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奧波多博物館(Leopold Museum)位於維也納博物館區,收藏了豐富的現代奧地利藝術,包括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克林姆、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等畫家超過5000件作品。
館方用奧地利的藝術收藏家魯道夫·列奧波多Rudolf Leopold來命名,然而豐富的館藏卻有高度爭議,因為收藏品當中有許多是二戰與之後,列奧波多向德國納粹黨員用低價購入從猶太人掠奪而來,近年來博物館被告上法庭的案子也不在少數。
這裡是全世界收藏最多席勒畫作的博物館,我來此的主因就是為了一睹席勒的作品。埃貢·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是克林姆的學生,為奧地利表現主義的代表性畫家,除了師承克林姆,他自認是梵谷的轉世(因為梵谷去世那年剛好席勒出身),所以他仿效梵谷,創作了超過200幅的自畫像。其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使用顏色上都非常大膽,並以狂亂的線條來表達自我的情感(尤其是生死情慾)。
他的作品以當年的標準可說是驚世駭俗,毫不遮掩地描繪裸女甚至性器官的輪廓,且他常找少女當模特兒所以常常引起人們的爭議,1912年席勒因在幼童可接觸的公共場合展示色情圖象而被判有罪,在席勒被審判的庭上,法官還當眾焚燒其中一幅裸露程度較大的畫作,在獄中24天席勒還繪製了12幅畫。很長一段期間席勒的畫仍只能在色情藝術市場交易而無法登大雅之堂。無怪他會大嘆說 :「產生天才的土壤比天才還要難找。」
對比今天,土壤很豐富,裝模作樣的偽天才倒是絡繹不絕!
席勒逃過一戰的戰火,卻在一戰剛結束的1918年染上西班牙流感去世,年僅28歲。
相較於克林姆,同樣描述愛慾,席勒的畫作的線條相當扭曲,不安恐懼與可望徹底糾結,更露骨大膽的裸露的背後或許是席勒情緒折磨的表徵,欣賞席勒的作品並不會讓人感到歡愉,或許是當時奧匈帝國淪亡前的集體投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