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最迷人的地方不是那螢幕上跳動不停的紅綠數字,而是對金錢太容易賺賠的一種刺激感。太容易來的錢吸引了無數淘金熱般的絡繹不絕人潮,太容易賠更激發出人類頑強的生命力,不回本誓不復返(彷彿在易水邊的荊軻)。
 
  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越厭惡這種金融遊戲的冷酷本質。與天為敵既是工作,也是興趣,更是貪婪本能的驅使。但我必須實話實說,這是種不勞而獲的行為。多數參與者會嚴正駁斥我這種形容十分不當,會用勞心勞力的分別來美化自身的付出,試問多數人的勞心是用於分辨事實,還是在追逐資訊? 如果是後者,我視為一種類似「夸父逐日」的行為。
 
  當每日的漲跌往往是工作所得的數倍、數十倍、或百千倍時,正負號不停變換,這樣能夠用勞心能夠解釋的了嗎? 有時我會自我調侃的對同事說,平日連計程車都不捨得坐,對便當差個5塊、10塊也斤斤計較,卻在股市中揮金如土,一次花了一年計程車錢或一年便當錢都不眨眼,這是強烈的反差感,也是人會從股市陣亡,但股市永遠不死的原因。
 
  一個從事建築相關的同學,幾年來本業發展的還不錯,也沒聽其談到股票,但今年一聚卻直言股票虧了很多,還秀出號子的追繳保證金簡訊。我很訝異,為什麼各行各業的人最後都會被金融遊戲吸引,只為了那種大贏大輸的快感,如同豬哥亮跑路前那種簽賭的豪氣干雲? 很多人都會說這是種多元化投資,本業遇到瓶頸或成長衰竭,就要跨足這種金融投資? 除了個人,許多上市櫃公司也承作了許多這種非本業投資,以為妥善運用資金,卻可能產生比本業更大的虧損,恐怕未來幾年內,這些負責的財務人員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態。這不是在進入賭場前事先應該具備的認知嗎? 金融市場出入口都應該有這種告示「不是滿載而歸,就是賠光口袋的每一分錢」。
 
  我認為超過99%的金融操作人員都自認為具備專業,這與賭徒自認賭術精湛沒有兩樣。前者高明之處在於用「金融專業、證照」包裝,配合學術耍些豆芽菜符號,呈現出一種神秘面紗,因不懂而誤認為的高明,掩蓋了包裝物的真相。相信自己是件好事,但不要過度催眠,忘了應該要謙卑,以避免貪婪掩蓋了理性。這次看對了又怎樣,很可能只是運氣而已,如同近日聽到X總稱讚股票操作主管的「基本面操作」讓他越來越佩服了,險些吐了出來(可能是酸葡萄心理),去年賠的慘兮兮,今年前兩個月不過逮到了電子波段,還沒賣呢! 這就是專業能力,還是金融盲目?
 
  其實每個人在看一事物時,難免會有本位主義,除非是複製人,否則性格上差異就會顯現出來。但是如何跳脫本位主義,試圖去發掘事物的真實面貌(本質)? 難到要向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那樣恰巧,不種果樹就沒法發現真理? 我們在金融遊戲中,沒有當個旁觀者就沒法發現金融遊戲的本質,那也太慘了吧! 畢竟沒有參與就沒有機會獲得,放棄機會可能才是最大的損失。
 
  我沒有好方法,只有笨方法,就是看書與實際操作。看書放大自己的思緒,不要被既有思維所侷限,實際操作是朝「知行合一」邁進,否則說得一口好投資又代表什麼,一無所獲(欺騙的顧問方式例外,這部分太暴利了)。我的認知可能是錯的,那又如何,我知道犯錯是必須承擔的風險,我必須設好停損點(風險控管),我必須能夠反省、調整,這就是我的認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