之際因為對基本面的不熟悉或其他因素而去做停損的動作,你很可能會賣在75-80的解套區而無法去享受景碩後來的主升段(從75元漲到120元)。
key:一次性的財務損失如匯兌,或是優良集團(如本例的華碩)所提列的資產評價損失,無損於其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局面,只要營收年增率能迅速回升到月月增長的狀態,或者淨利成長大過營收成長的模式又重回報表上面,短暫的下跌其實是不用擔憂的,繼續抱到總體指標過熱或財報上面顯示出「成長的極限」後再行出脫都還措措有餘。
第三敗:勝華:
勝華是一家小尺寸面板業的龍頭,於93-94年當中走了一段長多,吸引到許多法人的買盤進駐,一度成為媒體上面爭相報導的績優族群;我把場景拉到95年2月的時空,當時勝華從一月份的59.5元下滑到二月下旬的44.75元,跌幅將近25﹪,隨後展開一段短期的反彈到三月初的51元,該停損該續抱?
先來看看當時勝華的營收數字,勝華的合併營收從92年底就一路攀高,每個月以極為穩定的成長率向上跑,所以就造就93年到94年的長多走勢,不過在94年11月發生了第一個警訊,94/11合併營收為47.93億(93/7-10月的合併營收分別是48.2、52.3、54.2、54.6),不尋常的營收衰退,再多看兩個月好了:94/12為30.06億,創下93/8月以來的最低紀錄,95/1為25.7億,更是衰退到離譜的地步,25億的合併營收幾乎跟93/7月相當,而93/7月的股價是30元,95年1月的股價是55-58元,隨便看也知道其極為不合理的地步;
或許當時會想,也許該公司是將不賺錢的訂單給甩掉,或許有可能營收衰退但是淨利提高(95年2月時我真的聽過這樣的鬼話!),不用爭辯去看財務比率就知道,勝華的稅前淨利率在93年4Q創下13.85﹪以後,可說是逐季下降(94年1-3Q為13.7﹪、11.3﹪、9.8﹪),每股盈餘可以維持在每季1.6-1.8元的主因是營收不斷的上揚,也就是說勝華從93年第四季以後,他的產品售價就不斷的被擠壓,而勝華是以大量的接單成長來維持淨利的來源,這樣做無可厚非,就如同華碩鴻海廣達的做法般,營收的成長只要能夠維持,不要去碰到成長極限的話,稅前淨利還是可以維持一定水準;但是勝華既然是用這種營運模式的話,就必須緊盯其營收的成長動能,一點點的衰退甚至成長速度變緩可能都會對股票評價造成不利的影響,更何況營收是大幅衰退到成長初期的水準,股價會大幅下跌到起漲區也不足為奇,
台灣股票市場可愛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不會去看這種財務面的警訊,即使如此重大的營運警訊出現,95年1-2月之間竟然還有59.5元的天價可以從容賣出,就算短線白痴的總幹事都可以賣在50元停損停利出場;如果你想繼續凹下去,95/3/13公佈合併三月營收27.8億,又更進一步的衰退,當天你還可以賣在47.5-48塊錢之間呢?
財報與營收的證據如此充分,若不懂賣出的話就別來股市了;就如同進去賭場發現莊家詐賭作弊後,你竟然還願意繼續下注,就怪不了別人。 勝華後來95/1Q與95/2Q的稅前盈餘果真如年初的營收警訊,呈現出年衰退41﹪與80﹪的慘澹成績單,股價也從年初的將近60元跌到26.5元,加計權息後剛好腰斬。
key:一家公司上漲的力道若是來自成長,也就是所謂的成長投資法的選股法則,其營收一但出現衰退或是兩三個月的衰退,而經營績效又因為激烈競爭無法提昇的話,接下的公佈的財務報表將會讓你shock,股價的修正亦然。
景碩在94年7月除權前曾經拉高到85.5元,除完權後卻如洩氣的皮球,一路跌到8月底九月初的62元,在此刻的景碩投資人如果是除權前高檔買進的話,你大概整整套牢了一個半月,在當時你能看到的只有94/1Q跟以前的財報,來看93/4Q:營收11億,較上季衰退6﹪,稅前淨利1.53億較上季衰退51﹪;94/1Q營收10.64億,較上季衰退3.1﹪,稅前淨利2.57億較上季成長68﹪;兩季的成長衰退互現,問題點在於93/4Q為何會有淨利衰退呢?
