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丹美術館距離奧賽美術館不遠,步行時間大約只需15分鐘,事先規劃一天內欣賞這兩座美術館,事後才發現自己實在太貪心,九點進奧賽美術館,中午一點才勉強走馬看花,奧賽美術館的餐廳實在太迷人也花了不少時間,以至於來到羅丹,已經是下午三點多,只剩不到三個小時可以好好欣賞羅丹的作品。

20230312_141031.JPG   20230312_133626.JPG  

這座美術館是羅丹生前居住的住宅,所以除了自己的雕塑作品外,也展示了不少羅丹本人所收集的印象派畫作,本文所附上的照片中,有三幅梵谷作品,有一幅莫內的作品,姑且就讓讀者自己猜猜看哪三幅是梵谷的畫作。

梵谷.JPG 梵谷2.JPG  

羅丹的爭議性很大,他的作品是自己只做好模型,再交由工匠完成,據說達文西的部分雕塑也是如此。

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在花園的「沉思者」(館內也有一尊),只是,在天光與室內照明的不同光源襯托下,戶外的沉思者似乎比較有層次,另一尊必看的雕品是「吻」。

20230312_133541.JPG  20230312_133623.JPG   20230312_142839.JPG  

雕刻品與畫作最大的概念不同是,雕刻品試用除去法,而畫作是用添加法,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或金屬或石膏或木頭),必須先設想裡頭孕育著被隱藏的生命藝術與意念,雕刻之前必須先在紙上素描,所以偉大的雕刻家往往也是厲害的畫家,羅丹美術館也展示不少他的素描草稿。

梵谷3.JPG 莫內.JPG  

欣賞雕刻品比起畫作,又多了立體的樂趣,我習慣從上下左右前後不同角度去看,有些雕品很完整只留一點點腳架,但有些雕品卻和大體積的原材連在一起。

例如「吻」這個作品,兩個相擁而吻的年輕人的體積只占全部體積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是雕像的基座,或許我解讀這是羅丹的暗喻-愛情的巢。

20230312_142649.JPG  

另一尊著名的雕像是「卡蜜兒」,羅丹與卡蜜兒的故事被電影小說與戲劇多次改編,或許對大多數人,他們的故事遠比羅丹的藝術品還要精采與知名,羅丹與卡蜜兒這齣電影,影響了多少五年級生的愛情觀,催了多少今日白頭老翁當年的年輕眼淚。

20230312_143848.JPG  20230312_142948.JPG  

三十多年後來到羅丹美術館,一邊欣賞雕品一邊咀嚼其愛情悲劇。

浪漫或悖德的年少早已遠去,沉澱下的是人生的智慧或唏噓,就像羅丹,留下龐大的藝術遺產供人憑弔、批評與讚賞。

20230312_144134.JPG 20230312_142515.JPG  

我到美術館欣賞藝術品的作法是,先事先做功課找出館內最值得看或最出名的五件作品(這當然是他人的想法),到了現場先瀏覽一遍所有的作品,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五件,和其他人最喜歡的五件有什麼不一樣。

20230312_143610.JPG   20230312_143537.JPG  

乍看之下看不太懂時,就換個角度,自己獲得初步的心得(任何亂七八糟的心得都無妨),再去查詢創作者或作品的時空背景。

現在手機上網查詢相當方便,與其囫圇吞棗看完上幾百件作品,不如深入其中自己感興趣的五件就好。

20230312_142438.JPG 20230312_14393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