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讀者都認同去年底以來的房價有鬆動的痕跡,許多區域也已經步入所謂的「買方市場」,我並非房地產專家,所以無法判斷房價是否會止跌或持續探底?我只是想寫出一些個人的經驗並探討兩個房價的迷失;房價第一個迷失在於「折舊」,許多人無法想通房屋會折舊這個道理,於是會陷入「買屋抗通膨」這種迷失當中;我舉台北內湖為例,十五年前那一波房價高峰時,內湖住宅房價每坪達35萬,經過十年空頭從2003年SARS後觸底起漲,2008年初最高曾經飆到每坪60萬,目前回跌至45萬上下,如果你問我的看法,內湖會不會跌破每坪30-35萬?平心而論是很難;如果我就大膽的提出:「買對的區域(內湖)的房屋,即始套牢在景氣相對高點,只要等到下一波景氣復甦就一定會賺錢!」你同意嗎?這段被建商朗朗上口的廣告辭令有什麼破綻?
答案在折舊,上述那間十五年前以每坪35萬買進的房子,如今已是15年的中古屋,根本就不能用新屋的價格來比較,這與股票不同,你十年前買到的那一張台積電和我昨天買進的台積電,都可以用同一個市場價格賣出或評價,因為股票沒有新舊問題,房屋卻有相當的差異性,如果內湖的新屋售價在45萬上下,那棟15年前買的房子之單價應該是遠低於45萬,會不會高於當年的購屋成本就很難講了。
第二個更大的迷失在於虛坪,台灣新屋的公設比可說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高,近年來更是離譜,公設比飆到近50%的物件比比皆是,其主因在於從民國92年起,台北市政府容許「雨遮」列入所有權狀的附屬建物當中,並逐年放寬雨遮的登記範圍,雨遮下的窗戶打開後向左右各延伸一公尺的整個「空氣」面積,竟然可以被登記在權狀當中,以一戶三十坪的房子為例,前後陽台就可以分別多出1-1.5坪的雨遮面積,而這些面積別說利用,連看都看不到呢,因此,近幾年來的新屋因為「雨遮」這新玩意,坪數就被合法的虛增10%,以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而言,就多出了百萬以上的房屋價金;值得注意的是,法令還允許那些沒有將雨遮登記到附屬建物的房子,可以適用新法去補登記呢,所以如果你是深受買方殺價所苦的賣屋者,不彷請你的代書好好將你的房子重新補登記一番,或許你就可以虛增幾百萬的房價讓買方殺個盡興呢。
其它像陽台、露台、電梯樓梯間、機車位等等的虛坪,讀者就耳熟能詳不再贅述了;我想提的是,以大台北的住宅為例,公設比普遍高達40-45%,反觀外國登記方式(如日本、中國)僅以主建物做為計價基準,台灣住宅的售價被虛增了四成,所以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台北的房價只有香港上海的七成,所以有補漲空間的說法時,請別一廂情願的相信;購屋者買房子時不要被絕對的價格高低所迷惑,既然是買方市場,自然可以仔細地挑選那些虛坪比較低的房子。
投資理財的領域有許多專業知識的壟斷,講破了就容易擋人財路,以上週本專欄提到台積電大股東申報轉讓,該轉讓是屬於信託轉讓,就一般投資大眾的認知,大股東信託轉讓的目的是要節稅,而會對這樣的轉讓給予中性的評價,然而就信託法而言,信託轉讓給受託人,委託人可以選擇指定或不指定營運範圍或方法,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委託人保留對信託財產之運用決定權,並約定由委託人本人或其委任之第三人,對信託財產之營運範圍或方法,就投資標的、運用方式、金額、條件、期間等事項為具體特定之運用指示,並由受託人依該運用指示為信託財產之管理或處分。」也就是說信託轉讓後還是有處分的行為,投資人經常性的曲解了其定義;還記得兩年前2007年3月19日,雅新董事長黃恆俊及配偶申報信託轉讓兩萬五千張股票的往事吧。
愚人節出刊之壹週刊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上篇: 房地產投資分析)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中篇: 房地產市場分析)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下篇: 房地產財務分析)
