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經循環中的產業循環概論

 

 產業的循環

 產業循環.png  

  

常常有投資人認為總體經濟分析無用論,這是犯了兩個錯誤:

一、瞎子摸象、過度重視雜訊

 

總體經濟指標多如浩瀚星辰,真的能精準幫助投資人作出最佳決策的指標與數據很少,99%以上的經濟數據,對於投資循環的掌握並沒有幫助。

  

二、沒有掌握產業循環

 

1絕對與總經循環相符的產業:原物料

因為原物料中上游如煉油、石化產品、散裝航運,整個產業已經呈現高度壟斷,幾乎不會有新競爭者進入,且原物料產業已經發展數百年,早就已經進入均衡狀態,所以整個產業呈現共榮共枯的同步循環。

 

這種產業只要抓緊大趨勢如油價變化,便可從容作出投資決策。

 

2、與總體經濟循環有相對關係的產業:大部分的產業

如手機、半導體、汽車、觀光等,當總體經濟向上時,這些產業整體而言也會跟著成長,當然這些大產業之榮枯到底是驅動著總經,還是總經驅動著這些大產業?這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無解邏輯,沒什麼探討的意義。

 

但這些產業當中卻會呈現「脫隊」現象,如2011~2017年智慧型手機大爆發,宏達電、Nokia卻無法跟上,就是脫隊的現象,但這可以從財務與營收數據去釐清,到底哪家公司屬於脫隊行列。

 

3、與總體經濟低度關係者:如民生消費、電信、交通、飲食、PC...等等。

這些產業的特性是與總經循環關係不大,當然如果遇到類似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這類總經浩劫,這類產業也會跟著衰敗。

 

這類產業的脫隊者更多,總經循環向上時,依舊有許多公司衰退殞落,反之,即便總經循環向下,依然有不少公司能夠擺脫泥沼逆勢成長。

 

這類產業的選股最難,相對也最沒有投資價值。

 

最佳的投資決策是在總體經濟循環向上時,從產業循環也處於成長其的大型產業,從中挑選成長性最高公司。

  

產業循環有哪幾個階段:

1、編夢:不可諱言的,編夢期的產業的公司的股價,漲起來也挺迷人的,闢如2017~2018的5G、功率半導體與電動車等,穩健的投資人其實沒有必要在這個時期就介入投資,因為在產業的編夢期,很難判斷兩件重要事情,一是哪些公司在未來會脫隊,二是這個充滿夢想的產業到底能不能真正成為未來的大主流?

 

譬如2015~2017年中國最夯的共享經濟產業,在剛興起時一付雄心壯志宛如蒙古帝國的忽必烈,不料卻在短短兩三年現出原形,整個產業擠乎全軍覆沒成為「忽必攸」,也就是說它們無法熬過「夢醒」階段。

 

 

2、夢醒:夢編完了之後,投資人立刻得面臨更嚴重的考驗,如能否商轉或只是紙上談兵、實驗室獎杯?能否創造現金流量?體質不好的公司能否被淘汰出場以建立產業秩序?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

 

不能商轉只是紙上談兵與實驗室獎杯:如多數生技或新藥公司都是這類。

創造現金流量:共享經濟產業的最大罩門。

體質不好的公司能否被淘汰出場以建立產業秩序:DRAM半導體、電信業或智慧型手機產業就有嚴格淘汰機制,反觀許多零組件產業或工業電腦就沒有這種機制。

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Apple watch就沒有消費者買單,以及2019年的5G與電動車就面臨這個嚴峻考驗。

 

3、重生:經過一連串的考驗,如果產業能進入這個階段,自然是投資人最佳進場時機,如手機產業中的Nokia、宏達電、黑莓被淘汰出場後,造就了2011~2017年的甜美大成長期,DRAM、IC 代工在2011年也經歷過。

 

4、高度成長:投資人就算在這個時期進場也不算遲,如智慧型手機從2011年後經歷五年大成長,即便是在後半段的2014~2016年進入,依舊可嚐到甜美的利潤果實。

 

5、低成長期:一個產業能從編夢期一路熬到高成長期,特別是能夠在這產業中熬出頭的公司,其股價就算到了低成長期,依然能撐住高檔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如智慧型手機在2017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明明整個產業的成長率已經低到個位數甚至零成長,股價高峰或相對高點依舊能多撐數個月,但精明的投資人應該在這個階段從容出場,然後忍受在股價末升段缺席的煎熬,只是多數投資人無法忍受這種最後噴出的煎熬。

 

6、衰退:低成長期產業的股價往往還能撐住一段期間,然而一但進入衰退期,其股價的修正可是相當慘烈,如2018年下半年,當然贏家早在上一階段就出場旁觀,衰退的幅度與內容自然只是研究上的趣味。

 

迷惑之點在於「衰退」與「夢醒」兩個階段的判斷,如2019年的智慧型手機到底是哪一種?2019年的5G、功率半導體、被動元件、電動車又屬於哪一種?

