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如此創造
 
  久石讓,其背景已不需小弟再贅述,不論是「送行者」或是「崖上的波妞」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這本書就是暢談他從事電影配樂工作多年的想法與創作過程,讓我們這些局外人得以一窺電影配樂的奧妙所在。談到電影配樂,我常有兩個的疑問:
 
  1. 到底是該先有電影還是先有配樂?
  2. 音樂應該是依據電影場景為主題還是以人物為主題?
 
  談到第一個問題,我想多數人都認同應該先有電影才有配樂,而這也是多數電影配樂的誕生過程。因為主題在於電影,所以配樂自然是屬於附屬品,畢竟是用來"配合電影的音樂",必須是先有電影然後才有音樂來配合場景。然而這樣的講法,聽在阿久大師的耳裡可是相當不認同的,他認為配樂與電影是處在對等的地位,音樂不能只是仿效畫面,更不能淪為影像的附屬品。配樂是要用來要進一步的增添電影中的氣氛,許多奇妙的感覺與情緒是必須透過音樂來傳達的。
 
  然而,也有許多的配樂卻是先有音樂而後有影像的,好比許多電影或廣告就常用這樣的手法,使用了古典音樂來作為配樂。下面就舉幾首我很喜歡的曲子以及比較有趣的組合並分享我的感受。
 
  1.流浪者的功夫  

  在周星馳的電影「功夫」配上薩拉莎泰(Pablo de Sarasate)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就是很有趣的組合。原曲是形容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但是在功夫中卻將其切割並運用在不同的場景上。原曲的前段,被拿去作為主角療傷之用。而激情的音調卻配上被包租婆追趕的滑稽畫面,顯得相當有新意。但是,若硬要說這兩者有什麼關聯性,大概只有主角也是一名流浪漢吧。(如果是我可以一掌把豬龍寨打爛,可能沒辦法去賣棒棒糖,那天一火大,吵鬧的小朋友都飛上天了!)
 
  2.黑道老大的悲歌  

  在教父第三集的結尾片段,也是個經典的例子。導演使用的是西班牙作曲家馬士康尼 (P. Mascagni)的歌劇鄉間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其中的間奏曲(Intermezzo)。這段結局的故事是非常的淒涼,最愛的逝去與人生畫面的快速掠過,到最終的孤單死去。而這段配樂的風格就是充分反映了主角的內心世界,心中萬千的悲傷與悔恨,都在音符的流轉中盡情釋放。這樣成功的組合,讓觀眾可以很快的就融入到當下的情境。 

  此外,這首曲子也被Lexus 拿來做為「LS460L-長軸旗艦」的廣告配樂,同樣的曲子,但是配上畫面與旁白後,感覺就不這那麼淒涼了。反而是那種功成名就後,恁杯就欠這台的感覺。雖然我們這種死老百姓,很難想像把一間透天厝開在路上的Feel,但是這樣的運用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3.死肥肉與戰車 
 
  談到了汽車廣告,也想分享一個小故事。想當年國內某大車廠,推出了死肥肉(C*****)的中大型房車,並在電視上大打廣告,其中的一段廣告配樂用的就是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Shostakovich)的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原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包圍列寧格勒之時,為了激勵人心而作。而這段重複的旋律呈現出的感覺則是非常的雄偉霸氣,慷慨激昂,進而也挑逗了許多男性車主的睪酮素。
 
  後來某 愛錢 電台,卻諷刺這篇廣告說,竟然用這首描寫戰爭的曲子作為汽車廣告的配樂,難不成要賣的是戰車? 這當然是個有趣的對比,但是我認為在當下,那樣的廣告配上這段曲子卻是極佳的創意組合。因為多數人其實並不知道這首曲子的由來,聽起來也的確還蠻符合廣告所要訴求成功人士的選擇。而且就算觀眾知道這是描寫二次大戰,也不見得不能當做廣告配樂,實在不需要太過苛求。若以後來該系列的長壽以及傲人的銷售數字來看,死肥肉也堪稱是一台驍勇善戰的戰車阿!  
  
  似乎有點扯遠了,下一篇文章再讓我們來談談第二個問題,本來只是要寫成一篇文章,沒想到寫著寫著字數就暴增起來,(謎之音:是因為你太會扯了吧~)希望這樣不要讓總大以為我在騙稿,來個一魚兩吃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