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案例算不算是掏空? 是也不是。掏空應該意旨多數的錢落入私人口袋,但金融弊案中,被蒸發的錢往往在股價的暴漲暴跌中失去最多,被詐欺的僅僅佔了一小部份。不過高階主管日夜笙歌了數年,在名利場起伏,是金融圈這浮華世界的一隅,光亮橘子外表內不堪的破絮真實。
皇統光碟成立1988年,創辦人是李皇葵 (號稱「九命怪貓」,很諷刺吧,命都是騙來的)。皇統最早是經營幼教軟體及光碟市場起家,後來代理電影版權片,曾經營通路門市,還曾進軍遊戲市場,營運項目琳瑯滿目。1999年11月搭著網路狂潮上櫃、2001年9月轉上市(由此可知上市審查制度的破網蠻大的,無法防弊),股價最高時達到168元,是當時的軟體股王,風光一時。2002年在按營收排名之全台500大公司中排名314名,每股稅後盈餘(EPS)更是排名高達60名,可惜這是曇花一現的高峰,假營收與明盈實虧所堆出來的假象。
皇統的詐騙手法相當常見,在2001-2004年間,以虛設行號方式膨脹營業額達37億元,讓這三年營收由NT$23.8億元增至60億元。好聽的解釋是受到產業基本面經營艱困衝擊,為了維持企業生存,避免發生銀行縮減銀根,一念之差之過。實際的理由就是不願承認失敗,把個人錯誤經營的風險,讓全體股東來承擔。這不是少數案例,每每在景氣下滑的蕭條中,許多小的造假就會被放大,成為一件件教科書中的案例。
在企業經營上,報章雜誌都傾向站在天平的兩端來報導。一邊大肆報導營運成果有多好,私心自用的企圖在股票市場大撈一筆。另一邊卻落井下石,厚顏抨擊這些被揭開假面具的企業有多喪盡天良。卻不曾想到過,在過往的歲月中,這些企業也一度是他們筆下光鮮亮麗的成長股。這就是媒體,報喜又報憂,忘了曾經的過錯。
其實皇統也不是一無可取的企業,曾經在電腦輔助教學(CAI)市場稱霸,在中小學教學軟體採購市場無往不利,一度囊括CAI市場近6成市佔率,這是對的經營,對台灣的教育也曾貢獻出心力。可是,有多少企業願意接受市場變遷的考驗,坦然的守住既有利基而不胡亂擴張? 這是經營者最大的考驗。連巴菲特的伯克夏紡織都曾是個錯誤,至少股神最後坦然的接受失敗,將企業轉型成控股公司,而不是逆勢而為做多角化的擴張,病急亂投醫的加速病發,最後告終。
值得一提的是,皇統在台灣風光時,也曾搭上中國熱潮 (早期的中概股呢)。早在1996年就前往中國投資,並建立了台灣及杭州軟體發包衛星體系,算是軟體業者前往中國投資的先行者。還曾經有句宣傳口號:「中國有兩個首都,一個北京一個台北。」 哈! 忘了政治風險,不僅產品被中國政府查禁,就連杭州的研發基地都遭中國沒收,鎩羽而歸。
皇統的致命傷在於花大錢代理影片,掉進了第一個錢坑。又往遊戲市場裡亂投,搶了個「臥虎藏龍」,搭上單機版遊戲的「狂想10億營收」末班車,落入了第二個錢坑。最後在整合事業各部門推出了一個構想不錯的「全通卡」,卻在沒有通路、研發優勢下,又成了另一個錢坑。坑洞太多,也堵不住虛假、看似正常的財報。
一連串的錢坑挫敗,終究假帳也掩蓋不住,董座李皇葵、副總兼財務經理鄭琇馨、董事左鳳翔、許進憲、王介平與監察人王凱森、李明和等七人被起訴,並具需負擔受害人求償之NT$3.3億元賠償責任。即便肇事者最後被判刑、罰款,仍然追回不了90年至93年間,皇統匯到子公司的資金,最後轉匯入李皇葵、鄭琇馨2人帳戶內,被侵吞的18億元。更追不回曾經以百元以上高價買入股票,被蒸發的白花花鈔票。被金融市場炒作、詐欺事件所引發的人性貪婪,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無怪天才牛頓都說:「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出人類的瘋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要成為科斯托蘭尼口中的「投機客」,就必須從這些弊案中學習到教訓。明明面臨了衰退的市場(代理影片部分),卻沒有看到鉅額虧損,可疑之一。頻頻更換會計師,財報失真,可疑之二。與子公司交易頻繁,關係人交易為可疑之三。進軍不熟悉的遊戲市場,主動發表過度樂觀的營運展望,可疑之四,還有許許多多的小疑點都可以從片段中去堆砌事物整體的面貌。我只會告訴自己一件事,投資(機)中看不懂、覺得可疑的標的最好放棄,如同巴菲特放棄科技股般。知道自己原來什麼都不知道一點也不可恥,看不清自己有多少斤兩才會讓自己陷入未知的風暴中。