回到損益表去觀測到,原來有匯兌損失與資產減損,我從來不會去看匯兌損失這個科目,因為那不是電子業的本業,台幣匯率幾年來在央行的嚴控之下,31.5-33.5也似乎變成常態,帳上的匯兌損失只要等美元走強就可以回沖,至於資產評價損失倒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但是最起碼在當時可以看到94/2Q的淨利成長高過營收成長;接著去看營運的利潤表現,94/1Q的毛利率33﹪、營業利益率23.6﹪、稅前淨利率24.1﹪都較去年同期與上一季還要好;現金流量表當中的來自營運資金也是季季正數,看起來令人舒服,看到這些大概可以對該公司的過去表現的進步性與穩定度會鬆了一口氣,下一個問題點就是當時94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的營收狀況,
景碩從94年4月開始連續營收創新高,在94年第一季的一陣營收的亂流後又恢復營收年增率慢慢攀升的過程,94年9月初當股價殺到低檔的當時,九月份的營收公佈又創新高,且年增率22.7﹪為八個月來的最佳表現;以這家景碩當時的情況,股價的下滑可能是肇因於大盤的非經濟因素與除權前拉升過快所致,在營收與經營績效逐步成長的情況下,即使股價的短期(一個半月)的下滑,其實是不用擔心的,就算你膽小如鼠好了,以當時的表現應該可以讓你等到第三季營收與季報公佈後再來判定是否要出脫也不遲;
後來到了94年10月中旬公佈季報,稅前淨利再度拉升到5.2億較第二季成長27﹪、季營收較第二季拉升22﹪,很明顯的擺脫掉成長的極限,毛利率也跳升到35.6﹪、淨利率跳升到29﹪..再創歷史新高水準,抱股到這個時候大概已經進入順途,祇等未來總體面的過熱賣出訊號而已了;而如果你當時在94/8-9月之際因為對基本面的不熟悉或其他因素而去做停損的動作,你很可能會賣在75-80的解套區而無法去享受景碩後來的主升段(從75元漲到120元)。
key:一次性的財務損失如匯兌,或是優良集團(如本例的華碩)所提列的資產評價損失,無損於其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局面,只要營收年增率能迅速回升到月月增長的狀態,或者淨利成長大過營收成長的模式又重回報表上面,短暫的下跌其實是不用擔憂的,繼續抱到總體指標過熱或財報上面顯示出「成長的極限」後再行出脫都還措措有餘。
第三敗:勝華:
勝華是一家小尺寸面板業的龍頭,於93-94年當中走了一段長多,吸引到許多法人的買盤進駐,一度成為媒體上面爭相報導的績優族群;我把場景拉到95年2月的時空,當時勝華從一月份的59.5元下滑到二月下旬的44.75元,跌幅將近25﹪,隨後展開一段短期的反彈到三月初的51元,該停損該續抱?
先來看看當時勝華的營收數字,勝華的合併營收從92年底就一路攀高,每個月以極為穩定的成長率向上跑,所以就造就93年到94年的長多走勢,不過在94年11月發生了第一個警訊,94/11合併營收為47.93億(93/7-10月的合併營收分別是48.2、52.3、54.2、54.6),不尋常的營收衰退,再多看兩個月好了:94/12為30.06億,創下93/8月以來的最低紀錄,95/1為25.7億,更是衰退到離譜的地步,25億的合併營收幾乎跟93/7月相當,而93/7月的股價是30元,95年1月的股價是55-58元,隨便看也知道其極為不合理的地步;
或許當時會想,也許該公司是將不賺錢的訂單給甩掉,或許有可能營收衰退但是淨利提高(95年2月時我真的聽過這樣的鬼話!),不用爭辯去看財務比率就知道,勝華的稅前淨利率在93年4Q創下13.85﹪以後,可說是逐季下降(94年1-3Q為13.7﹪、11.3﹪、9.8﹪),每股盈餘可以維持在每季1.6-1.8元的主因是營收不斷的上揚,也就是說勝華從93年第四季以後,他的產品售價就不斷的被擠壓,而勝華是以大量的接單成長來維持淨利的來源,這樣做無可厚非,就如同華碩鴻海廣達的做法般,營收的成長只要能夠維持,不要去碰到成長極限的話,稅前淨利還是可以維持一定水準;但是勝華既然是用這種營運模式的話,就必須緊盯其營收的成長動能,一點點的衰退甚至成長速度變緩可能都會對股票評價造成不利的影響,更何況營收是大幅衰退到成長初期的水準,股價會大幅下跌到起漲區也不足為奇,
台灣股票市場可愛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不會去看這種財務面的警訊,即使如此重大的營運警訊出現,95年1-2月之間竟然還有59.5元的天價可以從容賣出,就算短線白痴的總幹事都可以賣在50元停損停利出場;如果你想繼續凹下去,95/3/13公佈合併三月營收27.8億,又更進一步的衰退,當天你還可以賣在47.5-48塊錢之間呢?
財報與營收的證據如此充分,若不懂賣出的話就別來股市了;就如同進去賭場發現莊家詐賭作弊後,你竟然還願意繼續下注,就怪不了別人。 勝華後來95/1Q與95/2Q的稅前盈餘果真如年初的營收警訊,呈現出年衰退41﹪與80﹪的慘澹成績單,股價也從年初的將近60元跌到26.5元,加計權息後剛好腰斬。
key:一家公司上漲的力道若是來自成長,也就是所謂的成長投資法的選股法則,其營收一但出現衰退或是兩三個月的衰退,而經營績效又因為激烈競爭無法提昇的話,接下的公佈的財務報表將會讓你shock,股價的修正亦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