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古早以前,銀行的業務只是單純地吸收存款,然後把吸收的存款借出去,以今天的標準,這種單純的作法早已過時,但實際上,多數台灣的銀行能夠擺脫傳統存放款讓業務活潑化,也不過是二十一世紀以後好幾年才轉變觀念。
積極衝刺爛作好人的丁淡親不顧資金到底夠不夠,反正他雙手一攤,不關他的事情,業績衝出來算他的,沒有資金放款則怪罪給分行或台幣交易科,打的是包贏無輸的算盤。
還以為小黃會在會議上大吐資金缺口的苦水,沒想到他居然順勢地答應丁淡親的要求:「沒關係,企金科要搞多大都可以,兩百億夠不夠?」
史坦利冷笑著:「兩百億?你知道不知道我們的分行的能耐,就算逼死他們去拉存款,兩百億最少也得花半年以上,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囉!」
「半年?等分行拉到兩百億,客戶早就又被票劵公司搶回去了,我沒打算要分行發動存款競賽。」小黃信心滿滿地回答。
「否則呢?如果要靠同業拆款,你看看自己交易科的報表,能借的都已經借滿了,剩下一堆也是乞丐銀行同業,別說兩百億,連十億都擠不出借我們?」史坦利一語道出現實面。
當年新銀行剛成立時,由於衝刺放款可以在短期內獲取大量利益,所以新民營銀行無不卯起勁來衝放款,但由於新銀行成利時間很短,尚未取得一般存款大眾的信任,所以就算拉高利率也很難快速拉到多少存款,反觀幾間公營的老銀行,放款業務被新銀行蠶食鯨吞,但存款卻因為招牌老信用佳而源源不斷地自動存進來,造成新銀行資金緊俏、老銀行卻苦於無法消化多餘資金。
然而一些所謂新銀行的主事者,出身背景也是從老銀行過來,觀念上依然停在有多少存款就作多少放款的保守觀念,開業不到幾年就紛紛遇到瓶頸,他們的作法就是去發動存款比賽,逼迫分行的行員挨家挨戶去吸收存款,名義上是新的銀行,但觀念與作法上卻宛如日治時代的老合會或郵局,只會搞一大堆什麼存款贈品活動去吸收一萬兩萬的存款,而不會善用貨幣市場的管道。
「對!我的方法就是透過同業借款。」
銀行間的同業拆款其實並非毫無止境,以國華銀行而言,那些多金的老銀行只給國華銀行十億的拆款額度上限,算來算去有多餘閒錢的老銀行也不過才八九間,每間十億的額度早就已經動用一空,除非說服同業增加額度,否則即便是他們手上的資金多到苦無消化管道也是愛莫能助,但要說服媲美滿清老衙門的老銀行增加拆款額度,那可比登天還難。
「每家老銀行都給每一間新銀行十億的額度,據我所知,其他大部分的民營銀行一毛錢都沒動用,我們只要請其他新銀行去向老銀行借錢,再請他們把這筆資金轉借給我們,每家新銀行同業幫我們轉借二三十億,兩百億根本不是問題?」 小黃從阿蘭姐的過水觀念中得到啟發。
「別家銀行犯不著替我們搞過水吧?」王銘陽副總還是搞不懂。
「只要給點利差,對他們而言過個水作幾筆拆進拆出的交易,每一億0.5%的利差,一年就有五十萬,過個二十億,每年就有一千萬的無風險利差,他們沒理由不幹。」
「對我們來說,隨便一筆call loan的利率都高於同業拆款利率兩個百分點以上,中間讓別人賺個0.5%,我們也還有1.5%的利差。」
「況且,辛辛苦苦拉進來的存款還得提存央行法定準備金、流動準備金、印花稅...以及一大堆分行的作業成本以及存款競賽的獎金,利差幾乎被吃光,根本沒有道理。」小黃所提出的這些想法,雖說不是多了不起的創舉,但以當年的金融環境,尤其是對那些一輩子在老衙門銀行的老主管來說,幾乎可說是離經叛道。
丁淡親第一個贊成,在他的標準中,沒有什麼離不離經叛不叛道,只要能賺到錢,多分一些獎金才是正途,從小黃報到第一天起就對他頗有敵意的葉國強經理也露出嘉許的表情。
倒是王銘陽副總還是腦筋轉不過來,裁示將小黃這提議暫時擱置,但沒想到一結束會議就接到國民黨黨營事業的電話,開口要當天緊急借三十億,聽到國民黨的電話,混沌的腦筋立刻就轉了過來。
整個台幣交易科立刻動了起來,除了台幣拆款以外,腦筋動得更快的小黃還把算盤打算超低利率的日圓上頭,要套利就乾脆套大一點。
留言列表