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鐵觀音-硬枝紅心種
 
1930~1950年代,石門的「硬枝紅心」種茶樹被製作為「阿里磅紅茶」,外銷到日本北非與英國,在國外供不應求,但國內卻沒人知道這款茶,1960年外銷沒落,台茶改為內銷,為了迎合國人口味,石門農民只好把「硬枝紅心」茶葉改作為包種茶,明明適合重烘高發酵的茶種,為了迎合而作成難以入口的包種綠茶,石門茶就此落沒。
IMG_4231.JPG  
直到近1990年代,石門農會迎來一位懂茶的李兆杰股長,一次品嘗當年外銷用的庫存老茶後,才驚覺,當年紅遍日本的「阿里磅紅茶」原來是鐵觀音,在多方奔走下,號召了幾位勇敢嘗試的茶農,把鐵觀音製法來製作先祖留下來的「硬枝紅心」茶葉,石門鐵觀音與「阿里磅紅茶」在消失了近三十年後,再度復活。
IMG_4213.JPG
 
IMG_4219.JPG  
被遺忘的美好事物,重新復活,光這個故事就值得我慢慢品嘗。
 
只是,復活歸復活,好比下市多年的股票重新上市,不意味著其股價就能大放異彩,在台灣鐵觀音的市場,以「正欉的紅心歪尾桃」鐵觀音品種茶樹才是所謂的主流,石門的「硬枝紅心」並非鐵觀音茶樹,只是用鐵觀音製法作成重烘高發酵的「鐵觀音茶」,以至於市場認定產製木柵的鐵觀音才是正宗鐵觀音,但其實以鐵觀音的定義,應該以「鐵觀音製茶流程」來定義。
 
坦白說,木柵茶區真正「正欉」的茶樹也所剩無幾,標榜正欉與否已經失去意義。
 
況且,近二十年來台茶以高山茶為主流,半發酵的泛烏龍茶(包種、凍頂、鐵觀音、東方美人)的口味越來越「綠茶化」,台灣品茶口味完全向「輕發酵、撲鼻花香」傾斜,鐵觀音這種略帶「火味」的茶,逐漸不受新世代品茶者喜愛,總認為鐵觀音屬於老年人的滋味。
 
不可諱言,五十歲以上的人,喝鐵觀音時,在第一時間一定會浮現「這就是我小時候常喝到的滋味啊!」在台茶還沒高山茶化、清香化與綠茶化之前,泛烏龍茶系的品味主流在於中重烘、中高發酵,甚至略帶龍眼木炭火香。石門鐵觀音找回了自己兒時的喝茶味蕾,那股炭火餘韻逼出種種兒時記憶。
 
鐵觀音比起其他茶種,還有個超級優點,就是耐泡,輕焙比重焙更耐泡,水溫與時間控制得宜,泡個七八泡依然是杯底留香,在這個萬物皆漲茶價也不例外地飆漲的年代,與其降低標準去買次一點的茶,還不如買鐵觀音,同樣的錢可以多沖泡1~2次,豈不也是另類的「省荷包」。
品嘗鐵觀音與其他茶種另一個更大的不同處在於,杯底的聞香,採用龍眼木烘焙的石門鐵觀音,杯底除了傳統的所謂觀音香外,又多了股清淡的炭香。
 
IMG_4259.JPG  
 
 
石門鐵觀音-草里製茶所(一良茶屋)
 
位於石門草埔尾的「草里製茶所」,矗立在石門茶山步道入口,步道沿途經過梯田、台灣最北的茶園、竹林、太平洋遠眺,全長不到兩公里,我認為石門茶山步道是石門第一美景。
IMG_4198.JPG IMG_4199.JPG IMG_4200.JPG IMG_4201.JPG IMG_4224.JPG IMG_4225.JPG
 
IMG_4231.JPG
 
IMG_4233.JPG
 
 
IMG_4236.JPG IMG_4240.JPG  
發酵不足的話,用炭火烘培會有火炭嗆味,草里製茶所第五代茶師不計時間成本,讓「硬枝紅心」茶菁充分發酵後用龍眼木去烘焙,選龍眼木的主因是燃燒它比較不會產生太多煙,否則會烤成「煙燻茶」。
 
比起木柵鐵觀音普遍加桂花(或桂花精),草里製茶所不加任何添加物,他們的茶一年四採,產量稀少,每年平均一千來斤,其中只用夏天採收的小葉種硬枝紅心製作阿里磅紅茶,所以阿里磅紅茶相當稀少,其他則製成鐵觀音。
 
阿里磅紅茶的沖泡方法需用滾燙的開水,大約30秒可沖第一杯,之後每一沖則增加10~20秒的沖泡時間,建議待茶湯降溫後再飲用,會產生額外的天然甜味。
IMG_4223.JPG  
石門鐵觀音依據烘焙程度次數分成「輕中重」三種口味,輕焙的口味雖然較為淡薄,但嚐起來有股淡淡蔗糖香,冷卻後卻又散發出人參味。
 
重焙的石門鐵觀音,聞香起來炭焙香氣十足,入喉後口腔散發出水蜜桃風味,至於中焙則界於兩者之間,哪種口味較佳?這端視各人喜愛,不過,重焙的味道雖然比較重,但意外地卻讓口齒更為清芳,受口臭之苦的朋友不妨選重烘口味。
 
 
石門鐵觀音-創新與傳統之間
 
第五代傳人34歲的謝宜良,八年前放棄電子工程師的工作,被其外祖父召喚回鄉接下祖業,三年前自創品牌「一良茶屋」,來昭示草里製茶所的求新求變,除了改變設計包裝,配合市場推出小包裝茶葉,也製作鐵觀音以外的金萱來吸引不同口味的顧客,並積極參與各種展覽與網路行銷,在小謝的身上看到新一代茶人與台茶未來的「可預期性」。
farmpic07006.jpg
 
IMG_4214.JPG  
外表帥氣皮膚白皙的小謝有些靦腆,走在路上絕對會以為他是個尋常工程阿宅,絕對猜不出茶農茶師的身分,不過他的創新只在包裝行銷,對茶樹的照料與製茶過程依然按照其祖上所留下來的「職人堅持」,不計時間與人工成本傳承了石門阿里磅的古樸風味。
 
對小謝而言,傳統與創新之間並不存在掙扎。
 
石門另外一間茶廠是位於老梅山上的「楓林製茶」,其實楓林製茶的陳老闆是草里製茶小謝的父親,因為小謝從母姓接下外公的茶廠,楓林的量比較少,茶菁採收後也是交給草里去製作,喜歡鐵觀音老茶的可以去楓林品嚐。
IMG_4265.JPG
IMG_4270.JPG  
搭配到茶廠農家品茶聊天的小旅行,在無法出國的年代,已經成為我的日常,許多人不敢踏進山野的茶家,總是擔心打擾對方或遭陌生茶商坑殺,下去到金山時門旅遊時,不彷大膽地走進草里製茶所(一良茶屋)找小謝聊天,怕生者請直接告知是我的讀者(或茶金編劇的粉絲),小謝絕對會至誠地款待,他會天南地北從鐵觀音阿里磅、茶葉製作談到石門的歷史。
品茶的最高原則,親自試喝,喜歡再挑選,別迷信高價比賽茶,也別一股腦地接受我的主觀建議,喝進自己口腔喉嚨後所獲得的歡愉,才是品茶選茶的唯一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ddealer 的頭像
    bonddealer

    總幹事耕讀筆記- 日本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