皇統光碟成立1988年,創辦人是李皇葵 (號稱「九命怪貓」,很諷刺吧,命都是騙來的)。皇統最早是經營幼教軟體及光碟市場起家,後來代理電影版權片,曾經營通路門市,還曾進軍遊戲市場,營運項目琳瑯滿目。1999年11月搭著網路狂潮上櫃、2001年9月轉上市(由此可知上市審查制度的破網蠻大的,無法防弊),股價最高時達到168元,是當時的軟體股王,風光一時。2002年在按營收排名之全台500大公司中排名314名,每股稅後盈餘(EPS)更是排名高達60名,可惜這是曇花一現的高峰,假營收與明盈實虧所堆出來的假象。
皇統的詐騙手法相當常見,在2001-2004年間,以虛設行號方式膨脹營業額達37億元,讓這三年營收由NT$23.8億元增至60億元。好聽的解釋是受到產業基本面經營艱困衝擊,為了維持企業生存,避免發生銀行縮減銀根,一念之差之過。實際的理由就是不願承認失敗,把個人錯誤經營的風險,讓全體股東來承擔。這不是少數案例,每每在景氣下滑的蕭條中,許多小的造假就會被放大,成為一件件教科書中的案例。
在企業經營上,報章雜誌都傾向站在天平的兩端來報導。一邊大肆報導營運成果有多好,私心自用的企圖在股票市場大撈一筆。另一邊卻落井下石,厚顏抨擊這些被揭開假面具的企業有多喪盡天良。卻不曾想到過,在過往的歲月中,這些企業也一度是他們筆下光鮮亮麗的成長股。這就是媒體,報喜又報憂,忘了曾經的過錯。
其實皇統也不是一無可取的企業,曾經在電腦輔助教學(CAI)市場稱霸,在中小學教學軟體採購市場無往不利,一度囊括CAI市場近6成市佔率,這是對的經營,對台灣的教育也曾貢獻出心力。可是,有多少企業願意接受市場變遷的考驗,坦然的守住既有利基而不胡亂擴張? 這是經營者最大的考驗。連巴菲特的伯克夏紡織都曾是個錯誤,至少股神最後坦然的接受失敗,將企業轉型成控股公司,而不是逆勢而為做多角化的擴張,病急亂投醫的加速病發,最後告終。
值得一提的是,皇統在台灣風光時,也曾搭上中國熱潮 (早期的中概股呢)。早在1996年就前往中國投資,並建立了台灣及杭州軟體發包衛星體系,算是軟體業者前往中國投資的先行者。還曾經有句宣傳口號:「中國有兩個首都,一個北京一個台北。」 哈! 忘了政治風險,不僅產品被中國政府查禁,就連杭州的研發基地都遭中國沒收,鎩羽而歸。
皇統的致命傷在於花大錢代理影片,掉進了第一個錢坑。又往遊戲市場裡亂投,搶了個「臥虎藏龍」,搭上單機版遊戲的「狂想10億營收」末班車,落入了第二個錢坑。最後在整合事業各部門推出了一個構想不錯的「全通卡」,卻在沒有通路、研發優勢下,又成了另一個錢坑。坑洞太多,也堵不住虛假、看似正常的財報。
一連串的錢坑挫敗,終究假帳也掩蓋不住,董座李皇葵、副總兼財務經理鄭琇馨、董事左鳳翔、許進憲、王介平與監察人王凱森、李明和等七人被起訴,並具需負擔受害人求償之NT$3.3億元賠償責任。即便肇事者最後被判刑、罰款,仍然追回不了90年至93年間,皇統匯到子公司的資金,最後轉匯入李皇葵、鄭琇馨2人帳戶內,被侵吞的18億元。更追不回曾經以百元以上高價買入股票,被蒸發的白花花鈔票。被金融市場炒作、詐欺事件所引發的人性貪婪,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無怪天才牛頓都說:「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出人類的瘋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要成為科斯托蘭尼口中的「投機客」,就必須從這些弊案中學習到教訓。明明面臨了衰退的市場(代理影片部分),卻沒有看到鉅額虧損,可疑之一。頻頻更換會計師,財報失真,可疑之二。與子公司交易頻繁,關係人交易為可疑之三。進軍不熟悉的遊戲市場,主動發表過度樂觀的營運展望,可疑之四,還有許許多多的小疑點都可以從片段中去堆砌事物整體的面貌。我只會告訴自己一件事,投資(機)中看不懂、覺得可疑的標的最好放棄,如同巴菲特放棄科技股般。知道自己原來什麼都不知道一點也不可恥,看不清自己有多少斤兩才會讓自己陷入未知的風暴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