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底,兩則宏電的新聞重擊宏電股價兩拳,第一拳是營收的財務預警,第二道更是驚人的人事大地震,執行長暨全球總裁蘭奇請辭。緊接著外資持股開始鬆動,大量籌碼在次級市場傾巢而出,宏電的股價慘跌回2009年金融風暴時的低檔區,一年多以來股價跌幅已超過五成。

        這不禁讓人回憶起一年多前的往事,時序回到2010年初,當時兩家高價股宏達電與聯發科正上演兩齣截然不同的戲碼,宏達電面臨了執行長換人、營收不理想、遭蘋果電腦控告、產品市佔率下滑、外資唱衰,股價還跌破金融海嘯時的低點呢;聯發科卻恰好相反,營收創下歷年新高、外資不斷調高投資評等、ECFA簽定將對深耕中國的聯發科有天大利多、雲端科技的運用…結果呢?耕耘自有品牌、歐美高價市場的宏達電不論是營收、淨利亦或是股價皆呈現否極泰來,然而走中低價位、中國市場、白牌貼牌的聯發科卻完全與當初的預期相違背,2010年至今,宏達電股價從280漲到1100,聯發科卻從590跌到310。宏達電成功的模式是自有品牌、中高價策略、歐美成熟市場、不以市佔率為主要目標,聯發科的失敗原因恰好相反,打入白牌貼牌市場、代工、新興市場都是其致命傷、

        回到今年故事的主角宏碁,換掉蘭奇的主因是想要更替以市佔率策略為中心的思維,而以追求較高毛利的產品與市場,另一個原因是想要加強新興市場,因為蘭奇的行銷強項在於歐美市場;除了這次,宏碁在一九九二、二○○○年也曾經歷大改造,上一次改造是宏碁、明與緯創分家,品牌、代工切割,為宏碁開創十年好運。這次宏電的企圖相當明顯,她想要擺脫低利潤、低售價、低門檻、缺軟體等四大危機,改走宏達電甚至是蘋果的高毛利設計路線。

        當然故事人人會瞎猜,看淡宏電者可以舉聯發科在中國市場跌一大跤的血淋淋例子去質疑宏電想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的企圖,看好宏電者也可以舉宏達電當年將研發為主的執行長卓火土換成以設計行銷為專長的周永明,來說明更換執行長絕非企業經營的利空。至於有人認為筆電產業會被智慧型手機與i-pad夾殺出局,平板電腦的版圖除了蘋果以外的廠商都將會人間蒸發,這些語言其實都是推論,任何人都可以從過去二十年來的IT產業歷史找到相似與相反的一堆例證,說穿了不過是多空辯證罷了!

        至於外資的看法與多空態度,那根本無關上市公司的長期興衰,再舉宏達電與聯發科為例,外資持有聯發科股票最多的是99年4月27日,那天恰巧就是聯發科近三年來股價的最高點,相反的,外資近兩年持有宏達電股票水位最低的是98年11月4日,當天宏達電股價是330元,雖然不是股價的最低點但也十分接近。

        外資經常性的買在股價最高、賣在股價最低,所以投資人也無須在意外資的言行;此外,那些以推論或說故事形式所呈現的利多與利空,也往往會呈現相互矛盾的結論,對我而言,我不去理會外資的喧嘩,更不想去聽信那些「講的一口好股票」的名嘴所杜撰的宏電故事,要不要投資宏電,我只關心其營業收入的消長與季報上的經營數據,如果看到了營業收入重返成長軌跡,如果見到毛利率回到10%以上,淨利率能夠維持3%以上,市場自然會還宏電一個被錯殺的股價的公道。

        我不聽故事、不理會外資、不會畫K線,我所投資的每一塊錢都只緣起於數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