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日前(11/16,11/18)在總大這裏投了二篇以「台股21年來的一個有趣的統計」的文章,該文係以大盤為統計基礎,歸納這21年來,台股大盤每月上漲天數之比率,並驗證所作之進出場點位之假設,文末「觀察心得」曾提及「不會選股,就依此則買台灣50也可以。」。某好友曾詢及:「台灣50也是有同樣的表現嗎?還是得自己重新跑跑看?參數70%,50%會不會不一樣?因為台灣50是從2003年以後才有的,會不會資料不足呀??」,故補po本文以資回應。

二、臺灣50指數簡介:
        (一)台灣證交所為了活絡市場,健全金融體系並考量到避險者的需求,一直希望編制一個簡單又具有代表性的指數,於是在去年十月和英國富時公司合作編制全新的「臺灣50指數」,以取代慣用的加權股價指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全球成功的金融市場都是這樣做的,一個好的指數應該要能反映市場的主要波動情況,又沒有太多交易量不足、不具代表性的成分股。為最能代表台灣股市的50檔個股。證交所每季都會依照計算標準來調整成分股,以貼近市場。
        (二)篩選標準:
1.市值:選取總市值(公眾流通量調整前)最大之前50 家公司,成分股數目固定為50支,並公布5支總市值排名最高的非成分股,作為候補名單。
2.公眾流通量(Free Float):公眾流通量低於5%者,不具成分股之資格。
3. 流動性檢驗:過去十二個月中,必須至少有十個月,其每個月股票週轉率(依據調整公眾流通量後之發行股數計算)高於1%。現有成分股過去十二個月中,必須至少有八個月,其每個月股票週轉率(依據調整公眾流通量後之發行股數計算)高於1%,否則將被刪除。
        (二)證交所挑選出的50檔個股中,包括了電子、金融保險、塑膠、紡織及其他產業等,為了精確掌握市場脈動,這些成分股並不是永久的,證交所每季都會依照計算標準來調整成分股,以貼近市場。在剔除了其它數百多支個股之後,臺灣50指數不但沒有喪失它的重要性,更充分達到去蕪存菁的效果,這些個股不僅佔了台灣股市市值的7成,和加權指數的連動關係係數更高。
        (三)以下為目前臺灣50指數之成份股





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wse.com.tw/ch/trading/indices/twco/tai50i.php 、奇摩知識+

三、統計結果:經下載比較2002年7月4日迄今(2008年11月21日),大盤與臺灣50指數每天之收盤點數,計算其漲跌幅並加以統計,發現二者每天之漲跌不同向者(一漲一跌),計有56次。啥!不是說二者相關性很高,為何仍有56天會漲跌不同向?哦!原來都是收盤收在平盤附近,一者小漲,另一小跌造成的。這56次不同向,其漲跌差值只有2次達1%,可謂是「微乎其微」(雙胞胎再像,也會不一樣)。至於這5年多共1589個交易日中,二者漲跌幅相差超過1%以上者,則僅有以下12次:(如下表)
(一)漲跌反向56次:





(二)漲跌幅相差超過1%以上:12次


以1589個交易日中,僅12次漲跌幅相差達1%(占0.76%),在99%以上的交易日,大盤與臺灣50指數均相當接近,故我們可以證實,二者之漲跌相關性的確很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