房地產的相關書籍切記別買房地產業者,仲介業者,明星造神,記者等等所出版的書,想要對房地產有所認識,請耐下心讀一些地政教授,建築師寫的書,以及相關的法規,這才對你的投資有幫助,而不是為了牽就自己的閱讀能力而去唸了一堆會害人不淺的"歪理房市書"
答案在折舊,上述那間十五年前以每坪35萬買進的房子,如今已是15年的中古屋,根本就不能用新屋的價格來比較,這與股票不同,你十年前買到的那一張台積電和我昨天買進的台積電,都可以用同一個市場價格賣出或評價,因為股票沒有新舊問題,房屋卻有相當的差異性,如果內湖的新屋售價在45萬上下,那棟15年前買的房子之單價應該是遠低於45萬,會不會高於當年的購屋成本就很難講了。
第二個更大的迷失在於虛坪,台灣新屋的公設比可說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高,近年來更是離譜,公設比飆到近50%的物件比比皆是,其主因在於從民國92年起,台北市政府容許「雨遮」列入所有權狀的附屬建物當中,並逐年放寬雨遮的登記範圍,雨遮下的窗戶打開後向左右各延伸一公尺的整個「空氣」面積,竟然可以被登記在權狀當中,以一戶三十坪的房子為例,前後陽台就可以分別多出1-1.5坪的雨遮面積,而這些面積別說利用,連看都看不到呢,因此,近幾年來的新屋因為「雨遮」這新玩意,坪數就被合法的虛增10%,以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而言,就多出了百萬以上的房屋價金;值得注意的是,法令還允許那些沒有將雨遮登記到附屬建物的房子,可以適用新法去補登記呢,所以如果你是深受買方殺價所苦的賣屋者,不彷請你的代書好好將你的房子重新補登記一番,或許你就可以虛增幾百萬的房價讓買方殺個盡興呢。
其它像陽台、露台、電梯樓梯間、機車位等等的虛坪,讀者就耳熟能詳不再贅述了;我想提的是,以大台北的住宅為例,公設比普遍高達40-45%,反觀外國登記方式(如日本、中國)僅以主建物做為計價基準,台灣住宅的售價被虛增了四成,所以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台北的房價只有香港上海的七成,所以有補漲空間的說法時,請別一廂情願的相信;購屋者買房子時不要被絕對的價格高低所迷惑,既然是買方市場,自然可以仔細地挑選那些虛坪比較低的房子。
投資理財的領域有許多專業知識的壟斷,講破了就容易擋人財路,以上週本專欄提到台積電大股東申報轉讓,該轉讓是屬於信託轉讓,就一般投資大眾的認知,大股東信託轉讓的目的是要節稅,而會對這樣的轉讓給予中性的評價,然而就信託法而言,信託轉讓給受託人,委託人可以選擇指定或不指定營運範圍或方法,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委託人保留對信託財產之運用決定權,並約定由委託人本人或其委任之第三人,對信託財產之營運範圍或方法,就投資標的、運用方式、金額、條件、期間等事項為具體特定之運用指示,並由受託人依該運用指示為信託財產之管理或處分。」也就是說信託轉讓後還是有處分的行為,投資人經常性的曲解了其定義;還記得兩年前2007年3月19日,雅新董事長黃恆俊及配偶申報信託轉讓兩萬五千張股票的往事吧。
愚人節出刊之壹週刊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上篇: 房地產投資分析)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中篇: 房地產市場分析)
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 理論與實務(下篇: 房地產財務分析)
房地產的相關書籍切記別買房地產業者,仲介業者,明星造神,記者等等所出版的書,想要對房地產有所認識,請耐下心讀一些地政教授,建築師寫的書,以及相關的法規,這才對你的投資有幫助,而不是為了牽就自己的閱讀能力而去唸了一堆會害人不淺的"歪理房市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