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套利槓桿收購(leverage buy-out, LBO)私募基金作手彼得大帝的投資哲學:

      『不相信分散投資,且建立投資組合時,不同持股得比率無須一致,對真正喜歡的東西要擁有超大的部位,融資要用到最大限度,否則的話,你只是在練習而已,這一切是貪心跟恐懼的對抗,作風險控制只是浪費精力而已。』華爾街刺蝟投資客p.74

  

        對於這種投資哲學,我贊同一半,反對一半,反對的是「融資要用到最大限度」,因為一旦使用信用槓桿,會讓自己的策略綁手綁腳,且會讓停損機制具有侷限性,譬如停損點我設在15%,如果沒有使用槓桿,一旦啟動停損15%停損,下一次投資只要有17.6%的報酬便可以回本。假設使用200%的槓桿(也就是本金100融資100),一旦產生15%的下跌,則會造成本金30%的損失,一旦啟動停損,本金緊剩下70%,接下來就算使用200%的槓桿,要賺回原來的本金,則需要有21.4%的報酬率(30/140=21.4%)。

 

       我同意的是不要分散投資,對真正看好且經過嚴格數據檢驗的分析的部位要擁有大部位,金額不到五千萬的個人投資者,投入股市需要控制應該是持股比率,而非持股數目,持股種類過多會造成兩種後遺症:

        一、反正每種持股都只有一點點的部位,會造成漫不經心與掉以輕心,試想如果你是打算投資3000萬部位台股的人,如果持有三五十種,每種持股不過七八十萬,絕對會讓你產生「反正也沒有投很多,路人甲報的明牌加減參考買一點」之類的荒謬舉動。

 

       二、即便讓你抓到一兩檔漲幅驚人的公司,對於整個投資報酬率的貢獻也是被稀釋掉。

 

      超長期持有(養股)的迷思

 

       投資期間的長短很難有個簡單的說法,假設買了一檔股票,持有不到三個月就已經大漲六七成或以上,如我在20104月以390元買進宏達電,運氣很好,不到三個月就漲到540元,自然就獲利出場,長期持有改成短線出場。

 

        另一個例子是20125月每股100元買進的禾瑞亞,卻不到四個月就引發了停損機制改成短線出場,我的停損機制有兩大方向與六個原則:

 

一、股價停損:

1股價從高點往下跌20%

2股價距離自己的成本已經有了15%的帳面損失

 

特別是第一種價格停損我最常使用,畢竟多頭市場的各股,從高點往下跌20%確實是相當罕見,這不應該在多頭市場中出現,以我投資禾瑞亞為例,買進之後最高漲到129元,但從129跌20%,也就是跌到103-104元時,我啟動停損機制。

 

二、基本面停損

3重要的財務數字與比率由盛轉衰:關於這些我已經講過很多,請參閱拙作《財務自由的世界》和《財務自由的講堂》

4關鍵大股東完全出脫持股:如2012年3月F-TPK的大股東Balda

5交易的周轉率過高

6辦理現金增資

 

       所以由於停損機制的不同,持有期間很難去界定,但我不贊成仿間許多雜誌所介紹的「存股」投資法,存股意味著超長期的持有,持有股票一至兩年還不算太長,但存股的概念卻股吹持有五到十年,甚至終生持有,這實在是害人不淺,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畢格斯在華爾街刺蝟投資客》書上所提到:

       『在1980-2003年中美國所有類股與個股中,長抱十年還能維持成長的公司只有12%,長抱十五年還能維持成長的公司只剩5%,長抱二十年還能維持成長的公司更是低到2%。

 

      以美國這樣的環境,投資人長抱股票能夠賺錢的比率都如此低,更何況淺碟式的台灣市場呢?1980年代的銀行股、1990年代的光碟片、網際網路、2000年的面板股.....

 

       「存股」根本是錯誤且危險的舉動,當然鼓吹的媒體和被鼓吹的群眾,他們不會有如此的自覺,好比台北捷運上下電扶梯時,99%的人都知道靠右邊站立的潛規則,而扶手的左邊是讓趕時間的乘客步行之用,但偶爾都會看到有人霸占左邊的電扶梯卻不走動,當然這十之八九都是陸客,他們對公民社會的規範落後先進國家幾十年,也就是他們並沒有這樣的經驗和歷史。

 

     存股的人也是一樣,如果往前看看台股超長期持有(三年以上)的悲慘下場,就會產生許多自覺,但被雜誌所毒荼與催眠者,應該很難會很快覺醒,一如霸占左邊電扶梯的陸客,你們覺得告訴他們有用嗎?

 

     沒用!因為「假裝睡著的人」根本叫不醒!

 

       持股期間還是別超過兩年為宜!

 

華爾街刺蝟投資客:貪婪是一種美德,避險基金教父的投資手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