 

如果只是處於夢醒階段,那多少還有重生的機會,如果像2011年的PC,那就是屬於進入長期衰退的階段。

 

PC業從2011年後進入長期低成長(或零成長負成長),即便產業中的許多公司依舊交出不錯的EPS、股利的殖利率,但股價卻無法跟上總經復甦與成長的腳步。

  

最佳的三個投資時間點:

1、夢醒的末期:此時介入,風險最低且利潤最大,但不容易斷定

2、重生期:產業經過慘烈整併(譬如哪一天遇到tesla重整或倒閉)、多數公司產生現金流、財務數據重返成長循環...等等,這時候的股價或許已經漲了一小段,但在這階段介入的優勢在於,比較容易選股,也有財務數字可以佐證。

3、高度成長期:到了這一階段就更明顯了,即便在高度成長期的初期介入投資,依舊有相當可觀的利潤,但這時候的難題在於股價已經漲了一大段,本益比也來到高檔,多數投資人很難撇開心理障礙勇敢追價,如2014年2000元的大立光,如2015年150元的台積電,2017年200元的國巨。

 

每個階段的投資都有其困難點,夢醒末期需要擁有深入產業知識,重生期要有卓越的財務分析能力,高度成長期要有敢於追價的勇氣。

  

夢醒其間到底是美夢還是惡夢?就看這場夢已經作多久?如果已經作了兩三年,依舊沒有看到半點財務數字來佐證,甚至虧損連連,投資人應該勇於拒絕陪著作夢,否則除了美夢落空,還搞了一褲子的夢遺,如宏達電的VRARAI的夢。

 

2017年年初,宏達電就已經開始作夢,作著5G時期才有可能實現的VRARAI的夢。從20172019年,宏達電完全交不出「至少差強人意」的成績單,虧損的數字逐年逐季擴大,到了2018年初,內部的相關靈魂人物還出走,一來沒有資金可以撐住美夢的編織,二來把美夢寄託在別人兩年後才要作的基礎(5G)的上,實力不足外加產業支援尚未完善,顯而易見,宏達電的夢不太容易實現。

 

夢想是偉大,現實是殘酷,產業競爭不是拼諾貝爾獎,更非貝爾獎,更非貝爾獎,更非學術研究,絕對沒有「先發者致人」的道理,產業的先行者往往只是烈士,甚至連個忠烈祠記念碑都沒有,試想,智慧型手機的最大贏家蘋果,難道是智慧型手機的先驅者嗎?有誰還記得個人電腦的先驅者王安?

  

先驅者往往是烈士,但產業中的後知後覺者更是炮灰。聰明的產業決策者絕對不應該在景氣最高峰的時候進行大規模擴產與投資。

 

 我舉兩個例子

1、2017年的嘉聯益

 201710月宣布擴產,以因應未來的蘋果的天線軟板訂單需要,為了擴產辦理現金增資,股本膨脹約23.78%,顯而易見的,在智慧型手機走了七~八年的成長期後,到了2017年,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如強弩之末,成長率已經掉到2%的窘境,而且是呈現年年下滑的趨勢,該公司居然在景氣的最高峰且整體產業成長率明顯已經趨近零成長的階段進行擴產,最後的結局大家都已經知道,除了股本膨脹、負擔高額折舊外,更面臨了營收衰退,新產能無法創作現金的窘境,股價自然從七十元跌到二十多元。

 智慧型手機年增率.PNG  

  

2、2000年的華通

1998~1999年因為千禧年的假性需求與網路泡沫興起,PC處於成長高峰,但到了2000年的下半年,網路泡沫已經破滅,且個人桌上型PC也已經陷入零成長的泥沼,但華通花了幾百億為了和IMTEL合作蓋了一座位在大園高產能的新廠,但除了技術能力不夠,導致良率不高外,INTEL卻把主力放在NB與手機,在2002年推出以第二代覆晶基板為主的CPU產品。演變至後來Intel將訂單移給日本廠商,使得華通在○一至○三年累計虧損近百億元。

 

股價從200元慘跌到10元,從此一蹶不振,從全球PCB龍頭淪為龍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